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以及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86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为了使线圈线的端部在卷绕部的外周侧引绕,具有不需要使线圈线的端部沿着卷绕部的表面缠绕的线圈。在致动器中,可动体的磁体和支承体的线圈构成磁驱动机构。线圈具备:第一空芯线圈,其具有第一卷绕部、从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一内侧引出线、以及从第一卷绕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外侧引出线;第二空芯线圈,其具有第二卷绕部、从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一内侧引出线、以及从第二卷绕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侧引出线。第一内侧引出线和第二内侧引出线连接,第一卷绕部和第二卷绕部构成卷绕部。和第二卷绕部构成卷绕部。和第二卷绕部构成卷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以及线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具备磁体和线圈的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移动的致动器。另外,涉及一种用于磁驱动机构的线圈。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通过振动来通知信息的设备,提出了一种通过磁驱动机构使支承于支承体的可动体振动的致动器。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具有可动体、支承体、将可动体和支承体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的连接体、以及使可动体和支承体相对移动的磁驱动机构。可动体具有磁体。支承体具备线圈、保持线圈的线圈保持架、以及固定于线圈保持架的供电基板。磁体和线圈在线圈的卷绕部的厚度方向上对置,构成磁驱动机构。卷绕部的中心孔向磁体和线圈对置的对置方向开口。从卷绕部引出的线圈线与配置于卷绕部的径向外侧的供电基板连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2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线圈一般是相对于用于规定其中心孔的形状的夹具,将线圈线向高度方向及外周侧卷绕而制造的。因此,在线圈完成时,线圈线的卷绕开始部分位于卷绕部的内周侧,卷绕结束部分位于卷绕部的外周侧。因此,在将线圈连接于供电基板时,卷绕结束部分能够按原样引绕且连接于供电基板。但是,卷绕开始部分必须沿着卷绕部的表面,从卷绕部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引出后,与供电基板连接。
[0008]在此,在磁驱动机构中,若缩小线圈的卷绕部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则能够增大使支承体与可动体相对移动的推力。但是,在为了将线圈连接于供电基板而在卷绕部的表面缠绕线圈线的卷绕开始部分的情况下,卷绕部的表面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增大了与线圈线的卷绕开始部分存在的量相应的量。
[0009]鉴于以上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为了使线圈线的端部在卷绕部的外周侧引绕,具有不需要使线圈线的端部沿着卷绕部的表面缠绕的线圈的致动器。另外,提供一种为了使线圈线的端部在卷绕部的外周侧引绕,不需要使线圈线的端部沿着卷绕部的表面缠绕的线圈。
[0010]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磁体;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具备线圈、保持所述线圈的线圈保持架、以及在所述线圈的外周侧连接从所述线圈的卷绕部引出的两根引出线的供电基板;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承体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以及磁驱动机构,所述磁驱动
机构具备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使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所述磁体在所述卷绕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所述线圈具备:第一空芯线圈,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具有第一卷绕部、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一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一外侧引出线;以及第二空芯线圈,所述第二空芯线圈具有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卷绕部相同且与所述第一卷绕部重叠的第二卷绕部、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且前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内侧引出线的前端部分电连接的第二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二外侧引出线,所述卷绕部具备所述第一卷绕部及所述第二卷绕部,所述第一外侧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外侧引出线是两根所述引出线。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线圈具备第一空芯线圈和第二空芯线圈。第一空芯线圈的第一卷绕部和第二线圈的第二卷绕部以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式重叠构成线圈的卷绕部。另外,在第一空芯线圈中从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一内侧引出线和在第二空芯线圈中从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二内侧引出线的各自的前端部分电连接。由此,线圈作为两根引出线具备从第一卷绕部向外周侧引出的第一外侧引出线和从第二卷绕部向外周侧引出的第二外侧引出线。因此,在将从卷绕部引出的两根线圈线与位于卷绕部的外周侧的供电基板连接时,不需要使线圈线沿着卷绕部的表面缠绕。由此,容易使卷绕部的表面与磁体接近,因此通过由线圈和磁体构成的磁驱动机构,容易得到使可动体和支承体相对移动的推力。另外,由于容易使卷绕部的表面与磁体接近,因此在线圈与磁体对置的线圈的厚度方向上,能够使装置小型化。而且,在第一空芯线圈和第二空芯线圈中,从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一内侧引出线的前端部分和从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二内侧引出线的前端部分电连接。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第一内侧引出线的长度尺寸和第二内侧引出线的长度尺寸,因此容易电连接第一内侧引出线和第二内侧引出线。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具备粘接剂层,所述粘接剂层具有:填充部,其填充于所述第一空芯线圈的内侧及所述第二空芯线圈的内侧;以及线圈粘接部,其介于所述第一空芯线圈与所述第二空芯线圈之间,粘接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和所述第二空芯线圈,所述第一内侧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内侧引出线被密封在所述填充部的内部。这样,能够通过粘接剂层固定第一空芯线圈和第二空芯线圈,并将它们一体化。另外,能够在粘接剂层的内部密封前端部分相互连接的第一内侧引出线和第二内侧引出线。因此,即使在可动体和支承体相对移动而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内侧引出线及第二内侧引出线从线圈的卷绕部的中心孔向外移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粘接剂层具备卷绕部固定部,所述卷绕部固定部介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线圈保持架之间,将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架。这样,通过粘接剂层,能够进行第一内侧引出线及第二内侧引出线在粘接剂层内的密封、第一空芯线圈及第二空芯线圈的固定、以及线圈的卷绕部在线圈保持架上的固定。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和所述第二空芯线圈可以是同一个空芯线圈。这样,能够抑制构成线圈的空芯线圈的部件数量。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所述供电基板,具备第一供电基板和配置在所述卷绕部的与所述第一供电基板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供电基板,所述第一外侧引出线与所述第一供电基板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引出线与所述第二供电基板连接。即,如果使第一空心线圈和第二空心线圈绕中心孔旋转,则能够将从线圈引出的两根引出线向不同的方向引出。因此,容易将各引
出线与配置在线圈的卷绕部的两侧的第一供电基板和第二供电基板连接。
[0017]接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其具有卷绕部和从所述卷绕部引出的两根引出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空芯线圈,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具有第一卷绕部、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一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一外侧引出线;以及第二空芯线圈,所述第二空芯线圈具有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卷绕部相同且与在所述第一卷绕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二卷绕部、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且前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内侧引出线的前端部分电连接的第二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二外侧引出线;以及粘接剂层,所述粘接剂层介于所述第一空芯线圈与所述第二空芯线圈之间,粘接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和所述第二空芯线圈,所述卷绕部具备所述第一卷绕部及所述第二卷绕部,所述第一外侧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外侧引出线是两根所述引出线。
[0018]本专利技术的线圈作为两根引出线具备从卷绕部向外周侧引出的第一外侧引出线和第二外侧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磁体;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具备线圈、保持所述线圈的线圈保持架、以及在所述线圈的外周侧连接从所述线圈的卷绕部引出的两根引出线的供电基板;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承体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及磁驱动机构,所述磁驱动机构具备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使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所述磁体在所述卷绕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所述线圈具备:第一空芯线圈,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具有第一卷绕部、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的第一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一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一外侧引出线;以及第二空芯线圈,所述第二空芯线圈具有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卷绕部相同且与所述第一卷绕部重叠的第二卷绕部、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内周侧引出且前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内侧引出线的前端部分电连接的第二内侧引出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外侧引出的第二外侧引出线,所述卷绕部具备所述第一卷绕部及所述第二卷绕部,所述第一外侧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外侧引出线是所述两根引出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粘接剂层,所述粘接剂层具有:填充部,所述填充部填充于所述第一空芯线圈的内侧和所述第二空芯线圈的内侧;以及线圈粘接部,所述线圈粘接部介于所述述第一空芯线圈与所述述第二空芯线圈之间,粘接所述第一空芯线圈和所述第二空芯线圈,所述第一内侧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内侧引出线被密封在所述填充部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层具备卷绕部固定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沢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