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40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或添加剂B,和/或成膜添加剂C;添加剂A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B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A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Ⅰ,添加剂B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Ⅱ:式Ⅰ中,R1、R2、R3选自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液
,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动力锂离子电池中。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其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同时针对正负极材料的特性调控电解液锂盐以及添加剂比例,可以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
[0003]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影响巨大,目前亟需提供一种优化的电解液,以提高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抗热冲击能力、低温放电能力等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提高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抗热冲击能力、低温放电能力等综合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包括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或添加剂B,和/或成膜添加剂C;
[0006]添加剂A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B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A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Ⅰ,添加剂B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Ⅱ:
[0007][0008]式Ⅰ中,R1、R2、R3选自1

3个碳原子的烷基、氟原子、氢原子、氨基、腈基;R4、R5、R6、R7选自氟原子、氢原子、腈基中的任意一种;式Ⅱ中,X1、X2、X3、X4选自烷烃基、氟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卤代烷烃基、烯烃基、炔烃基、芳香烃基、卤代芳香烃基中的任一种;
[0009]成膜添加剂C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1,3

丙磺酸内酯(PS)、硫酸乙烯酯(DTD)、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丙烯磺酸内酯(PST)、三(三甲基烷)硼酸酯(TMSB)和三(三甲基烷)磷酸酯(TMSP)、丁二腈(SN)、己二腈(ADN)、1,3,6

己烷三腈(HTCN)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一种至少有FEC;其中,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含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5~15wt%,成膜添加剂C中剩余组分的含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8wt%。
[0010]可选地,添加剂A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3wt%。
[0011]可选地,添加剂B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3wt%。
[0012]可选地,添加剂A的具体结构式为以下任一种:
[0013][0014]可选地,添加剂B的具体结构式为以下任一种:
[0015][0016]可选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盐、六氟砷酸盐、高氯酸盐、三氟磺酰锂、二氟(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三(三氟甲基磺酰)甲基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0017]可选地,锂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5M~2M。
[0018]可选地,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丁酸甲酯、四氢呋喃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001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以及如上述的电解液。
[0020]可选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膜片,正极膜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为LiNi1‑
x

y

z
Co
x
Mn
y
Al
z
O2,其中:0≤x≤1,0≤y≤1,0≤z≤1且0≤x+y+z≤1。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式Ⅰ结构的添加剂A具有路易斯碱性能的吡咯官能团,吡咯官能团能够结合电解液中HF和痕量水分,有效清除电解液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HF。此外,添加剂A的碳氮三键官能团能够有效络合正极材料的钴等过渡金属,防止高温下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的溶出,有效保护了正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添加剂A结构中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可以在正极失电子氧化成保护膜,抑制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分解。添加剂A的硅基元素作为稳定基团,通过锚定作用,在高电压下可以抑制吡咯基官能团的持续氧化还原副反应、抑制电极界面阻抗恶化。此外,硅元素还可以增强电解液的浸润性,有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添加剂A形成保护性正极表面层,在电解液中保护溶剂不发生热分解,因此可以防止高温储存期间的产气。
[0023](2)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式Ⅱ结构的添加剂B,添加剂B可以参与负极SEI膜的形成,形成
的SEI膜富含机械性能更强、韧性更好的B

O键。添加剂B的氟代基团有利于形成以LiF为代表的SEI及CEI组分。添加剂B的磺酸基官能团也可以在电极表面参与钝化膜的形成,形成富含硫元素的SEI膜成分。当同时添加有添加剂B和添加剂A时,添加剂B的磺酸基官能团和添加剂A中的硅腈等官能团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升电极界面膜的稳定性,抑制溶剂不分解,提升热冲击和高温存储性能。
[0024](3)本专利技术中成膜添加剂C中的FEC在电解液中的主要分解产物是LiF和

CHF

OCO2型化合物。当同时添加有添加剂B和成膜添加剂C时,添加剂B含硼锂盐可以帮助调控成膜添加剂C中的FEC在负极形成的SEI膜成分,有利于形成性能优异的SEI膜。同时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FEC能够持续修饰破坏的SEI膜,避免电极材料界面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发生副反应、造成电极界面恶化。
[0025](5)本专利技术中的添加剂A、添加剂B和成膜添加剂C同时添加时,三者在电解液中可以相互影响,与只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相比,可更加有效地提高电解液的性能,三者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效果。具体而言,通过添加剂A、添加剂B、添加剂C三者的协同作用,电解液在电极表面成膜性能优良,添加剂可有效清除电解液的酸性副产物、稳定电极材料结构、抑制溶剂的热分解,使得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抗热冲击能力、低温放电能力等均得到有效的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可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包括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或添加剂B,和/或成膜添加剂C;
[0029]添加剂A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B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添加剂A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Ⅰ,添加剂B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Ⅱ:
[0030][0031]式Ⅰ中,R1、R2、R3选自1

3个碳原子的烷基、氟原子、氢原子、氨基、腈基;R4、R5、R6、R7选自氟原子、氢原子、腈基中的任意一种;式Ⅱ中,X1、X2、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添加剂A,和/或添加剂B,和/或成膜添加剂C;所述添加剂A占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所述添加剂B占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0.1~5wt%,所述添加剂A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Ⅰ,添加剂B的结构通式为下式Ⅱ:式Ⅰ中,R1、R2、R3选自1

3个碳原子的烷基、氟原子、氢原子、氨基、腈基;R4、R5、R6、R7选自氟原子、氢原子、腈基中的任意一种;式Ⅱ中,X1、X2、X3、X4选自烷烃基、氟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卤代烷烃基、烯烃基、炔烃基、芳香烃基、卤代芳香烃基中的任一种;所述成膜添加剂C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1,3

丙磺酸内酯(PS)、硫酸乙烯酯(DTD)、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丙烯磺酸内酯(PST)、三(三甲基烷)硼酸酯(TMSB)和三(三甲基烷)磷酸酯(TMSP)、丁二腈(SN)、己二腈(ADN)、1,3,6

己烷三腈(HTCN)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一种至少有FEC;其中,所述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含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5~15wt%,所述成膜添加剂C中剩余组分的含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8wt%。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占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0.1~3wt%。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凯嘉张昌明李枫邓卫龙胡大林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