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43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其中,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泡棉隔件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和吸音腔,在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且不易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并具有缓振作用。并具有缓振作用。并具有缓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0001]本技术是关于声能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音频装置,吸音颗粒应用于音箱里时有很多填充方式,吸音颗粒可以做成粉包并粘在腔体内部,但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吸音材料应用体积最大化。同时,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网布结构将电声换能器与吸音腔分隔,但是网布结构本身较硬,易导致吸音颗粒破碎,且对安装精度要求相对较高。
[0003]由此,本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能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且不易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并具有缓振作用。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泡棉隔件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和吸音腔,在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
[000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泡棉隔件通过背胶与壳体的内壁粘结固定。
[000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件,多个定位件分布在泡棉隔件的周围,以用于对泡棉隔件进行定位。
[000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定位槽,电声换能器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定位槽内,泡棉隔件的至少部分包围在定位环的外周。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声换能器为矩形结构,定位环为矩形环体,定位环的其中一个侧边紧贴壳体的相应内壁设置;泡棉隔件是由顺序连接的第一泡棉隔件、第二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构成的直角U形结构,第一泡棉隔件、第二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均紧贴定位环和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且第一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的端部与壳体的相应内壁相接触。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灌装吸音颗粒的灌装孔,并在灌装孔处设有透气密封垫。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灌装孔的外周形成直径扩大的阶梯孔,透气密封垫包括密封圈和网状结构,密封圈的一侧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阶梯孔的孔肩上,网状结构的边缘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密封圈的另一侧表面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出音孔设在第二壳体上,泡棉隔件至少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相对的两内壁接触。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终端设备,电子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音频装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子终端设备为手机或笔电。
[0016]由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在后腔中利用泡棉隔件包绕电声换能器设置,一方面利用泡棉隔件可以作为隔离件将电声换能器与吸音颗粒隔开,同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后腔的空间,并配合灌装方式填充吸音颗粒,可以实现吸音颗粒的全灌装,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的同时,性能最优。另一方面,泡棉隔件具有一定弹性并具有一定柔性,相对较软,具有缓冲作用,在后腔存在振动时也不会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同时泡棉隔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装配时泡棉隔件本身的高度可以高于后腔内的空间高度,然后呈压缩状态装配在壳体内,因此对泡棉隔件的安装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更利于加工和安装。再一方面,气流在后腔内也是存在振动的,也会引起后腔所对应壳体的振动,利用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利用泡棉隔件本身的弹性,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对壳体起到减振的效果,减轻了音频装置传递出去的振动,使得电子终端设备的使用感增强。
附图说明
[00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音频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音频装置在第一壳体与电声换能器和泡棉隔件装配完成后未安装第二壳体也未灌装吸音颗粒时的结构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1、第一壳体;11、定位环;12、定位槽;
[0022]2、电声换能器;
[0023]3、泡棉隔件;31、第一泡棉隔件;32、第二泡棉隔件;33、第三泡棉隔件;
[0024]4、吸音颗粒;
[0025]5、第二壳体;51、出音孔;52、灌装孔;521、阶梯孔;53、透气密封垫;6、吸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2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该后腔为密封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51。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3,泡棉隔件3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2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3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6(泡棉隔件3与壳体的部分内壁围合形成该吸音腔6,该吸音腔6与电声换能器2相分隔)。泡棉隔件3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2和吸音腔6,
在吸音腔6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4。
[0028]由此,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装置,在后腔中利用泡棉隔件3包绕电声换能器2设置,一方面利用泡棉隔件3可以作为隔离件将电声换能器2与吸音颗粒4隔开,同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后腔的空间,并配合灌装方式填充吸音颗粒4,可以实现吸音颗粒4的全灌装,实现吸音颗粒4应用体积最大化的同时,性能最优。另一方面,泡棉隔件3具有一定弹性并具有一定柔性,相对较软,具有缓冲作用,在后腔存在振动时也不会造成吸音颗粒4的破碎;同时泡棉隔件3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装配时泡棉隔件3本身的高度可以高于后腔内的空间高度,然后呈压缩状态装配在壳体内,因此对泡棉隔件3的安装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更利于加工和安装。再一方面,气流在后腔内也是存在振动的,也会引起后腔所对应壳体的振动,利用泡棉隔件3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利用泡棉隔件3本身的弹性,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对壳体起到减振的效果,减轻了音频装置传递出去的振动,使得电子终端设备的使用感增强。
[0029]可以理解,该泡棉隔件3是一种多孔弹性件,其材质为泡棉,是经发泡形成的发泡材料,一般多为三聚氰胺等材质,内部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保证电声换能器2与吸音腔6之间的气流交换。泡棉隔件3的密度应相对较小,以保证其弹性和柔性,具体密度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30]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所述泡棉隔件紧密围绕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所述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其至少与所述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所述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所述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能连通所述电声换能器和所述吸音腔,在所述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隔件通过背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粘结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布在所述泡棉隔件的周围,以用于对所述泡棉隔件进行定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电声换能器的至少部分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泡棉隔件的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定位环的外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换能器为矩形结构,所述定位环为矩形环体,所述定位环的其中一个侧边紧贴所述壳体的相应内壁设置;所述泡棉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