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635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与系统,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步骤:根据婴幼儿相较于成人的生物组织特征调整磁共振参数;通过无液氦磁体激发磁共振射频波,并基于调整后的磁共振参数扫描目标区域;基于扫描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获取目标区域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作为磁共振激发源,相较于现有采用非实现的液氦磁体,能够充分避免由于空腔共鸣造成的噪声,更适用于婴幼儿的磁共振扫描,通过静音序列技术对磁共振波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磁共振波波动造成的噪音。进一步降低磁共振波波动造成的噪音。进一步降低磁共振波波动造成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儿童检查磁共振首先使用镇静剂,待儿童进入睡眠后在磁共振室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噪声大,儿童易惊醒躁动,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甚至无法继续检查,成功率极低。现有磁体为液氦占比70%左右的空腔,空腔在射频激发的过程中起到了共鸣腔的作用,如同给喇叭加了一个音箱噪声增强对儿童听觉产生了强烈刺激导致儿童躁动图像画质下降且甚至不能完成扫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在对婴幼儿进行磁共振扫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包括步骤:
[0004]S1:根据婴幼儿相较于成人的生物组织特征调整磁共振参数;
[0005]S2:通过无液氦磁体激发磁共振射频波,并基于调整后的磁共振参数扫描目标区域;
[0006]S3:基于扫描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获取目标区域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
[0007]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调整的磁共振参数包括T2峰值和弛豫时间,表示为如下公式:
[0008](a

b)/a=80%
[0009](c

d)/c=40%
[0010]式中,a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b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c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d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无液氦磁体为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在扫描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
[0013]通过磁共振射频激发序列技术改变磁共振波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波形的改变包括射频转换速率降低、脉冲边缘缓冲和脉冲叠加。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系统,包括:
[0016]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婴幼儿相较于成人的生物组织特征调整磁共振参数;
[0017]磁共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液氦磁体激发磁共振射频波,并基于调整后的磁共振参数扫描目标区域;
[0018]图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扫描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获取目标区域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设置模块中,调整的磁共振参数包括T2峰值和弛豫时间,表示
为如下公式:
[0020](a

b)/a=80%
[0021](c

d)/c=40%
[0022]式中,a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b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c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d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
[0023]进一步地,所述无液氦磁体为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
[0024]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控制模块,还包括波形调整单元,用于在扫描的过程中通过磁共振射频激发序列技术改变磁共振波形。
[0025]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波形的改变包括射频转换速率降低、脉冲边缘缓冲和脉冲叠加。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含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与系统,通过采用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作为磁共振激发源,相较于现有采用非实现的液氦磁体,能够充分避免由于空腔共鸣造成的噪声,更适用于婴幼儿的磁共振扫描;
[0028](2)通过静音序列技术对磁共振波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磁共振波波动造成的噪音;
[0029](3)针对婴幼儿生物组织差异,特异性的对磁共振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最终获取的磁共振图像能够更加清晰的体现出婴幼儿的生物组织结构信息。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的步骤图;
[0031]图2为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系统的结构图;
[0032]图3为液氦磁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射频转换速率降低波形变换示意图;
[0034]图5为脉冲边缘缓冲波形变换示意图;
[0035]图6为脉冲叠加波形变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7]实施例一
[0038]现有磁共振扫描设备,在对婴幼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时,由于磁体采用的是在铌钛合金的罐子期内填充70%左右的液氦(如图3所示,上半部分为空腔,下半部分液体为液氦),如同一个水杯一样,在磁共振射频激发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噪声大,这也就导致虽然通过镇静剂注射的方式帮助婴幼儿进入了睡眠,但在实际扫描过程中还是容易惊醒婴幼儿,造成成像质量不佳或成像失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包括步骤:
[0039]S1:根据婴幼儿相较于成人的生物组织特征调整磁共振参数;
[0040]S2:通过无液氦磁体激发磁共振射频波,并基于调整后的磁共振参数扫描目标区
域;
[0041]S3:基于扫描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获取目标区域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
[0042]在这里,为了避免空腔共鸣引起的噪音对婴幼儿的扰动,考虑到热能传导及性价比问题,本专利技术选用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进行磁共振波进行激发,磁共振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因为空腔的存在(在磁共振波在空腔内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空腔反射的作用,加之磁体呈圆环状,共鸣频率覆盖段长,因此极易导致共鸣效应的存在),加强磁共振波与磁体的共鸣效应,从而减少了共鸣噪声。
[0043]而在实际磁共振波扫描的过程中,还包括磁共振共振噪声,其产生主要与磁共振磁场梯度系统的开关切换有关。在磁共振成像中涉及的磁场主要包括两个成分,一是非常强大的主磁场,在空间均匀分布,是产生磁共振信号的基本条件,通常我们所说的1.5T或者3T,指的就是主磁场的强度。二是梯度场,其强度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用于定位不同人体组织的位置。主磁场由永磁体或超导线圈产生,不随时间的变化。梯度场则由通电流的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线圈平时处于无电流的关闭状态,在扫描过程中其开关状态和强度会随时间变化。由于梯度线圈位于主磁场内,当线圈中通有电流时,根据Fleming左手定则,线圈中的金属丝将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当线圈中通过快速变换的电流以产生快速变换的梯度场时,洛仑兹力也会快速切换,从而使得线圈振动产生声音。一般说来,同一系统,要求梯度场做快速切换的扫描程序如EPI产生的噪声比其他扫描要大。不同系统,梯度场越强,切换性能越好,振动越大,其可能产生的噪声就越强。噪声源的扩散主要有两种扩散路径,一是空气传播,二是固体接触扩散。噪声由梯度线圈经过这两种扩散方式或者直接传到受检查的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根据婴幼儿相较于成人的生物组织特征调整磁共振参数;S2:通过无液氦磁体激发磁共振射频波,并基于调整后的磁共振参数扫描目标区域;S3:基于扫描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获取目标区域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调整的磁共振参数包括T2峰值和弛豫时间,表示为如下公式:(a

b)/a=80%(c

d)/c=40%式中,a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b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T2峰值,c为成人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d为调整后婴幼儿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时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无液氦磁体为纯铜填充的实心磁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扫描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通过磁共振射频激发序列技术改变磁共振波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波形的改变包括射频转换速率降低、脉冲边缘缓冲和脉冲叠加。6.一种基于无液氦磁体的婴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絮段浩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