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227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光伏组件的电池片阵列包括沿纵向方向排布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电池串单元,电池串单元的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电池串之间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池串,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均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布且串接在一起的多个半片电池。如此,即使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在下部形成积灰带,积灰带的存在也只会影响纵向方向最下方的一个第一电池串组的发电,而不会影响上方的各个电池串单元,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太阳能电池
,电池片切半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光伏组件提高能效的方式,将传统的电池片一分为二,再进行串联焊接,能够降低电池片内阻损耗并且可以减少局部阴影遮挡对于整个电池组件发电效率的影响,是目前主流光伏组件使用的技术。
[0003]在电池片切半技术中,通常将电池片平均切成两半,每个半片开路电压不变,电流变为原来的1/2,根据焦耳定律,半片电池片内部损耗降低为原来的1/4,提高了组件的整体输出功率和效率,为实现组件整体的工作电压与切半前保持一致,并优化串联的结构,现有切半电池采用上下两部分分区,两个分区内各自串联,分区之间并联,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整个光伏组件的中部,电池片串联等效电路。然而,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光伏组件安装后,由于长期的积灰,会在组件下面形成积灰带,积灰带遮挡最下面一排电池片,由于现有的技术中的设置方式是采用上下两个部分分区且电池串是纵向串接的方式,因此,在现有的采用半电池片的光伏组件的技术方案中,组件下部的积灰带的遮挡会大幅度影响下半个分区的所有电池串的功率输出,影响范围达到整个切半电池片组件的1/2,大大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由于积灰带的存在而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包括
[0006]电池片阵列,所述电池片阵列包括沿纵向方向排布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电池串单元,所述电池串单元包括第一电池串组和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并联的第二电池串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沿所述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之间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均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布且串接在一起的多个半片电池;和
[0007]沿所述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片阵列一侧的多个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电池串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
[0008]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与同一个所述旁路二极管并联。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沿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片阵列一侧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的正极端
和负极端均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串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条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串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池片阵列与所述旁路二极管相背一侧的第二汇流条和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将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在的一端串接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电池串组,所述第二汇流条将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池串组。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池串组由两串所述第二电池串串接形成,两串所述第二电池串设置在两串所述第一电池串之间,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的半片电池的数量相同。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均由10

12个所述半片电池串接形成。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串单元的数量至少为3个,至少3个所述电池串单元沿纵向方向排布,所述旁路二极管的数量也至少为3个,每个所述电池串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旁路二极管。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若干上述的光伏组件。
[0015]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光伏组件阵列排布,在所述光伏组件排布的前后方向上,前一个所述光伏组件在后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电池片阵列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遮挡后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纵向方向最下方的所述电池串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串。
[0016]更进一步地,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在所述光伏组件阵列排布的前后方向上,前一个所述光伏组件在后一个所述光伏组件上所形成阴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后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面积的一半。
[0017]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通过将电池片阵列的电池串单元设置成纵向排布的方式且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的半片电池均采用横向排布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上下两个半区内的电池串均由纵向排布的多个半片电池组成,即使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在下部形成积灰带,积灰带的存在也只会影响纵向方向最下方的一个第一电池串组的发电,而不会影响上方的各个电池串单元,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积灰带的存在而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3]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中的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光伏系统1000、光伏组件100、电池片阵列10、电池串单元11、第一电池串组111、第一电池串1111、第二电池串组112、第二电池串1121、半片电池113、旁路二极管20、第一汇流条30、第二汇流条40、第三汇流条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片阵列,所述电池片阵列包括沿纵向方向排布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电池串单元,所述电池串单元包括第一电池串组和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并联的第二电池串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沿所述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之间且依次串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均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布且串接在一起的多个半片电池;和沿所述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片阵列一侧的多个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电池串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与同一个所述旁路二极管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沿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片阵列一侧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均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串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条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串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池片阵列与所述旁路二极管相背一侧的第二汇流条和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立胜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赛能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