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85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母板、底座和2个加载梁;加载母板的下侧面上沿横向分布多个凹槽,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加载母板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机的压头连接的连接部;底座包括底板和2个立板,2个立板均设置在底座的上侧面上,2个立板的立面相互平行设置,立板的立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垂直,立板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平行;加载梁为圆棒形结构体,加载梁的直径与所述凹槽的直径匹配;加载母板能将加载梁磁吸在所述凹槽内。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工具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机和上述工具。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工具及装置,能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试验效率。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路用材料性能检测
,特别是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强度是分析路面基层材料结构损伤的基准指标,弯拉强度试验能较好的模拟车辆荷载下路面结构的受力行为,因此,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中将基层的弯拉强度指标作为路面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

2009)中阐述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强度采用三分点加压的方法进行测试,其中的加压仪器应采用满足《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 3722)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要求,且具有加载速率控制器和指示装置的压力机和万能试验机。
[0003]由于开发或单独购置一台用于路面基层材料弯拉强度的测试设备价格昂贵,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加载模具和加压仪器按需组合的方法开展实验。由于混合料粒径的大小不同,进行路面基层材料试件的弯拉强度试验时,需根据混合料粒径的大小制备不同尺寸的试件,而每种尺寸的试件需要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加载模具进行试验,加载模具的品类繁多,不仅提高了试验成本,且每次更换试件即需更换模具,操作费时费力,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及利用上述工具进行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0006]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所述工具用于安装于加压机上对所述试件进行弯拉强度试验,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加载母板、底座和2个加载梁;所述加载母板的下侧面上沿横向分布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加载母板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机的压头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2个立板,2个立板均设置在底座的上侧面上,2个立板的立面相互平行设置,立板的立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垂直,立板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平行,2个立板的间距大于间距最大的两个凹槽的虚拟轴心线之间的间距;所述加载梁为圆棒形结构体,所述加载梁的直径与所述凹槽的直径匹配;所述加载母板能将加载梁磁吸在所述凹槽内。
[0007]作为优化,所述加载母板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调平的水准泡。
[0008]作为优化,多个所述凹槽以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0009]作为优化,多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
[0010]作为优化,所述凹槽为通槽,所述加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0011]还提供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
括加压机和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所述工具用于安装于加压机上对所述试件进行弯拉强度试验;所述工具包括加载母板、底座和2个加载梁;所述加载母板的下侧面上沿横向分布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加载母板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机的压头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2个立板,2个立板均设置在底座的上侧面上,2个立板的立面相互平行设置,立板的立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垂直,立板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上侧面平行,2个立板的间距大于间距最大的两个凹槽的虚拟轴心线之间的间距;所述加载梁为圆棒形结构体,所述加载梁的直径与所述凹槽的直径匹配;所述加载母板能将加载梁磁吸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工具的加载母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加压机的压头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加载母板的正下方,加载母板的下侧面与底座的上侧面相对,所述凹槽与所述立板的立面和上端面均平行。
[0012]作为优化,2个立板以所述加压机的压头轴心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布置。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对于试验要求的多个试件尺寸(通常为三个:大梁、中梁和小梁),无需分别设计对应的模具,只需要针对试件的大小,将2个加载梁分别放置在对应间距的2个凹槽中即可,减少了模具品类,降低了试验成本;同时,更换试件只需调整加载梁的间距即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挺高了试验效率;作为优化,加载母板上设置的水准泡能便于对加载母板的水平度进行调整,提高了试验精度。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加载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加载母板;2、底座;3、加载梁;4、加压机;5、试件;11、凹槽;12、连接部;13、水准泡;21、底板;22、立板;41、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附图1所示的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包括加载母板1、底座2和2个加载梁3;如附图2所示的所述加载母板1的下侧面上沿横向分布多个凹槽11,多个所述凹槽11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凹槽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加载母板1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机4的压头41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1和2个立板22,2个立板22均设置在底座2的上侧面上,2个立板22的立面相互平行设置,立板22的立面与底板21的上侧面垂直,立板22的上端面与底板21的上侧面平行,2个立板22的间距大于间距最大的两个凹槽11的虚拟轴心线之间的间距;所述加载梁3为圆棒形结构体,所述加载梁3的直径与所述凹槽11的直径匹配;所述加载母板1能将加载梁3磁吸在所述凹槽内。
[0020]为了调整加载母板的水平度,以提高试验精度,所述加载母板1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调平的水准泡13。
[0021]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多个所述凹槽11以所述连接部1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且多个所述凹槽11均匀分布。实际试验中,2个加载梁既可以连接部的中心
对称放置,也可不对称放置,以开展非对称载荷作用下试件的弯拉强度试验,为室内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条件。
[0022]为了便于加载梁在加载母板上的取放,所述凹槽11为通槽,所述加载梁3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11的长度。
[0023]如附图1所示的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装置包括加压机4和上述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所述工具的加载母板1通过所述连接部12与加压机4的压头41连接,所述底座2设置在所述加载母板1的正下方,加载母板1的下侧面与底座2的上侧面相对,所述凹槽11与所述立板22的立面和上端面均平行。
[0024]为便于调整,2个立板22以所述加压机4的压头41轴心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布置。
[0025]使用时,首先将试件5放置在底座的两个立板上,然后根据试件5的尺寸和试验要求将2个加载梁放置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所述工具用于安装于加压机(4)上对所述试件进行弯拉强度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母板(1)、底座(2)和2个加载梁(3);所述加载母板(1)的下侧面上沿横向分布多个凹槽(11),多个所述凹槽(11)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凹槽(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加载母板(1)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机(4)的压头(41)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1)和2个立板(22),2个立板(22)均设置在底座(2)的上侧面上,2个立板(22)的立面相互平行设置,立板(22)的立面与底板(21)的上侧面垂直,立板(22)的上端面与底板(21)的上侧面平行,2个立板(22)的间距大于间距最大的两个凹槽(11)的虚拟轴心线之间的间距;所述加载梁(3)为圆棒形结构体,所述加载梁(3)的直径与所述凹槽(11)的直径匹配;所述加载母板(1)能将加载梁(3)磁吸在所述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路面基层材料梁式试件弯拉强度试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母板(1)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盛张权袁顺军李进王国清张庆宇郭烽邱文利许忠印邱宇李海东董立强张少波李阳张莹马义东张垚崔旭汪璐张景阳何兆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