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1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固定座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所述固定座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电机,所述混料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混料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带动凸轮转动,通过凸轮的转动推动推动板向右侧移动,通过推动板的移动带动推动杆移动,通过推动杆的移动带动拨料杆移动,而拨料杆在漏料孔的内部滑动,达到了防止堵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料功能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
,具体为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为灰黑色、不透明固体,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同酸、碱等药剂不易发生反应,天然石墨来自石墨矿藏,也可以以石油焦、沥青焦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而制成人造石墨,另外石墨可用作抗磨剂、润滑剂,高纯度石墨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还可用于制造坩埚、电极、电刷、干电池、石墨纤维、换热器、冷却器、电弧炉、弧光灯、铅笔的笔芯等,现有的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料的功能,通常混料机加工好后出料口容易堵塞,以至于影响混料机下料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具备防止堵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料的功能,通常混料机加工好后出料口容易堵塞,以至于影响混料机下料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固定座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所述固定座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电机,所述混料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混料轴,所述混料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叶片,所述混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料杆。
[0005]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与固定座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6]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固定座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料座,所述固定座内壁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筛网,所述筛网的内腔开设有筛孔。
[0007]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混料箱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座,所述混料箱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漏料孔,所述漏料孔的内壁与拨料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推动杆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推动杆表面的左侧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侧与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左侧与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表面与固定座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混料箱内壁的左侧嵌入有第一轴承,所述混料箱内壁的右侧嵌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腔均与混料轴的表面活动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中所述混料叶片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呈多个设置,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混料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带动凸轮转动,通过凸轮的转动推动推动板向右侧移动,通过推动板的移动带动推动杆移动,通过推动杆的移动带动拨料杆移动,而拨料杆在漏料孔的内部滑动,达到了防止堵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料的功能,通常混料机加工好后出料口容易堵塞,以至于影响混料机下料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复位弹簧和移动板的设置,对推动杆受力时产生的移动力度进行吸能,进一步的使推动杆能够恢复原位,通过漏料孔的设置,使物料能够顺利的下料,进一步的通过拨料杆的设置,防止物料下料时会出现堵塞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混料箱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固定座;2、筛网;3、筛孔;4、推动杆;5、引料座;6、转轴;7、伺服电机;8、下料斗;9、混料箱;10、入料管;11、拨料杆;12、混料电机;13、支撑腿;14、混料轴;15、混料叶片;16、漏料孔;17、凸轮;18、推动板;19、复位弹簧;20、移动板;21、斜座;22、固定支架;23、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3,固定座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9,混料箱9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10,固定座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电机12,混料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混料轴14,混料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叶片15,混料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8,固定座1的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7,凸轮17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板18,推动板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4,推动杆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料杆11。
[0021]伺服电机7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2,固定支架22远离伺服电机7的
一侧与固定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
[0022]固定座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料座5,固定座1内壁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筛网2,筛网2的内腔开设有筛孔3。
[0023]混料箱9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座21,混料箱9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漏料孔16,漏料孔16的内壁与拨料杆11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漏料孔16的设置,使物料能够顺利的下料,进一步的通过拨料杆11的设置,防止物料下料时会出现堵塞的现象。
[0024]推动杆4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0,推动杆4表面的左侧套设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的右侧与移动板20的左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9的左侧与固定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推动杆4的表面与固定座1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复位弹簧19和移动板20的设置,对推动杆4受力时产生的移动力度进行吸能,进一步的使推动杆4能够恢复原位。
[0025]混料箱9内壁的左侧嵌入有第一轴承23,混料箱9内壁的右侧嵌入有第二轴承24,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的内腔均与混料轴14的表面活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3),所述固定座(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9),所述混料箱(9)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10),所述固定座(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电机(12),所述混料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混料轴(14),所述混料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叶片(15),所述混料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8),所述固定座(1)的左侧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7),所述凸轮(17)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板(18),所述推动板(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4),所述推动杆(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料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7)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2),所述固定支架(22)远离伺服电机(7)的一侧与固定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覆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料座(5),所述固定座(1)内壁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岩张云松胡海波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铭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