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擒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20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钟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改善摩擦性能的钟表擒纵机构,该钟表擒纵机构包括硅擒纵叉和硅擒纵轮,硅擒纵叉包括叉身和位于叉身头部的叉头,叉身尾部的两边侧分别向远离叉头的方向凸起以形成进瓦部和出瓦部;进瓦部上背向出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叉头的方向凹陷,形成进瓦限位面和与进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进瓦锁面;出瓦部上邻近进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出瓦部另一边侧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出瓦限位面和与出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出瓦锁面;硅擒纵轮包括轮身和连接轮身周缘的若干轮齿,轮齿呈凸棱状结构,包括与进瓦锁面或与出瓦锁面抵接配合的轮齿锁面,及与进瓦限位面或与出瓦限位面抵接配合、且与轮齿锁面钝角相接的轮齿冲面。角相接的轮齿冲面。角相接的轮齿冲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钟表擒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钟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改善摩擦性能的钟表擒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钟表的时分显示机构设置在机芯中心,通过指针进行时间指示,随着钟表款式设计多样化的发展,传统钟表的时分显示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设计的要求。在采用行星式显示方式或其他偏心结构的时分显示方式时,需要设置擒纵机构来确保钟表机芯的精准运行,但是在传统钟表的机芯中,齿轮之间以及齿轮与各运动部件之间的润滑问题亟待解决。在此情况下,擒纵机构的引入将带来新的摩擦损耗问题,钟表内零部件的磨损加剧,进一步缩短了钟表的使用寿命;另外,传统钟表的擒纵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使用量较多,在自锁过程中,易发生因碰撞产生的零部件损坏问题,难以保证钟表时间指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钟表中擒纵机构摩擦损耗较大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改善摩擦性能的钟表擒纵机构。
[0004]一种钟表擒纵机构,该钟表擒纵机构包括:
[0005]硅擒纵叉,所述硅擒纵叉包括叉身和位于叉身头部的叉头,叉身尾部的一边侧向远离叉头的方向凸起以形成进瓦部,叉身尾部的另一边侧向远离叉头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出瓦部;所述进瓦部上背向出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叉头的方向凹陷,以形成进瓦限位面和与进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进瓦锁面;所述出瓦部上邻近进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出瓦部另一边侧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出瓦限位面和与出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出瓦锁面;以及
[0006]硅擒纵轮,所述硅擒纵轮包括轮身和连接轮身周缘的若干轮齿,所述轮齿呈凸棱状结构,包括与进瓦锁面或与出瓦锁面抵接配合的轮齿锁面,以及与进瓦限位面或与出瓦限位面抵接配合、且与轮齿锁面钝角相接的轮齿冲面。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瓦部上背向叉头的一侧设有与进瓦锁面连接的进瓦前棱、与进瓦前棱连接且与进瓦锁面呈钝角设置的进瓦前冲面、与进瓦前冲面钝角相接的进瓦后冲面以及分别与进瓦部上邻近出瓦部的一边侧和进瓦后冲面连接的进瓦后棱。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瓦限位面与进瓦锁面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瓦部上背向进瓦部的一边侧设有斜坡面,出瓦部上邻近叉身部位的宽度大于出瓦部上远离叉身的宽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坡面的底部设有出瓦后棱、与出瓦后棱连接并与斜坡面锐角设置的出瓦冲面以及与出瓦冲面连接的出瓦前棱,所述出瓦前棱与出瓦锁面连接,且出瓦锁面与出瓦冲面之间形成钝角。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瓦限位面与出瓦锁面之间设有第二弧形过渡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齿还包括与轮齿冲面连接的轮齿后棱、与轮齿后棱
连接且与轮齿锁面平行的轮齿背面;轮齿锁面与轮齿冲面的连接部形成有轮齿前棱。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头上远离叉身的一端设有叉头钉,所述叉头钉与所述叉身一体成型。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头上邻近所述叉头钉的部位凹陷并形成叉口。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口的深度介于150

200μm,叉口的宽度介于100

150μm。
[0016]实施本技术的钟表擒纵机构,由硅擒纵叉与硅擒纵轮构成,其结构简单,无需额外零部件,避免了因部件碰撞造成的零部件损坏问题,在擒纵机构的工作过程中,进瓦部的进瓦限位面与轮齿的轮齿冲面抵接、进瓦锁面与轮齿锁面抵接以进行自锁,出瓦部的出瓦限位面与轮齿的轮齿冲面抵接、出瓦锁面与轮齿锁面抵接以进行自锁,实现了硅擒纵轮与硅擒纵叉的进瓦部与出瓦部的协同接触,确保了钟表计时的可靠性;采用硅材料制作擒纵叉和擒纵轮,降低了擒纵叉和擒纵轮的摩擦系数,减小了擒纵机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延缓了擒纵机构的磨损进程,有利于延长钟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钟表擒纵机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钟表擒纵机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改善摩擦性能的钟表擒纵机构10,该钟表擒纵机构10通过采用硅材料,具体采用氧化硅材料来制作钟表擒纵机构10的零部件,氧化硅材料的摩擦系数小于0.2,可以使得具有较宽力

速度范围(1mN

100mN和1cm/s

10cm/s)的力系的摩擦系数降低,即降低钟表擒纵机构10零部件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小零部件相互配合时的摩擦力,以延缓擒纵机构的磨损进程。
[0026]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钟表擒纵机构10包括硅擒纵叉100和硅擒纵轮200,其中,硅擒纵叉100通过外部枢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机芯中,硅擒纵轮200与对其提供旋转转矩的动力机构连接,如此,动力机构驱动硅擒纵轮200转动,并拨动与硅擒纵轮200配合的硅擒纵叉100摆动,从而带动机芯中的零部件(如指针或与指针连接的齿轮等)转动或摆动,各零部件协同工作,以达到计时的目的。硅擒纵叉100包括叉身110和位于叉身110头部的叉头
120,也就是说,叉头120与叉身110的头部连接,叉身110尾部的一边侧向远离叉头120的方向凸起以形成进瓦部130,叉身110尾部的另一边侧向远离叉头120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出瓦部140,也可以理解为,叉身110整体呈倒置的C形结构,叉身110与叉头120的连接部位设有光滑圆弧过渡部150。进瓦部130上背向出瓦部140的边侧向靠近叉头120的方向凹陷,以形成进瓦限位面131和与进瓦限位面131钝角相接的进瓦锁面132,即进瓦部130的外侧设有凹台;出瓦部140上邻近进瓦部130的边侧向靠近出瓦部140另一边侧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出瓦限位面141和与出瓦限位面141钝角相接的出瓦锁面142,即出瓦部140的内侧面设有凹槽。硅擒纵轮200包括轮身210和连接轮身210周缘的若干轮齿220,轮齿220呈凸棱状结构,包括与进瓦锁面132或与出瓦锁面142抵接配合的轮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钟表擒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擒纵叉,所述硅擒纵叉包括叉身和位于叉身头部的叉头,叉身尾部的一边侧向远离叉头的方向凸起以形成进瓦部,叉身尾部的另一边侧向远离叉头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出瓦部;所述进瓦部上背向出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叉头的方向凹陷,以形成进瓦限位面和与进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进瓦锁面;所述出瓦部上邻近进瓦部的边侧向靠近出瓦部另一边侧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出瓦限位面和与出瓦限位面钝角相接的出瓦锁面;以及硅擒纵轮,所述硅擒纵轮包括轮身和连接轮身周缘的若干轮齿,所述轮齿呈凸棱状结构,包括与进瓦锁面或与出瓦锁面抵接配合的轮齿锁面,以及与进瓦限位面或与出瓦限位面抵接配合、且与轮齿锁面钝角相接的轮齿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擒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瓦部上背向叉头的一侧设有与进瓦锁面连接的进瓦前棱、与进瓦前棱连接且与进瓦锁面呈钝角设置的进瓦前冲面、与进瓦前冲面钝角相接的进瓦后冲面以及分别与进瓦部上邻近出瓦部的一边侧和进瓦后冲面连接的进瓦后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表擒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瓦限位面与进瓦锁面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擒纵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应林蔡林林陈江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