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60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患者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分层管理模块与终端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处理模块、储存模块、信息收发模块,日志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与AI学习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可通过主治医师对病例处理后,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发送到信息收发模块处;所述储存模块可将主治医师对病例的处理结果进行储存;通过在分层管理模型中设置分层管理模块,对各种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有据可依,有参考资料,提高了医师的诊断速度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通过医师个人的经验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容易使得诊断速度较慢的问题。容易使得诊断速度较慢的问题。容易使得诊断速度较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患者管理
,具体的说是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眼底病是指发生在眼底部位的病变,是对所有发生在眼底部位所有疾病的总称,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电脑、手机等液晶显示设备,渐渐的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观看液晶屏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造成眼底部位的病变,同时眼底病已有向少年化发展的趋势。
[0003]公开号为CN109935319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包括医联体管理诊疗系统、个体健康管理系统、后台服务系统,医联体管理诊疗系统对各级机构进行分级管理,将慢性病按病种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医生权限进行分层管理;个体健康管理系统依托个体ID建立个人档案,并通过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实现慢性病的预防与筛查;后台服务系统用于支撑整个平台的运行管理。
[0004]由于眼底病是对眼部底部疾病的一种统称,眼底病的种类较多,医院中缺少对眼底病患者进行总结的分层管理平台。在眼底病患者就诊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症状过于相似,导致医师在对眼底病患者进行诊断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只可凭借个人的经验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使得诊断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导致诊断的速度较慢。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分层管理模块与终端模块;
[0008]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可对分层管理模型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便于医师查阅,同时可将医生的反馈意见发送到终端模块处;
[0009]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分析模块、储存模块、信息收发模块,日志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与AI学习模块;
[0010]所述处理分析模块可通过主治医师对病例处理后,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发送到信息收发模块处;
[0011]所述储存模块可将主治医师对病例的处理结果进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病例查阅与病例调取;
[0012]所述信息收发模块可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通过信息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患者或患者监护人的手机上;
[0013]所述日志模块可对主治医师的病例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于对患者的处理信息进行追根溯源。
[0014]优选的,所述分层管理模块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层管理,该疾病类型包
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的脱离、黄斑变性、黄斑裂孔、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
[0015]优选的,所述终端模块包括影像采集模块、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与病人信息识别模块;
[0016]所述影像采集模块可对终端模块前的影像进行采集,进而可将采集到的影像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
[0017]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可对放置于终端机识别器处的身份证或病历卡进行扫描,进而可将扫描结果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
[0018]所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可对接收到的影像或证件的扫描结果进行识别,进而可将识别结果发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处,进而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将主治医师对病人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显示到终端模块处。
[0019]优选的,所述终端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触摸传感器模块与消毒模块;
[0020]所述显示模块可将各种信息显示到终端模块的显示屏上;
[0021]所述触摸传感器模块可对操作者的手部触摸进行识别,进而可将触摸信息发送到终端模块处,经过处理后,可在显示模块处显示出对应的信息;
[0022]所述消毒模块可在无人使用终端模块时,对终端模块进行消毒。
[0023]优选的,所述储存模块包括信息检索模块;所述信息检索模块可接收中央处理模块处的信息后,对储存模块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检索,进而可将检索结果发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处。
[0024]优选的,所述系统维护模块可定期对分层管理模型进行检查与维护,以减少分层管理模型中出现错误漏洞的可能性。
[0025]优选的,所述AI学习模块可对储存模块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可将整合分析出的结果发送到分层管理模块处,对分层管理模块进行完善。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通过在分层管理模型中设置分层管理模块,对各种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有据可依,有参考资料,提高了医师的诊断速度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通过医师个人的经验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容易使得诊断速度较慢的问题。
[002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通过在中央处理模块处设置日志模块,可使得医师的诊断意见更加容易查询,同时在患者复查的过程中,可更加容易的找到对应的医师。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中央处理模块的系统框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分层管理模块与终端模块;
[0034]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可对分层管理模型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便于医师查阅,同时可将医生的反馈意见发送到终端模块处;
[0035]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分析模块、储存模块、信息收发模块,日志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与AI学习模块;
[0036]所述处理分析模块可通过主治医师对病例处理后,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发送到信息收发模块处;
[0037]所述储存模块可将主治医师对病例的处理结果进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病例查阅与病例调取;
[0038]所述信息收发模块可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通过信息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患者或患者监护人的手机上;
[0039]所述日志模块可对主治医师的病例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于对患者的处理信息进行追根溯源。
[0040]所述分层管理模块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层管理,该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的脱离、黄斑变性、黄斑裂孔、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
[0041]所述终端模块包括影像采集模块、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与病人信息识别模块;
[0042]所述影像采集模块可对终端模块前的影像进行采集,进而可将采集到的影像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
[0043]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可对放置于终端机识别器处的身份证或病历卡进行扫描,进而可将扫描结果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
[0044]所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可对接收到的影像或证件的扫描结果进行识别,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分层管理模块与终端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处理模块、储存模块、信息收发模块,日志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与AI学习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可通过主治医师对病例处理后,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发送到信息收发模块处;所述储存模块可将主治医师对病例的处理结果进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病例查阅与病例调取;所述信息收发模块可将主治医师的病例分析、病例处理结果以及医生建议通过信息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患者或患者监护人的手机上;所述日志模块可对主治医师的病例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于对患者的处理信息进行追根溯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管理模块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层管理,该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的脱离、黄斑变性、黄斑裂孔、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病患者分层管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模块包括影像采集模块、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与病人信息识别模块;所述影像采集模块可对终端模块前的影像进行采集,进而可将采集到的影像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可对放置于终端机识别器处的身份证或病历卡进行扫描,进而可将扫描结果发送到病人信息识别模块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航詹斌景亮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