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内齿化工件的齿面上产生扭转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587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外齿化工具(6)在内齿化工件的齿面(F1、F2)上产生变型部,例如扭转部(FV1、FV2)的方法。为了也能够用具有减少数量的可调节轴的机床(1)来实施这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可以通过将内齿化修整工具(15)在机床(1)的工件主轴(2)上布置在为相应的待珩磨工件设置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将修整工具(15)与待修整工具(6)接合来修整该工具(6)。修整工具(15)的齿(17)的宽度小于待修整工具(6)的宽度,因此修整工具(15)必须沿工件纵向轴线(Z1)移动对应于修整工具(15)的齿的宽度(D)的数倍的距离。然后使用以这种方式修整的工具(1)对工件进行精加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修整设置轴交叉角(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在内齿化工件的齿面上产生扭转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机床上使用外齿化工具在内齿化工件的齿面上产生变型部的方法,该外齿化工具的齿在珩磨加工期间与工件的齿啮合,该机床包括具有用于围绕工件旋转轴线旋转工件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件主轴、用于沿着平行于工件轴线定向的工件纵向轴线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用于沿着横向于工件纵向轴线定向的工件横向轴线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具有用于围绕工具旋转轴线旋转工具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具主轴以及用于设置轴交叉角的调节装置,工件和工具的旋转轴线在珩磨加工过程中以该轴交叉角彼此交错定向。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正齿轮齿部的使用行为不仅会受到其宏观几何形状,还会受到目的性引入的齿面变型或与方法相关的形状偏差的显著影响。这些形状偏差包括所谓的“扭转”,即齿面的扭曲。
[0003]通常,扭转是不期望的,但也可以目的性地将其作为齿面变型引入,以补偿在运行期间在负载下发生的齿轮的齿的变形。在此方面已知,通过齿轮的齿的齿面几何形状的这种变型例如可以避免齿啮合撞击并改善齿部的表面承压曲线,从而可以优化功率传输、使用寿命、力传输的均匀性和传动装置的噪声行为。
[0004]从DE 10 2012 108 717 A1中已知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使用具有在精加工期间与齿轮的齿啮合的齿部的工具以经济的方式生产这种复杂的齿面变型,其中在工具上形成在工具的宽度上变化的轮廓,方法是在修整操作期间,沿相应待修整的齿的齿面移动修整轮。与待修整的工具啮合的修整轮的齿的宽度远小于待修整工具的宽度,由此修整轮必须沿Z方向移动对应于修整轮的齿的宽度的数倍的距离,以便扫过待修整工具的宽度。在此,修整轮以相对于待修整工具变化的斜度(Steigung)和变化的轴交叉角以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平行定向的方向(Z方向)在轴向上沿待修整工具的相应齿面引导通过相应的齿隙,以便在工具中引入齿面几何形状的相应变型。然后用以这种方式修整过的工具对齿轮进行精加工。因此,加工到工具中的齿面变型被转移到齿轮的齿面上。
[0005]从DE 10 2007 043 402 A1中已知如在上述方法中使用的窄修整轮的基本原理。通过使用这种窄修整轮,待修整工具的构型可以仅通过修整轮的相应运动形成,从而在随后用如此修整过的工具对齿轮进行精加工的过程中在经加工的齿轮上产生轮廓修正。窄修整轮的形状不必在所有参数上都与工件齿部一致,也不必在相应的修整设备中存在复杂的附加控制方案。在DE 10 2007 043 384 A1中提出了一种类似的方法,用于修正齿轮的齿面线。
[0006]在WO 2011/157830 A1中说明的用于对用于珩磨工件齿部的珩磨工具进行轮廓加工的方法也基于使用厚度明显小于相应待轮廓加工的齿部的厚度的轮廓化工具。在该方法中,将环形的、未完成轮廓化的珩磨工具夹持在珩磨机的用于在珩磨工件期间保持珩磨工具的保持器中,并且将轮廓化工具张紧在珩磨机的工件主轴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使得即使使用具有减少的可调节的轴数量的机床也可以在外齿化齿轮的齿面中引入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方法解决了该目的。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并且与总的专利技术构思一样,在下文中详细解释。
[00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使用外齿化珩磨工具在内齿化工件的齿面上产生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的方法中,该外齿化珩磨工具的齿在珩磨加工期间与工件的齿啮合,使用了一种机床,该机床包括具有用于围绕工件旋转轴线旋转工件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件主轴、用于沿着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C1定向的工件纵向轴线Z1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用于沿着横向于工件纵向轴线Z1定向的工件横向轴线X1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具有用于围绕工具旋转轴线E1旋转工具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具主轴以及用于设置轴交叉角Σ
A
的装置,工件和工具的旋转轴线C1、E1在珩磨加工过程中以该轴交叉角彼此交错定向。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0012]a)通过将内齿化的修整工具在工件主轴上布置在为相应的待珩磨工件设置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将修整工具与待修整的工具接合来修整该工具,其中修整工具的与待修整的工具啮合的齿的宽度小于待修整的工具的宽度,使得修整工具必须沿工件纵向轴线移动对应于修整工具的齿的宽度的数倍的距离,以扫过待修整的工具的宽度;
[0013]b)使用以这种方式修整的工具对工件进行精加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这种方法中,在执行工作步骤a)之前确定轴交叉角Σ
A

[0015]在其确定之后,该先前设置的轴交叉角Σ
A
在执行工具的修整加工(工作步骤a))期间保持不变。
[0016]然后,仅通过修整工具沿工件纵向轴线(Z1)和工件横向轴线(X1)的运动产生要塑造到工具上的齿面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
[0017]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允许在具有最小数量的运动轴的机床上在外齿化工件的齿的齿面上按照预设制造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
[0018]因此,需要旋转驱动装置,它们以对应于修整工具和工具的齿数比的转速围绕相应的工具旋转轴线E1和工件旋转轴线(修整器)C1旋转修整工具和与该修整工具嵌合的珩磨工具。
[0019]此外,仅还需要用于在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C1定向的纵向Z1上和在横向于其定向的横向X1上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来将相应的齿面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塑造到工具上。
[0020]相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在加工工具期间,轴交叉角不发生改变。
[0021]因此,不需要能够连续调节轴交叉角的调节装置,这在开始解释的现有技术中仍然被认为是必要的。
[0022]取而代之,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来说,适合于修整加工的轴交叉角在修整加工之前设置一次就足够了。为此,可以设置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并且可以廉价实施的调节装置。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产生具有直齿部或斜齿部的工件的齿面变型部,尤其是扭转部。在具有直齿部的内齿化工件和相应的外齿化工具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进行的修
整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沿工件横向轴线X1的调整限于塑造扭转部所必须的路径。在具有直齿部的内齿化工件和相应的外齿化工具中,除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进行的用于塑造扭转部的修整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沿工件的横向轴线X1的调整之外,还附加有为此目的以已知方式执行的、修整工具围绕工件旋转轴线C1的附加旋转调整,这对于沿着待修整工具的斜度(Steigung)引导窄的修整工具是必须的。
[0024]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在修整期间(工作步骤a)),由于修整器在工件横向轴线X1方向上的附加运动,在珩磨工具上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反映为在珩磨工具宽度上延伸的形状偏差的形式。
[0025]这些目的性产生的偏差在后续进行的工件加工过程中传递到内齿化工件的齿上,并且可以在工件的齿的齿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在机床(1)上使用外齿化的工具(6)在内齿化的工件的齿面(F1、F2)上产生变型部,例如扭转部(FV1、FV2)的方法,其中所述外齿化的工具的齿在珩磨加工期间与工件的齿啮合,所述机床包括具有用于围绕工件旋转轴线(C1)旋转工件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件主轴(2)、用于沿着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C1)定向的工件纵向轴线(Z1)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用于沿着横向于工件纵向轴线(Z1)定向的工件横向轴线(X1)调整工件的调整装置、具有用于围绕工具旋转轴线(E1)旋转工具(6)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工具主轴(3)以及用于设置轴交叉角(Σ
A
)的装置(7),其中工件和工具(6)的旋转轴线(C1、E1)在珩磨加工过程中以所述轴交叉角彼此交错定向,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a)通过将内齿化的修整工具(15)在工件主轴(2)上布置在为相应的待珩磨的工件设置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将所述修整工具(15)与待修整的工具(6)接合来修整所述工具(6),其中修整工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尔格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威玛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