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571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盖体、载体、悬吊件、上簧片、下簧片、弹性支撑件、基座以及防抖平台,上簧片将载体的上表面与基座或盖体可活动连接,下簧片将载体的下表面与基座可活动连接,悬吊件的一端与上簧片固定连接,悬吊件的另一端与防抖平台固定连接,基座设有磁石组,载体设有与磁石组配合的第一线圈,防抖平台设有与磁石组配合的第二线圈,以及弹性支撑件包括设置于防抖平台底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基座底部的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由于变焦的运动部件与光学防抖的运动部件不同,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运动,实现更优异的变焦和防抖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得更好的成像质量。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然而,目前的手机拍摄过程中有时拍出的照片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甚至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
[0003]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轻微的抖动的现象,由此会引发摄像装置的镜头偏离,使得图像传感器捕获到的图像质量产生劣化。故近年来对防抖技术功能开发需求相对较大。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是通过同一部件(载体)的运动来实现光学变焦和光学防抖功能,载体的运动范围受到重量、体积等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解决拍摄过程中因手抖动而造成拍出模糊照片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盖体、载体、悬吊件、上簧片、下簧片、弹性支撑件、基座以及防抖平台,
[0007]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体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座可活动连接,
[0008]所述悬吊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簧片固定连接,所述悬吊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抖平台固定连接,
[0009]所述基座设有磁石组,所述载体设有与所述磁石组配合的第一线圈,所述防抖平台设有与所述磁石组配合的第二线圈,
[0010]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抖平台底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二部分。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外部电路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先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再向外折弯延伸并形成第一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侧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并低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对应的侧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的侧部设有第二凹槽。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四个角部设有磁石安装槽和悬吊件避让槽,所述悬吊件避让槽设置在所述磁石安装槽的外侧,所述磁石组设置于所述磁石安装槽内,所述悬吊件穿过所述悬吊件避让槽并在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簧片和防抖平台固定连接。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底部形成腔室,所述防抖平台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腔室内,以及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腔室内并沿所述腔室的侧壁布置。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壳体配合的台阶,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台阶上并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还设有基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基座内嵌金属片设有电子元件安装部。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平台形成矩形结构并在中部设有中心开口,所述中心开口呈圆形并与镜头配合,环绕所述中心开口的四个端角设有悬吊件固定孔,所述悬吊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悬吊件固定孔内。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平台的外侧壁还设有防撞件。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抖平台并设有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以驱动所述防抖平台运动。
[0021]本技术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由于变焦的运动部件与光学防抖的运动部件不同,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运动,实现更优异的变焦和防抖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此外,通过弹性支撑件的立体电路设计,使得电路走线更高效简洁,并具有辅助防抖平台复位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另一立体图,其示出基座的底部。
[0026]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防抖平台的立体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29]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0030]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1]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0032]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可以用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内与镜头配合实现拍照、录像等功能。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盖体、载体、悬吊件、上簧片、下簧片、弹性支撑件、基座以及防抖平台,载体用于安装光学元件,上簧片将载体的上表面与基座或盖体可活动连接,下簧片将载体的下表面与基座可活动连接,悬吊件的一端与上簧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抖平台固定连接,基座设有磁石组,载体设有与磁石组配合的第一线圈,防抖平台设有与磁石组配合的第二线圈,以及弹性支撑件用于连接外部电路并包括设置于防抖平台底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基座底部的第二部分。第一组线圈通电时与磁石组配合驱动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以实现诸如自动对焦的功能,第二线圈通电时与磁石组配合驱动运动平台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
[0033]本申请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运动方式不同于常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常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实现光学变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盖体、载体、悬吊件、上簧片、下簧片、弹性支撑件、基座以及防抖平台,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体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座可活动连接,所述悬吊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簧片固定连接,所述悬吊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抖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基座设有磁石组,所述载体设有与所述磁石组配合的第一线圈,所述防抖平台设有与所述磁石组配合的第二线圈,以及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抖平台底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二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外部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先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再向外折弯延伸并形成第一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侧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并低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对应的侧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的侧部设有第二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四个角部设有磁石安装槽和悬吊件避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