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98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震动冲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包括绕线管、线圈以及磁芯,线圈缠绕在绕线管长度方向的中部,磁芯穿设于绕线管中,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为至少三条边所组成的多边形;且,该多边形的所有内角角度相同;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磁芯的截面为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处多边形的准内切圆直径。在多个平面与磁芯的柱面接触时限制了磁芯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方向,使磁芯保持在绕线管内管的中心,避免磁芯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并降低噪音,同时减小了在磁芯移动时的摩擦力,提高能源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效率。转化效率。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震动冲击装置
,尤其是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通电的绕线管中间放入一磁芯,然后交替性周期改变绕线管的直流电正负极,可以使绕线管内的磁芯在线圈内往复的移动,磁芯移动至绕线管的末端后再反向改变移动方向的过程中产生冲击震动。这种冲击震动的结构相对于通过连杆结构来将电机旋转的转换为往复震动的结构来说,没有中间的运动转换结构,也就减少了动能的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体积小等特点,经常被用于冲击震动式的按摩器的动力装置。
[0003]但是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使用时磁芯容易在绕线管的周向晃动,使用者能够明显听到磁芯移动时所发出的碰撞声,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时这种碰撞声尤为突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04]另外,在磁芯晃动与绕线管的周向碰撞时,对磁芯移动时的动能也有损耗,会降低磁芯的移动速度,导致磁芯到达绕线管末端时冲击力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包括绕线管、线圈以及磁芯,线圈缠绕在绕线管长度方向的中部,磁芯穿设于绕线管中,在绕线管的轴向所述磁芯的两端磁极相同,所述绕线管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反;或,
[0007]在绕线管的轴向所述磁芯两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绕线管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同;
[0008]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为至少三条边所组成的多边形;且,
[0009]所述多边形的所有内角角度相同;
[0010]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磁芯的截面为圆形;且,
[0011]所述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处多边形的准内切圆直径;
[0012]其中,D1=D

D2,D为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D2为配合公差;
[0013]所述绕线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反推组件,所述反推组件具有磁性;且,所述反推组件靠近所述磁芯的一端与相互靠近的磁芯部位的磁极相反。
[0014]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为六边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管的内管的多边形内角处还设置有扰流齿,所述扰流齿在所述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扰流面,所述扰流面具有远离所述绕线管内角一侧的端部,所述扰流面的端部相互倾斜靠近;且,
[0016]所述扰流面的端部与多边形截面的内管内切面圆之间具有过流间隙;
[0017]其中,多个所述扰流齿沿所述绕线管的长度方向布置;
[0018]其中,绕线管内管的内角处均设置有扰流齿;
[0019]其中,所述绕线管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气流密封件。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面的端部为圆弧形;且,
[0021]所述圆弧形的中心与内管的多边形截面中心重合。
[0022]进一步地,所述扰流齿设置在插接杆上,所述绕线管的内管的多边形内角处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杆与所述插接槽插接固定;
[0023]所述扰流齿靠近所述绕线管的内管面的一侧具有与内管面相接触的贴合面。
[0024]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两端面的侧边开设有倾斜的导流面。
[0025]进一步地,所述反推组件为反推线圈,所述反推线圈缠绕在所述绕线圈的两端。
[0026]进一步地,所述磁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采用绝缘连接件进行连接;且,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0027]所述线圈为单向缠绕的第一线圈;
[0028]其中,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端面间最大距离大于或小于第一线圈两端之间最大的距离。
[0029]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第三磁铁;
[0030]所述线圈为缠绕方向相反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沿绕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0031]其中,第三磁铁的长度大于或小于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最远的两个末端之间的距离。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3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通过具有多边形截面内管的绕线管与圆形的磁芯之间相接触,磁芯柱面与平面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的方式,在多个平面与磁芯的柱面接触时限制了磁芯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方向,使磁芯保持在绕线管内管的中心,避免磁芯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并降低噪音,同时减小了在磁芯移动时的摩擦力,提高能源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磁式冲击结构的一种线圈缠绕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磁式冲击结构的另一种线圈缠绕示意图;
[0036]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3的正视图;
[0038]图5为图4中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39]图6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图6的正视图;
[0041]图8为磁芯与绕线管所接触的截面示意图;
[0042]图9为扰流齿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0043]图10为图9中B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44]图11为一种插接杆与插接槽的安装示意图;
[0045]图12为另一种插接杆与插接槽的安装示意图;
[0046]图13为图11中插接杆的插接示意图;
[0047]图14为插接杆与扰流齿的连接示意图;
[0048]图15为图14中插接杆的长度方向视图。
[0049]附图标记:
[0050]绕线管10、内管11、气流密封件12、插接槽13、反推组件14;
[0051]线圈20、第一线圈21、第二线圈22、第三线圈23;
[0052]磁芯30、导流面31、第一磁铁32、第二磁铁33、第三磁铁34、绝缘连接件35;
[0053]扰流齿40、扰流面41、过流间隙L、插接杆42、贴合面43。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结合附图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55]参阅图1

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包括绕线管10、线圈20以及磁芯30,线圈20缠绕在绕线管10长度方向的中部,磁芯30穿设于绕线管10中,在绕线管10的轴向所述磁芯30的两端磁极相同,所述绕线管10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反(如图4所示);或,在绕线管10的轴向所述磁芯30两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绕线管10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同(如图7所示);
[0056]其中,在绕线管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绕线管10的内管11截面为至少三条边所组成的多边形;且,所述多边形的所有内角角度相同;
[0057]其中,在绕线管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磁芯30的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绕线管10的内管11截面处多边形的准内切圆直径;
[0058]其中,D1=D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式冲击结构,包括绕线管、线圈以及磁芯,线圈缠绕在绕线管长度方向的中部,磁芯穿设于绕线管中,其特征在于,在绕线管的轴向所述磁芯的两端磁极相同,所述绕线管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反;或,在绕线管的轴向所述磁芯两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绕线管通电后两端的磁极相同;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为至少三条边所组成的多边形;且,所述多边形的所有内角角度相同;其中,在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磁芯的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处多边形的准内切圆直径D1;其中,D1=D

D2,D为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D2为配合公差;所述绕线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反推组件,所述反推组件具有磁性;且,所述反推组件靠近所述磁芯的一端与相互靠近的磁芯部位的磁极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式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管的内管截面为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管的内管的多边形内角处还设置有扰流齿,所述扰流齿在所述绕线管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扰流面,所述扰流面具有远离所述绕线管内角一侧的端部,所述扰流面的端部相互倾斜靠近;且,所述扰流面的端部与多边形截面的内管内切面圆之间具有过流间隙;其中,多个所述扰流齿沿所述绕线管的长度方向布置;其中,绕线管内管的内角处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文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