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65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种子催芽育苗、大田移栽和调亏灌溉三大内容,其针对现有技术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调亏灌溉技术提高甜叶菊生物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开展甜叶菊在绿洲沙荒地栽培(育苗和栽培技术)中的适应性、水肥配置、节水潜能和以及经济效益(与种植制种玉米相比)等分析研究,研发出了适用于荒漠绿洲灌区沙荒地甜叶菊栽培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方法,解决了甜叶菊在绿洲栽培时存在的苗木来源非本土化、栽培成本高、水费需求不确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灌区甜叶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荒漠绿洲是干旱地区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然而,绿洲内生态条件恶略、降水量稀少、水资源短缺,加之绿洲沙荒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等客观因素极大地制约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西走廊绿洲传统的绿洲农业主要以种植制种玉米为主,结构单一、效益较低,特别是在目前国家玉米种植面积压缩的背景下,以种植玉米为主导的绿洲农业面临着调整结构的挑战。
[0003]甜叶菊是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糖料栽培作物。甜叶菊整株都含有糖分,以叶片甜度最高,其叶含菊糖苷6

12%,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目前,甜菊糖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用化工、酿酒及化妆品等领域。近10年来,甜叶菊被不断引种到甘肃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栽培,部分代替种植玉米进行绿洲种植结构的调整。
[0004]然而,在荒漠绿洲沙荒地栽培甜叶菊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5](1)河西走廊干旱绿洲区引种甜叶菊也就10几年的时间,引种时间短,栽培技术不成熟,且甜叶菊栽培在绿洲壤土地栽培的较多,而河西走廊干旱区沙荒地所占比例大,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技术方法未见报道。
[0006](2)河西走廊甜叶菊栽培大多是从外地(山地、安徽)引种培育好的甜叶菊扦插苗进行移栽,而河西走廊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扦插育苗(甜叶菊不能过冬,插穗获取困难)不适用于河西走廊,故而采用种子育苗解决苗木来源问题,但是,适用于河西走廊绿洲的甜叶菊种子育苗方法的相关文献很少,缺乏针对性指导,而现有采用的育苗方法存在正常种子萌发率低,出苗成苗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甜叶菊在绿洲栽培时存在的苗木来源非本土化、栽培成本高、水费需求不确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同时达到甜叶菊节水栽培、优质高产的目的。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包括:
[0009](1)种子催芽育苗:3月初,在常温下将精选种子晒种1

2d后除去冠毛,高锰酸钾杀菌消毒后,先温水浸泡6

8h,而后经150

200mg.L
‑1赤霉素浸泡12h进行催芽;在温室环境下,用20mg.kg
‑1的ABT6号生根粉对催芽后的种子浸泡12h,而后采用苗床均匀撒播方式进行育苗:育苗地忌重茬地或葱蒜地,播种深度半露半埋,床覆盖一层棚膜,播种量1.275

1.425kg.ha
‑1为宜,;在2对真叶时间苗,苗距以1.2

1.5cm为宜,4对真叶后,每隔5

7d喷施叶面肥1次;5月初,待6

7对真叶,苗木生长至10cm左右时,炼苗,待移栽备用;
[0010](2)大田移栽:4月下旬

5月初,地温达到10℃以上、平均气温12

15℃时,选择种子苗木进行移栽,移栽地忌重茬地或葱蒜地;移栽前施腐熟有机肥45

60t.ha
‑1、复合肥300kg.ha
‑1作为底肥,平地覆膜种植,种植前灌水量为40

45t.亩
‑1;一膜四行定植,保持行距25cm:株距16.5cm,栽培密度1.0

1.1万株.亩
‑1为宜,移栽后浇定根水40t.亩
‑1;
[0011]整个生育期过程中,灌溉总量为13200t.ha
‑1:移栽前和移栽后各浇灌定根水600t.ha
‑1,生育期内灌溉10次,1200t.ha.次
‑1;施肥总量为1800kg.ha
‑1耦合:底肥复合肥300kg.ha
‑1,生育期追肥4次,在定植成活后1月内施尿素450kg.ha
‑1;7月分枝旺盛期喷施叶面肥450kg.ha
‑1;8月中旬和下旬茎叶旺盛期分2次施复合肥600kg.ha
‑1;
[0012]9月中旬,待35

40%的植株现蕾时收获,此时叶片生物产量和甜菊甙含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0013](3)调亏灌溉:在步骤(3)中大田移栽措施、灌溉总量及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在甜叶菊分枝旺盛期和茎叶旺盛期灌溉量为1500t.ha
‑1,苗期移栽后1月内和现蕾期前后灌溉量为900t.ha
‑1。
[0014]优选地,在步骤(2)中平地覆膜种植包括:膜宽120cm,厚0.01mm,膜间距30cm。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调亏灌溉技术提高甜叶菊生物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开展甜叶菊在绿洲沙荒地栽培(育苗和栽培技术)中的适应性、水肥配置、节水潜能和以及经济效益(与种植制种玉米相比)等分析研究,研发出了适用于荒漠绿洲灌区沙荒地甜叶菊栽培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方法,解决了甜叶菊在绿洲栽培时存在的苗木来源非本土化、栽培成本高、水费需求不确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灌区甜叶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0018](1)种子催芽育苗:3月初,在常温下将精选的试验用种子晒种1

2d后除去冠毛,高锰酸钾杀菌消毒后,温水浸泡6

8h,经150

200mg.L
‑1赤霉素浸泡12h后,种子发芽率可达到46.7

48.2%,且种子发芽整齐一致。然后在温室环境下,用20mg.kg
‑1的ABT6号生根粉对种子浸泡12h后,采用苗床均匀撒播育苗方式(育苗地忌重茬地或葱蒜地),播种深度半露半埋(苗床覆盖一层棚膜)播种量:1.275

1.425kg.ha
‑1(0.085

0.095kg.亩
‑1)为宜,可使种子快速出苗且整齐一致,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达到89.6%和97.1%,成苗量达到283.5万株.ha
‑1(18.9株.亩
‑1),且生长健壮。在2对真叶时间苗(苗距以1.2

1.5cm为宜),4对真叶后,每隔5

7d喷施叶面肥1次。5月初,待6

7对真叶,苗木生长至10cm左右时,炼苗,待移栽备用。
[0019](2)大田移栽:4月下旬

5月初,地温达到10℃以上时(平均气温12

15℃),选择种子和老根繁育培育的苗木进行移栽(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绿洲沙荒地甜叶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种子催芽育苗:3月初,在常温下将精选种子晒种1

2d后除去冠毛,高锰酸钾杀菌消毒后,先温水浸泡6

8h,而后经150

200mg.L
‑1赤霉素浸泡12h进行催芽;在温室环境下,用20mg.kg
‑1的ABT6号生根粉对催芽后的种子浸泡12h,而后采用苗床均匀撒播方式进行育苗:育苗地忌重茬地或葱蒜地,播种深度半露半埋,床覆盖一层棚膜,播种量1.275

1.425kg.ha
‑1为宜,;在2对真叶时间苗,苗距以1.2

1.5cm为宜,4对真叶后,每隔5

7d喷施叶面肥1次;5月初,待6

7对真叶,苗木生长至10cm左右时,炼苗,待移栽备用;(2)大田移栽:4月下旬

5月初,地温达到10℃以上、平均气温12

15℃时,选择种子苗木进行移栽,移栽地忌重茬地或葱蒜地;移栽前施腐熟有机肥45

60t.ha
‑1、复合肥300kg.ha
‑1作为底肥,平地覆膜种植,种植前灌水量为40

45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建军赵文智杨荣何志斌张勇勇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