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41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串组,太阳能电池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以及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栅线与相邻的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为L;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电池串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栅线连接;中部第一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以及第二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距离S大于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至少可以解决引出线间距过小带来的短路问题。可以解决引出线间距过小带来的短路问题。可以解决引出线间距过小带来的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太阳能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IBC)是指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方式排列在电池背光面的一种背结背接触的太阳电池结构,它的PN结以及电极位于电池背面,即IBC电池发射区和基区的电极均处于背面,正面无栅线遮挡,可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
[0003]一般使用引出线将电池栅线所汇流的电流引出至光伏组件的外端。引出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汇流条的端部连接,引出线垂直于光伏组件表面或太阳能电池表面,然后引出线的一端连接接线盒,通过接线盒与外部元件连接。随着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引出线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例如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至少有利于解决引出线间距过小带来的短路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串组,电池串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电池串,电池串组由多个电池串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组成,电池串由多个太阳能电池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组成,太阳能电池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以及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栅线与相邻的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为L;电池串组包括第一电池串组以及第二电池串组,沿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以第二电连接方式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连接结构与电池串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栅线连接,且位于电池串端部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条中部第一连接结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以及第二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距离S大于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
[0006]另外,沿第二方向,第一电池串组临近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栅线在第二电池串组临近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栅线的延长线上,且第一电池串组临近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栅线在第二电池串组临近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栅线的延长线上。
[0007]另外,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电池串远离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奇数,沿第一方向上,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M,距离M大于2倍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
的间距L。
[0008]另外,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电池串远离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偶数,沿第一方向上,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N,距离N小于2倍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
[0009]另外,太阳能电池为切片电池;太阳能电池具有偶数根栅线。
[0010]另外,太阳能电池为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0011]另外,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S大于两倍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
[0012]另外,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的范围为3.5mm~20mm;和/或,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的范围为8mm~50mm。
[0013]另外,电池串组包括第一电池串与相邻的第二电池串,且第一电池串上的太阳能电池的边缘栅线与第二电池串上的太阳能电池的边缘栅线相邻且导电类型相反。
[0014]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初始电池;形成电池模组,多个太阳能电池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形成电池串,多个电池串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组成电池串组,且电池串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电池串组组成电池模组,太阳能电池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以及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栅线与相邻的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为L;电池串组包括第一电池串组以及第二电池串组,沿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以第二电连接方式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连接结构与电池串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栅线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条中部第一连接结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以及第二电池串组的电池串,电池串端部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连接结构与中部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距离S大于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
[0015]另外,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偶数,形成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的形成步骤包括:形成第三电池串和第四电池串;形成第一电池串组以及第二电池串组,沿第一方向,多个第三电池串与旋转180度的第三电池串间隔排布组成第一电池串组,多个旋转180度的第四电池串与第四电池串间隔排布组成第二电池串组。
[0016]另外,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奇数,形成电池串组的形成步骤包括:形成第五电池串和第六电池串;形成电池串组,沿第一方向,多个第五电池串与旋转180度的第六电池串间隔排布组成电池串组。
[0017]另外,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电池片以及第二电池片,初始电池切片形成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且沿初始电池的切割线对称;第三电池串或第五电池串由第一电池片与旋转180度的第二电池片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组成,第四电池串或第六电池串由旋转180度的第二电池片与第一电池片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组成。
[0018]另外,还包括:形成第二连接结构的步骤包括:第二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中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与第二电池片中正对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或者,第二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中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与第二电池片中正对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申请实施例改变电池串的组成结构以及电池串组中电池串的排版方式,保证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距离S大于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因此,相邻的与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相连的引出线之间的间距较大,避免短路风险;而且相邻的引出线之间的间距较大,即相邻的引出线之间无接触,使得相邻的引出线之间无需使用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串组,所述电池串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电池串,所述电池串组由多个所述电池串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组成,所述电池串由多个太阳能电池以第一电连接方式连接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线以及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线,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栅线与相邻的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为L;所述电池串组包括第一电池串组以及第二电池串组,沿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以第二电连接方式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池串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栅线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池串端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条中部第一连接结构,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串组的电池串以及第二电池串组的电池串,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S,距离S大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电池串组临近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栅线在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临近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栅线的延长线上,且所述第一电池串组临近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栅线在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临近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栅线的延长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端部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电池串远离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电池串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奇数,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M,距离M大于2倍所述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端部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电池串远离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电池串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数量为偶数,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所述端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N,距离N小于2倍所述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切片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偶数根栅线。6.根据权利要求1、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背接触太阳能电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与相邻的所述中部第一连接结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相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S大于两倍所述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
8.根据权利要求1、3、4或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间距L的范围为3.5mm~20mm;和/或,所述中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亮郭志球关迎利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