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技术

技术编号:352180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当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4℃时,采摘冬季茶树上的老叶;2)揉捻: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3)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4)干燥: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摘特定时期的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以下的老叶作为原料,并创造性的提出在揉捻之前先对茶叶进行苏醒、粉碎和/或在揉捻过程当中加入苏醒茶叶的处理方式,并对揉捻和发酵2个关键工序进行优化,使得茶叶内物质释放、反应和发酵充分,相比于采用传统红茶制备工艺来制备冬红茶,极大提升了冬红茶的茶香、口感和茶色,制备出较为上乘品质的冬红茶。的冬红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

技术介绍

[0002]红茶起源于我国,在六大茶类中因品质独特、广受消费者青睐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80%份额而独树一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国红茶产量逐年上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0003]红茶属全发酵茶类,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茶品质的形成是各个工序中理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冬红茶是采用冬季茶叶制备而成,由于冬季茶叶的特殊性,目前采用传统红茶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冬红茶很难得到上乘品质,常遇到茶香不足、汤色不良、口感欠佳(如有青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旨在解决背景当中的至少一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的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采摘
[0007]当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4℃时,采摘冬季茶树上的老叶,所述老叶为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以下的叶片;
[0008]2)揉捻
[0009]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以通过外力使茶叶细胞破碎;
[0010]3)发酵
[0011]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
[0012]4)干燥
[0013]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
[0014]此外,所述加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方式当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5]方式一:在2)揉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采摘的茶叶进行苏醒处理;
[0016]方式二:在2)揉捻的步骤当中,中途加入经过苏醒处理的茶叶后继续揉捻;
[0017]方式三:在2)揉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采摘的茶叶用粉碎机粉碎;
[0018]其中,苏醒处理步骤包括:
[0019]将采摘的茶叶置于20

25℃的温度下和50%

70%的湿度下苏醒20

20.5小时;
[0020]其中,在所述的2)揉捻的步骤当中,所述方式一和所述方式二对应的揉捻时长为1.5

3小时,所述方式三对应的揉捻时长为8

15分钟。
[0021]优选地,当所述加工制备方法包括所述方式二时,所述的2)揉捻的步骤包括:
[0022]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并在揉捻时长达到30分钟时加入经过苏醒处理的茶叶后继续揉捻,总揉捻时长达到2

3小时。
[0023]优选地,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4]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1.5

2.5小时;
[0025]对首次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

80分钟;
[0026]通过筛网对二次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筛选;
[0027]将通过筛网的茶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6

7小时。
[0028]优选地,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9]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1.5

2.5小时;
[0030]对首次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

80分钟;
[0031]将二次揉捻后的茶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7

8小时。
[0032]优选地,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3]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1

2小时;
[0034]将采摘的茶叶用粉碎机粉碎、获得粉碎叶;
[0035]将粉碎叶和首次发酵后的茶叶混合;
[0036]对混合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

80分钟;
[0037]将二次揉捻后的茶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5

6小时。
[0038]优选地,粉碎叶和首次发酵后的茶叶按1:8的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的一种冬红茶,采用上述的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摘特定时期的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以下的叶片,并对采摘的茶叶进行1.5

3小时的充分揉捻,同时还在揉捻之前先对茶叶进行苏醒、粉碎和/或在揉捻过程当中加入苏醒茶叶,使茶叶细胞充分破碎,茶叶内物质充分释放,进而使多酚氧化酶和多酚类物质充分接触,加速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从而极大提升冬红茶的茶香和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2]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具体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由术语“中的一者”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中的任一者。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一者”意味着仅A或
仅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仅C。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在具体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由术语“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至少一者”或“A或B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A及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至少一者”或“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仅C;A及B(排除C);A及C(排除B);B及C(排除A);或A、B及C的全部。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
[0043]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采用传统红茶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冬红茶,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当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4℃时,采摘冬季茶树上的老叶,所述老叶为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以下的叶片;2)揉捻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以通过外力使茶叶细胞破碎;3)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4)干燥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此外,所述加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方式当中的任一种:方式一:在2)揉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采摘的茶叶进行苏醒处理;方式二:在2)揉捻的步骤当中,中途加入经过苏醒处理的茶叶后继续揉捻;方式三:在2)揉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采摘的茶叶用粉碎机粉碎;其中,苏醒处理步骤包括:将采摘的茶叶置于20

25℃的温度下和50%

70%的湿度下苏醒20

20.5小时;其中,在所述的2)揉捻的步骤当中,所述方式一和所述方式二对应的揉捻时长为1.5

3小时,所述方式三对应的揉捻时长为8

15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工制备方法包括所述方式二时,所述的2)揉捻的步骤包括: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并在揉捻时长达到30分钟时加入经过苏醒处理的茶叶后继续揉捻,总揉捻时长达到2

3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老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

25℃、发酵湿度为90

98%及发酵时间为1.5

2.5小时;对首次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

80分钟;通过筛网对二次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将通过筛网的茶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罗君高银祥徐天星姚丽萍饶军樊耀林饶雨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