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65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包括收纳单元,包括箱体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以及制冷单元,制冷单元设贯通设置于箱体顶部,制冷单元包括锥形柱、制冷板、半导体制冷片、导热板和散热风扇,制冷板设置于所述锥形柱顶部,制冷板与所述导热板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连接,导热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单元对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内部湿度进行监测,并启动制冷单元产生冷气并液化由排水单元中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内部因湿气造成电子元件损坏和短路的情况发生。成电子元件损坏和短路的情况发生。成电子元件损坏和短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分界负荷开关
,特别是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分界负荷开关是一种功能介于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之间的电器,分界负荷开关常与高压熔断器串联配合使用;用于控制电力变压器。分界负荷开关具有简单的灭弧装置,因为能通断一定的负荷电流和过负荷电流。但是它不能断开短路电流,所以它一般与高压熔断器串联使用,借助熔断器来进行短路保护。分界负荷开关具有负荷开关有过载保护的功能。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电器能自动跳闸,具备断路器的部分功能。目前的智能分界负载开关由于内部电子元件较多,在湿度较大区域,分界负荷开关长时间使用,密封性会降低,导致内部会进入湿气,湿气与内部冰冷的金属接触,容易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电子元件表面,造成内部电子元件损坏,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短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智能分界负荷开关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其包括收纳单元,包括箱体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以及,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设贯通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制冷单元包括锥形柱、制冷板、半导体制冷片、导热板和散热风扇,所述制冷板设置于所述锥形柱顶部,所述制冷板与所述导热板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出水管和漏斗,所述出水管贯通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漏斗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方。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控制组件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设置于箱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箱体的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水管内壁设置有环形槽,且与浮球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防雨单元,所述防雨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防雨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防雨板的上方。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雨单元还
包括固定柱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固定柱的一侧。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水单元还包括弹性件和浮球,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出水管内部的所述环形槽内侧,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底部。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环形槽的内壁顶部搭接。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上方四周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柱插接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四周的所述凹槽中。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循环风扇和GPS定位器,所述蓄电池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所述循环风扇与所述箱体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GPS定位器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控制单元对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内部湿度进行监测,并启动制冷单元产生冷气并液化由排水单元中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内部因湿气造成电子元件损坏和短路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智能分界负荷开关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包括收纳单元100、制冷单元200、排水单元300和防雨单元400,所述制冷单元200贯通设置于箱体101顶部,所述排水单元300贯通设置于箱体101底部,并与所述制冷单元200相对应,所述防雨单元400通过固定柱403插接于箱体101顶部四周的凹槽101a,并使用固定螺栓404的螺纹端的外表面与固定柱403搭接。
[0026]具体的,所述收纳单元100包括箱体101和控制组件102,所述控制组件102设置于箱体101内部,控制组件10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制冷单元200包括锥形柱201、制冷板202、半导体制冷片203、导热板204和散热风扇205,所述制冷板202设置于所述锥形柱201顶部,所述制冷板202与所述导热板204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3固定连接,其作用为制冷单元200中的制冷端。所述导热板204为制冷单元中的制热端,其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205,其作用为产生气流,带走导热板204产生的热量,达到给散热的目的。箱体101内部的控制组件10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与制冷单元200中的半导体制冷片203通过导线连接。散热风扇205控制组件102监测箱体101内部的湿度,并启动半导体制冷片203,使制冷板202制冷,将湿气液化附着于锥形柱201表面,并通过排水单元300排出。
[0027]综上所述,控制组件102监测箱体101内部的湿度,当箱体101内部湿度较高时,控制组件102会启动与之导线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203,促使制冷板202产生的冷气液化,并附着在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单元(100),包括箱体(101)和控制组件(102),所述控制组件(102)设置于箱体(101)内部;以及,制冷单元(200),所述制冷单元(200)设贯通设置于箱体(101)顶部,所述制冷单元(200)包括锥形柱(201)、制冷板(202)、半导体制冷片(203)、导热板(204)和散热风扇(205),所述制冷板(202)设置于所述锥形柱(201)顶部,所述制冷板(202)与所述导热板(204)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3)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204)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单元(300),所述排水单元(300)包括出水管(301)和漏斗(302),所述出水管(301)贯通设置于所述箱体(101)底部,所述漏斗(302)设置于所述出水管(301)上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102)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102a)、湿度传感器(102b)和控制器(102c),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102a)设置于箱体(101)的外侧表面,所述箱体(101)的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02b),所述控制器(102c)设置于箱体(101)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分界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01)内壁设置有环形槽(301a),且与浮球(304)滑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自更陈凯粱介众黄修乾张辉李辉白双全代正元许保瑜郭皓王胜伟赵毅林谭辉彦卜威葛兴科陈海东胡昌斌宋庆王宾侯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