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76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春季播种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在每条窄行施肥并覆盖地膜,每条窄行的覆膜宽度为40~50cm,宽行的膜间宽度为80~100cm;(2)在第一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膜间裸露区域播种田菁;在田菁播种后灌水洗盐、适时排水;(3)在第一年6月上旬至中旬,在地膜上播种向日葵;(4)当向日葵植株高度达到20cm以上或有4对以上真叶时,将田菁刈割后平铺在膜间裸露区域;在向日葵收割后,回收地膜,将向日葵秸秆和田菁全部翻压还田;(5)第二年将覆膜种植向日葵区与田菁种植区进行互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膜间种植田菁,抑制裸露区域土壤返盐,刈割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培肥土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与培肥及耕作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盐碱化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限制农田高效利用和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直接影响因素。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及沿海地区。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均是不可忽视的。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已经被国际粮农组织确定为第八个世界土壤日的主题。
[0003]自从人类认识到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来,就展开了盐碱地治理工作,但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复杂、难度大、耗时长的工作。为了提高盐碱地生产力水平,科技工作者多从物理、化学、生物和水利措施等多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盐碱地改良方法,并逐渐从单向技术研发向综合施策转变。然而,目前盐碱地改良与农业利用往往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导致土壤改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返盐返碱。在蒸发量较大的夏季,地表裸露区域返盐返碱现象尤为明显。此外,盐碱地往往基础肥力差,有机质含量较低,种植季对土壤养分消耗过大,使得土壤更加瘠薄。因此,需要将盐碱地改良与农业高效利用相结合,根据不同作物的物候期差异,充分利用光、温、水、气、肥资源,形成以地养地的盐碱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技术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增强盐碱地改良效果,抑制种植季裸露区域土壤返盐返碱,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缓解向日葵种植连作障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在春季播种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在每条窄行施肥并覆盖地膜,所用地膜的宽度为70cm,每条窄行的覆膜宽度为40~50cm,宽行的膜间宽度为80~100cm;
[0007](2)在第一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两条地膜之间的裸露区域播种田菁,播种的同时条施底肥;在田菁播种后灌水洗盐、适时排水;
[0008](3)在第一年6月上旬至中旬,在每条地膜上播种向日葵;
[0009](4)当向日葵植株高度达到20cm以上或有4对以上真叶时,将田菁刈割后平铺在膜间的裸露区域;在向日葵收割后,对地膜进行回收,将向日葵秸秆和田菁全部翻压还田,即可实现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
[0010]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所述施肥并覆盖地膜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盐碱地进行平整,在地表撒施土壤改良剂和/或有机肥,用旋耕机将土壤改良剂和/或有机肥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旋耕深度为15~18cm;
[0011]当所述盐碱地为中重度盐碱地时撒施土壤改良剂,所述中重度盐碱地具体可为土壤全盐量≥4g/kg且pH值≥8.5的盐碱地;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但不限于脱硫石膏、磷石膏、腐殖酸及其他市场上销售的土壤改良剂等,施用量根据土壤基础盐碱程度和对应的产品使用说明而定;
[0012]作为实例,所述土壤改良剂为脱硫石膏,其施用量按照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0013]GR = [86.07
×
CEC
×
(ESP
ꢀ–ꢀ
5%) + 86.04
×
TA
–ꢀ
28.22]×
H
×
D / R
×
η
ꢀꢀ
(1);
[0014]公式(1)中,GR为脱硫石膏需求量,单位为kg/公顷;CEC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单位cmol/kg;ESP为土壤碱化度,单位为%;TA为土壤总碱度,单位为cmol/kg;H为土壤改良深度,单位为cm;D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3;R为脱硫石膏的有效利用率,单位为%;η为脱硫石膏中二水硫酸钙的质量分数,单位为%。
[0015]所述有机肥包括但不限于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等,施用量与当地土壤培肥方式一致。
[0016]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作为实例,所述底肥为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5~30kg/亩,如30kg/亩。
[0017]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作为实例,每条窄行的覆膜宽度为40cm,窄行之间的膜间宽度为100cm;或,
[0018]每条窄行的覆膜宽度为45cm,窄行之间的膜间宽度为90cm。
[0019]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所述田菁的种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可为2~3kg/亩,具体可为2.5~3kg/亩、2.5kg/亩或3kg/亩;播种深度可为1~2cm,具体可为1.5~2cm、1.5cm或2cm;
[0020]每两条地膜间播种两行田菁,两行田菁的播种间距可为10~20cm,具体可为10~15cm、10cm或15cm;
[0021]两行田菁中,左侧行田菁与其左侧的地膜的间距可为35~40cm,具体可为35cm或40cm;右侧行田菁与其右侧的地膜的间距可为35~40cm,具体可为35cm或40cm;
[0022]所述底肥的条施位置可在距离播种沟2~3cm处,具体可为2cm或3cm。
[0023]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作为实例,所述底肥可为磷酸二铵,施用量可为20~25kg/亩,具体可为20kg/亩或25kg/亩。
[0024]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可在田菁播种后1~2天(如1天或2天)内灌水洗盐,灌水量可为150~250mm(如200~250mm、200mm或250mm),灌水结束后自然浸泡1~2天(如2天);若自然浸泡1~2天后地表还有积水,将其全部排除干净。
[0025]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向日葵的种植方式为穴播,穴口用有机肥覆盖;所述有机肥具体可为任意满足行业标准NY 525

2021的有机肥料;
[0026]每条地膜上播种两行向日葵,行距可为25~30cm,具体可为30cm;株距可为55~60cm,具体可为55cm或60cm。
[0027]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步骤(4)中,具体可当向日葵植株平均高度为40~45cm、40cm或45cm时,将田菁刈割后平铺在膜间的裸露区域;
[0028]步骤(4)中,所述刈割的位置可为距离地表15~20cm(如20cm),保留根茬继续自然生长。
[0029]上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年重复步骤(1)至步骤(4),仅
将步骤(1)中施肥和覆膜区域调整在第一年的田菁种植区,田菁种植区的位置调整在第一年的向日葵种植区,以此类推,覆膜区域和田菁种植区轮换进行。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通过在膜间种植田菁,可起到生物覆盖作用,抑制裸露区域土壤返盐,刈割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
[0032](2)不同年份对覆膜和田菁种植区域进行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春季播种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在每条窄行施肥并覆盖地膜,所用地膜的宽度为70cm,每条窄行的覆膜宽度为40~50cm,宽行的膜间宽度为80~100cm;(2)在第一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两条地膜之间的裸露区域播种田菁,播种的同时条施底肥;在田菁播种后灌水洗盐、适时排水;(3)在第一年6月上旬至中旬,在每条地膜上播种向日葵;(4)当向日葵植株高度达到20cm以上或有4对以上真叶时,将田菁刈割后平铺在膜间的裸露区域;在向日葵收割后,对地膜进行回收,将向日葵秸秆和田菁全部翻压还田,即可实现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施肥并覆盖地膜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盐碱地进行平整,在地表撒施土壤改良剂和/或有机肥,用旋耕机将土壤改良剂和/或有机肥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旋耕深度为15~18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碱地抑盐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田菁的种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为2~3kg/亩,播种深度为1~2cm;每两条地膜间播种两行田菁,两行田菁的播种间距为10~20cm;两行田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敢王淑娟李彦徐立珍李二珍刘娟温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