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贴合部件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68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4
一种贴合部件制造装置,由粘度可变的贴合剂将第一部件和比其柔软的第二部件贴合而制造贴合部件,所述贴合部件制造装置具备:贴合剂供给装置,向第一贴合面或者第二贴合面供给贴合剂;増粘装置,使贴合剂的粘度増加;以及负荷装置,相对于与第一贴合面密接且比第二部件硬的贴合剂对第二部件施加负荷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变形。对于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接近以夹着并保持贴合剂,使贴合剂与第一贴合面的需要部分密接,相对于与第一贴合面密接且比第二部件硬的贴合剂对第二部件施加负荷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变形。二部件施加负荷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变形。二部件施加负荷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贴合部件制造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贴合部件制造装置,尤其涉及即使在贴合的部件的贴合面彼此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贴合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贴合部件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制造便携式终端的工序中,经由粘接剂贴合主体基板和保护罩。近几年,存在主体基板的显示面不仅是平坦的表面,还存在超越表面的外缘的端面的情况。此时,保护罩也一体成型为从平坦的表面超越带圆角的外缘连续覆盖至端面。作为贴合具有这样的曲面的两个部件的技术,存在遍及对象物的平面部分以及曲面部分供给涂布物质,使平面部分的涂布物质的粘度増加,在其中嵌入罩,从而维持平面部分的涂布物质的厚度,并且将曲面部分的涂布物质填充至对象物与罩之间(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66062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关于使两个部件贴合而生成的贴合部件,存在要求在两个部件之间填充的贴合剂(以下称为“贴合剂”)的厚度的精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要使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则使两个部件的贴合面的形状实质上一致即可,但是在难以使两个贴合面的形状一致的情况下,有时不能使贴合剂的厚度为合适的厚度。
[0004]本公开鉴于上述课题,涉及提供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贴合部件制造装置,即使在贴合的部件的贴合面彼此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贴合。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如图1以及图3、图4、图6所示那样,使粘度能够变化的贴合剂R夹在第一贴合面Cs与第二贴合面Ts之间而将第一部件C与第二部件T贴合而制造贴合部件E(例如参照图2的(B)),其中,所述第一部件C具有上述第一贴合面Cs,所述第二部件T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面Cs贴合的第二贴合面Ts且比所述第一部件C柔软,所述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剂供给工序(S2、S12、S21),向第一贴合面Cs或者第二贴合面Ts供给贴合剂R以覆盖需要部分;贴合剂夹持工序(S5、S14、S26),使第一贴合面Cs与第二贴合面TS接近以便由第一贴合面Cs与第二贴合面Ts夹着并保持贴合剂R;贴合剂密接工序(S3、S15、S22),使贴合剂R与第一贴合面Cs的需要部分密接;以及负荷工序(S6、S17、S26),相对于与第一贴合面Cs密接且比第二部件T硬的贴合剂R对第二部件T施加负荷而使第二部件T变形。此外,在负荷工序(S6、S17、S26)之前,可以进行増粘工序(S4、S16、S23),在与第一贴合面Cs的需要部分密接的贴合剂R比第二部件T软的情况下使贴合剂R粘度增加以使贴合剂R比第二部件T硬。
[0006]像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第二部件施加负荷使其变形而使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合适地贴合。
[0007]此外,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图1以及图3、图6示出时,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贴合剂供给工序(S2、S21)
构成为向第一贴合面Cs供给贴合剂R。
[0008]当像这样构成时,能够与贴合剂的供给同时地使贴合剂与需要部分密接,能够避免制造工序变得复杂。
[0009]此外,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如图1以及图3、图4、图6所示那样,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具备:贴合剂固定工序(S7、S18、S27),在除去负荷工序(S6、S17、S26)中施加的负荷(S8、S19、S28)之前,使贴合剂R在与第一贴合面Cs以及第二贴合面Ts密接的状态下固定。
[0010]当像这样构成时,能够永久保持在以具有期望厚度的贴合剂填充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的状态。
[0011]此外,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如图5的(A)、图5的(B)以及图6所示那样,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具备:设置工序(S24),在第一部件C或者第二部件T与具有第一部件C以上的硬度的基台21接触的状态下,在经由片状的膜23分隔为存在第一部件C以及第二部件T的存在空间Sp和不存在第一部件C以及第二部件T的不存在空间Sq的状态中设置第一部件C以及第二部件T;负荷工序(S26)具有压力差生成工序,使不存在空间Sq的压力比存在空间Sp的压力高,而使膜23相对于基台21、第一部件C和第二部件T所接触的密接对象物A密接。
[0012]当像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第一贴合面具有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合适地贴合。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制造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是使粘度能够变化的贴合剂R夹在第一贴合面Cs与第二贴合面Ts之间而将第一部件C与第二部件T贴合而制造贴合部件E(例如参照图2的(B))的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部件C具有第一贴合面Cs,所述第二部件T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面Cs贴合的第二贴合面Ts且比所述第一部件C柔软,所述贴合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贴合剂供给装置11,向第一贴合面Cs或者第二贴合面Ts供给贴合剂R;粘度可变装置13,使贴合剂R的粘度变化;以及负荷装置15,相对于与第一贴合面Cs密接且比第二部件T硬的贴合剂R对第二部件T施加负荷而使第二部件T变形。
[0014]当像这样构成时,即使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第二部件施加负荷使其变形从而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合适地贴合。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公开,即使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第二部件施加负荷使其变形从而使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合适地贴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8]图2的(A)是表示用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制造装置以及方法制造的贴合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分解侧面截面图,(B)是表示该贴合部件的概略结构的侧面截面图。
[0019]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0020]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0021]图5的(A)表示在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贴合部件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中设置工序结束的状态,(B)表示在该贴合部件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中与存在空间相比不存在空间的内部压力高的状态。
[0022]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涉及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申请基于在日本国于2020年3月31日申请的特愿2020

62597号,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0024]此外,通过以下详细描述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范围通过以下详细描述得以更加明确。然而,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粘度能够变化的贴合剂夹在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而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贴合而制造贴合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面且比所述第一部件柔软,所述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剂供给工序,向所述第一贴合面或者所述第二贴合面供给所述贴合剂以覆盖需要部分;贴合剂夹持工序,使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接近,以便由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夹着并保持所述贴合剂;贴合剂密接工序,使所述贴合剂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需要部分密接;以及负荷工序,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贴合面密接且比所述第二部件硬的所述贴合剂,对所述第二部件施加负荷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贴合剂供给工序构成为向所述第一贴合面供给所述贴合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贴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贴合剂固定工序,在除去所述负荷工序中施加的负荷之前,使所述贴合剂在与所述第一贴合面以及所述第二贴合面密接的状态下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久保达生铃木隆之小泽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欧利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