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184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雷电防护电路及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吸收模块,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获得吸收后的信号,并将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用电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用电负载,能够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浪涌信号进行抑制,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雷电浪涌电流,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电防护电路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雷电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雷电防护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子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迅猛发展,而电子器件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过供电线、仪表信号线、电缆汇线槽、穿线管等途径到达电子设备,威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雷电浪涌电流,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雷电防护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有效地抑制雷电浪涌电流,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雷电防护电路,所述雷电防护电路包括:信号抑制模块和信号吸收模块;
[0006]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负载连接;
[0007]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吸收模块;
[0008]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用于对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获得吸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用电负载。
[0009]可选地,所述信号抑制模块包括:共模抑制单元和差模抑制单元;
[0010]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1]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中的共模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共模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共模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差模抑制单元;
[0012]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共模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差模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并将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吸收模块。
[0013]可选地,所述共模抑制单元包括:第一气体放电管;
[0014]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接地端接地。
[0015]可选地,所述差模抑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双向
二极管以及第二气体放电管;
[0016]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吸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信号吸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信号吸收模块包括:滤波单元和信号吸收单元;
[0018]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吸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吸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0019]所述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抑制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获得滤波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吸收单元;
[0020]所述信号吸收单元,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获得吸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用电负载。
[0021]可选地,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
[0022]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吸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吸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信号吸收单元包括:第三双向二极管、第四双向二极管以及第五双向二极管;
[0024]所述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用电负载连接,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雷电防护电路还包括:关断模块;
[0026]所述关断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关断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0027]所述关断模块,用于对所述吸收后的信号中的负向浪涌信号进行抑制,获得稳定信号,并将所述稳定信号传输至所述用电负载。
[0028]可选地,所述关断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电容;
[0029]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容的阴极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003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雷电防护装置,所述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如上文所述的雷电防护电路。
[0031]在本技术中,雷电防护电路包括信号抑制模块和信号吸收模块;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号
吸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负载连接;本技术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吸收模块,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获得吸收后的信号,并将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用电负载。本技术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用电负载,能够先通过信号抑制模块对浪涌信号进行抑制,再通过信号吸收模块对抑制后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雷电浪涌电流,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防护电路包括:信号抑制模块和信号吸收模块;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负载连接;所述信号抑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中的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吸收模块;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用于对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剩余浪涌信号进行吸收,获得吸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吸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用电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抑制模块包括:共模抑制单元和差模抑制单元;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抑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中的共模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获得共模抑制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共模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差模抑制单元;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共模抑制后的信号中的差模浪涌信号进行脉冲抑制,并将所述抑制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吸收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抑制单元包括:第一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接地端接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双向二极管以及第二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吸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信号吸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吸收模块包括:滤波单元和信号吸收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差模抑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静何志彬潘良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