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30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容涉及一种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米勒电容、正反馈电路及前馈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用以接收第一增益电路传来的第一增益信号,并产生一第二增益信号。米勒电容、正反馈电路及前馈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正反馈电路用以将第二增益电路输出端的信号反馈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前馈增益电路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将第三增益信号输出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大电路


[0001]本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一种放大电路,用以对信号进行增益处理。

技术介绍

[0002]运算放大器是构成模拟电路的基本单元。一般而言,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电路可包括多个增益电路,用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压与输入端电压的比值称为“电压增益(gain,以下简称增益)”。电压增益越大、增益电路的电路结构也越大。如何兼顾运算放大器中放大电路的体积、增益及稳定性,已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一种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米勒电容、正反馈电路及前馈增益电路。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输入信号,以产生第一增益信号。第二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产生第二增益信号。米勒电容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正反馈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用以将第二增益电路输出端的信号反馈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前馈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前馈增益电路用以放大该第一增益信号,以将第三增益信号输出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
[0004]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涉及一种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正反馈电路及前馈增益电路。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输入信号,以产生第一增益信号。第二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产生第二增益信号。正反馈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用以将第二增益电路输出端的信号反馈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前馈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且包括至少两个前馈增益放大器。前馈增益放大器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将第三增益信号输出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
[0005]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涉及一种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米勒电容及前馈增益电路。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一输入信号,以产生第一增益信号。第二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产生第二增益信号。米勒电容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前馈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且至少包括第一前馈增益放大器、第二前馈增益放大器及前馈电容。前馈增益电路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前馈增益放大器及第二前馈增益放大器之间。第一前馈增益放大器及第二前馈增益放大器用以放大第一增益信号,以将第三增益信号输出至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
[0006]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的负反馈电路用以改善放大电路整体的稳定性,正反馈电路则用以改善带宽。此外,放大电路还可通过前馈增益电路,进一步放大低频增益。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部分实施例的放大电路的示意图。
[0008]图2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部分实施例的放大电路中局部电路的波德图。
[0009]图3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部分实施例的放大电路的波德图。
[0010]图4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部分实施例的放大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文将以图示的方式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为了便于明确说明起见,将在下文中一并对许多实务上的细节予以说明。然而,应当了解,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是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将在图示中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一些熟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
[0012]在本说明书中,当一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接”时,可指“电性连接”或“电性耦接”。“连接”或“耦接”也可用以表示两个或多个元件间的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动。此外,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语描述不同元件,但该用语仅用以区别那些采用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在上下文中清楚指明,否则该用语并非特指或暗示次序或顺位,也不能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图1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部分实施例的放大电路100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放大电路100用以实现运算放大器。换句话说,放大电路100接收输入信号Vin后,能对输入信号Vin进行增强处理,并输出增强后的输出信号Vo。
[0014]如图1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放大电路100包括第一增益电路110、第二增益电路120、米勒电容Cm、正反馈电路140及前馈增益电路150。第一增益电路110、第二增益电路120均用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在部分实施例中,增益电路110/120可包括差分放大电路,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本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增益电路的多种实施例,故对此不再赘述。
[0015]第一增益电路110用以接收输入信号Vin,经过放大处理后,输出第一增益信号V1。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增益电路110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增益信号V1。第二增益电路120能对第一增益信号V1再次放大,以输出第二增益信号V2。
[0016]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增益电路110的增益值为

gm1、第二增益电路120的增益值为

gm2。即,第一增益电路110会将输入信号Vin放大“gm1”的倍数,且所输出的第一增益信号V1的相位与输入信号Vin为反相。相似地,第二增益电路120会将第一增益信号V1放大“gm2”的倍数,且所输出的第二增益信号V2的相位与第一增益信号V1为反相。
[0017]米勒电容Cm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米勒电容Cm设置在放大电路100中的负反馈电路130中,且与负反馈电路130中的负反馈电阻Rm相串联。负反馈电路130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通过米勒电容Cm的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负反馈电路130将能够改善放大电路100的系统稳定性。
[0018]正反馈电路140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140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之间,用以将第二增益电路120输出端的信号反馈到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在部分实施例中,正反馈电路140包括正反馈电容C1及正反馈电阻R1。正反馈电容C1与正反馈电阻R1相互串联。
[0019]在图1中,正反馈电路140还包括反相器141,代表正反馈电路140将第二增益电路120输出端上的信号以同相方式正反馈至第二增益电路120。换句话说,正反馈电路140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的正极端。相似地,负反馈电路130电性连接于第二增益电路120的输入端的负极端。
[0020]图2为放大电路的局部电路的波德图(Bode plot),由此可看出米勒电容对于放大电路100的稳定性改善。其中,图表的横轴为频率,以对数来表示。图表的纵轴为增益,以分贝值(dB)来表示。波德图上的每个线段转折对应于电路的极点频率或零点频率。“极点”会使波德图的线段斜率减少“20分贝/十倍频”,“零点”则会使波德图的线段斜率增加“20分贝/十倍频”。由于本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技术人员均能理解波德图的代表意义与绘制方式,故对此不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大电路,包括:一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第一增益信号;一第二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用以放大所述第一增益信号,以产生一第二增益信号;一米勒电容,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之间;一正反馈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所述输出端的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所述输入端;以及一前馈增益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前馈增益电路用以放大所述第一增益信号,以将一第三增益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所述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增益电路包括多个前馈增益放大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增益电路还包括一前馈电容,所述前馈电容的一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多个前馈增益放大器之间,所述前馈电容的一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增益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前馈电容相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电路包括互相串联的一正反馈电容及一正反馈电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智展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