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04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该脚踏安装座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所述第三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连接,且所述第三竖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脚踏的三重防落,彻底解决了现有轨道车辆脚踏防脱落的问题。落的问题。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附属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脚踏是轨道车辆必要的附属部件,主要用于司乘人员上下车辆时使用。脚踏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于转向架构架上或者车体底架下方,另一种是直接焊接在车体上,由于焊接方式不易更换,通常采取螺栓安装的方式,但螺栓会因腐蚀或机车异常振动等因素导致断裂,从而可能引发脚蹬脱落在轨道上,为避免发生此问题,通常采用钢丝绳与防脱座连接进行二重防落设计。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810643674.1,公开了一种脚蹬装置及具有该脚蹬装置的转向架,但该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首先,需要在脚踏附近设置防落座,占用了空间并且增加了重量。
[0005]其次,钢丝绳因其设计长度偏长,若螺栓断裂,脚踏会通过钢丝绳吊挂在转向架上,钢丝绳会与转向架产生磨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运行中脚踏晃动很可能超出限界。
[0006]再次,根据车体外形轮廓以及车体结构要求,侧墙蒙皮和边梁间的焊接通常为圆弧搭接焊缝,焊接时很难确保过渡区域的平面度,极易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进一步提高机车车辆悬挂部件的安全性以及车体的整体美观性,解决目前轨道机车车辆脚踏安装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且有效防止脱落的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脚踏安装座,该脚踏安装座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所述第三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连接,且所述第三竖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相连。
[0009]由此,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可限制脚踏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横向运动,第三竖板可限制脚踏沿着车辆运动方向的纵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脚踏防脱落的目的。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一横板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连接形成一个截面为L形的梁,该L形的梁的端部具有由第二竖板形成的翻边。
[0012]再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的连接端平滑过渡,所述第二竖板和第一横板的连接端平滑过渡。
[0013]更进一步,所述第二竖板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竖板的顶端。
[0014]此外,所述第三竖板和第一横板上设有螺孔。使得安装座在两个方向进行螺栓紧
固,再次达到了防落的目的。
[0015]基于同一个设计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脚踏安装结构,该脚踏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边梁下端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以及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的脚踏;
[0016]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
[0017]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为上述脚踏安装座;所述脚踏的上端为脚踏安装端,所述脚踏安装端分别与所述脚踏安装座的第三竖板和第一横板螺纹连接。
[0018]由此,脚踏采用倒挂搭接式安装,安装螺栓不受脚踏的垂向力,只承受机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冲击力,达到了一重防落的目的;脚踏安装座采用翻边结构设计,达到了二重防落的目的;两个方向进行螺栓紧固,达到了三重防落的目的。通过三重防落结构的设计,彻底解决了防止脚踏脱落的问题。
[0019]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底架边梁下,左、右各一个并为镜像关系,每个安装座由一个弯板和一个立板组成,且立板设置在弯板内侧,可限制脚踏沿着车辆运动方向的纵向移动。
[0020]进一步,所述脚踏包括多个梯板和设置在所述梯板两侧的侧板,所述脚踏安装端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上端。
[0021]再进一步,所述脚踏安装端包括与所述侧板平行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底端和所述侧板的顶端通过水平板连接,所述竖直板与第三竖板螺纹连接,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第一横板螺纹连接。
[0022]更进一步,所述侧板、水平板和竖直板一体成型。
[0023]此外,所述侧板和水平板的连接端平滑过渡,所述水平板和竖直板的连接端平滑过渡。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脚踏的三重防落,彻底解决了现有轨道车辆脚踏防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7]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28]图4为图3的B

B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脚踏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31]图7为图6位于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中标记说明:1、脚踏安装端;11、竖直板;12、水平板;2、车体底架边梁;21、边梁立板;22、U型梁;3、第一安装座;31、第一竖板;32、第二竖板;33、第三竖板;34、第一横板;4、第二安装座;5、脚踏;51、梯板;52、侧板;53、加强板;6、过渡块;7、垫片;8、侧墙;81、侧墙立柱;82、侧墙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踏安装座及脚踏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其组件包括侧墙8,底架边梁2,第一安装座3,第二安装座4,脚踏5,过渡块6,垫片7。
[0035]如图1和图6所示,首先将侧墙8和底架边梁2焊接起来,侧墙8包括侧墙立柱81和侧墙蒙皮82,底架边梁2包括边梁立板21和U型梁22。
[0036]如图6所示,所述侧墙立柱81直接落在底架边梁U型梁22上,侧墙蒙皮82由于板厚很薄,若直接与U型梁22圆弧边焊接,易导致车辆外表面平面度超差,影响美观,需通过过渡块6连接,即先将过渡块6与U型梁22组焊在一起,再将侧墙蒙皮82搭接焊在过渡块6上。
[0037]如图7所示,所述过渡块6的截面设置为近似三角形,三个角的位置进行倒钝边处理,并在靠车体外墙侧的立面设置一个台阶。同时保证侧墙蒙皮82、过渡块6及U型梁22在车体外墙侧是共面的。为确保侧墙蒙皮82和底架边梁2间圆弧搭接处平滑过渡,在焊接部位采用过渡块6结构,解决了车体外墙面平面度易超差的问题,并增加了车体结构强度,提高了侧墙和底架边梁的焊接工艺性能。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座3,第二安装座4焊接在底架边梁2的下方,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4呈镜像关系,且保证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4之间的距离大于脚踏5的最大安装宽度。
[0039]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座3或第二安装座4包括第一竖板31、第二竖板32、第三竖板33和第一横板34,所述第一竖板3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板(31)、第二竖板(32)、第三竖板(33)和第一横板(34),所述第一竖板(31)和第二竖板(3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竖板(31)和第二竖板(3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34)相连,所述第三竖板(3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竖板(31)和第二竖板(32)连接,且所述第三竖板(33)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3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31)、第二竖板(32)和第一横板(34)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31)和第一横板(34)连接形成一个截面为L形的梁,该L形的梁的端部具有由第二竖板(32)形成的翻边,所述第二竖板(32)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竖板(31)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脚踏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板(33)和第一横板(34)上设有螺孔(35)。5.一种脚踏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边梁(2)下端的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4),以及安装在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4)上的脚踏(5);所述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4)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强曹媛曾燕军童小山赵彦召胡家劲刘宏也李龙陆军温坤李祥涛雷燃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