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58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包括:至少2个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包括多个加热芯体,每个加热芯体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每个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正极,同一加热区域内的多个加热芯体的正极端子与该区域对应的公共正极连接;每个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负极,同一加热区域内的多个加热芯体的负极端子与该区域对应的公共负极连接;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公共正极通过公共极连接段连接,或者,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公共负极通过公共极连接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能够降低走线难度和安装难度,且节省加热器内部的走线空间,利于实现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热器的小型化设计。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式PTC暖风加热器的结构主要由PTC的加热器总成和控制器总成两大部分组成,在现有技术中,PTC暖风加热器仅具有单温区和双温区两种类型,无法实现对多温区的单独控制,且其排线方式复杂,导致其排线难度较大,增加了PTC暖风加热器的生产成本,同时,现有的排线方式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导致PTC暖风加热器的尺寸较大,不利于PTC暖风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所述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能够实现对多个温区的加热,且便于降低走线难度和安装难度,利于提高加热器的装配效率,同时,节省加热器内部的走线空间,利于实现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包括:至少2个加热区域,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包括多个加热芯体,每个所述加热芯体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至少2个公共正极,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正极,同一所述加热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的正极端子与该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正极连接;至少2个公共负极,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负极,同一所述加热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的负极端子与该区域对应的公共负极连接;公共极连接段,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连接,或者,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负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连接。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其设置有多个加热区域,且每个加热区域的均形成有对应的公共正极和公共负极,从而便于对多个加热区域所对应的多个温区进行单独加热或同步加热,同时,至少两个加热区域的公共正极或公共负极通过公共极连接段相连,从而不需对每个加热区域对应的公共正极或公共负极单独进行走线,便于降低走线难度和安装难度,提高加热器的装配效率,如此设置的加热器的结构更加简单,且节省加热器内部的走线空间,利于实现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000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所述公共极连接段位于加热器的一侧。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公共正极位于加热器的同一侧,或者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公共负极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同一侧。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所述公共正极和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所述公共负极均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同一侧。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和第三加热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包括第一公共正极和第一公共负极,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包括第二公共正极和第二公共负极,所述第三加热区域包括第三公共正极和第三公共负极,所述第一公共正极、所述第二公共正极和所述第三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相连,所述第一公共负极的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公共负极的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公共负极的第三负极端和所述公共极连接段的公共正极端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同一侧。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第三加热区域和第四加热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包括第一公共正极和第一公共负极,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包括第二公共正极和第二公共负极,所述第三加热区域包括第三公共正极和第三公共负极,所述第四加热区域包括第四公共正极和第四公共负极,所述第一公共正极、所述第二公共正极、所述第三公共正极和所述第四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相连,所述第一公共负极的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公共负极的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公共负极的第三负极端、所述第四公共负极的第四负极端和所述公共极连接段的公共正极端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同一侧。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所述第一公共负极、所述第二公共负极、所述第三公共负极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区域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加热器的外侧以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加热区域的公共负极端,所述公共极连接段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区域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加热器的外侧以限定出所述加热器的公共正极端。
[00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区域在第一方向上顺序排布,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公共极连接段包括第一正极件和正极延伸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正极件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一侧,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件相连,所述正极延伸段与所述第一正极件电连接,所述正极延伸段的一部分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加热器的外侧以限定出所述公共正极端。
[00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布的两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负极分布在所述加热器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区域的所述公共负极与负极延伸段相连,所述负极延伸段从所述加热器的一侧延伸以限定出相应的负极端,所述负极端与所述公共正极端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同一侧。
[001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每个所述加热芯体包括:加热元件;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正极片设有所述正极端子;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负极片设有所述负极端子。
[001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每个所述加热芯体包括多个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多个加热元件在第一方向顺序排布,所述正极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负极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区域在第一方向排布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顺序设置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的所述正极片电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在所述第一方向顺序设置的多
个所述加热器的所述正极片为一体件。
[001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每个所述加热芯体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加热元件、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设在所述绝缘外壳内。
[001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每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布,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区域在第二方向顺序排布。
[002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还包括散热器,每个所述加热芯体均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0021]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
[0023]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加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加热区域,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包括多个加热芯体(2),每个所述加热芯体(2)设有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至少2个公共正极,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正极,同一所述加热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2)的正极端子(31)与该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正极连接;至少2个公共负极,每个所述加热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公共负极,同一所述加热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加热芯体(2)的负极端子(32)与该区域对应的公共负极连接;公共极连接段(4),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连接,或者,至少两个不同加热区域对应的所述公共负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位于加热器(100)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公共正极位于加热器(100)的同一侧,或者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公共负极位于所述加热器(100)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所述公共正极和至少2个加热区域的所述公共负极均位于所述加热器(100)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00)包括第一加热区域(11)、第二加热区域(12)和第三加热区域(13),所述第一加热区域(11)包括第一公共正极和第一公共负极(111),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2)包括第二公共正极和第二公共负极(121),所述第三加热区域(13)包括第三公共正极和第三公共负极(131),所述第一公共正极、所述第二公共正极和所述第三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相连,所述第一公共负极(111)的第一负极端(621)、所述第二公共负极(121)的第二负极端(622)、所述第三公共负极(131)的第三负极端(623)和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的公共正极端(61)位于所述加热器(100)的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00)包括第一加热区域(11)、第二加热区域(12)、第三加热区域(13)和第四加热区域(14),所述第一加热区域(11)包括第一公共正极和第一公共负极(111),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2)包括第二公共正极和第二公共负极(121),所述第三加热区域(13)包括第三公共正极和第三公共负极(131),所述第四加热区域(14)包括第四公共正极和第四公共负极(141),所述第一公共正极、所述第二公共正极、所述第三公共正极和所述第四公共正极通过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相连,所述第一公共负极(111)的第一负极端(621)、所述第二公共负极(121)的第二负极端(622)、所述第三公共负极(131)的第三负极端(623)、所述第四公共负极(141)的第四负极端(624)和所述公共极连接段(4)的公共正极端(61)位于所述加热器(100)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的加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负极(111)、所述第二公共负极(121)、所述第三公共负极(13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区域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武榆任茂林黄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