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12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整平;(2)按行距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质量提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壤、黄壤是我国长江以南常见的两种种植土壤,由于风化淋融作用,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酸性,土壤质地差,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植物长势受到抑制,需要人为不断补充养分,成本高,且施肥量难以控制,施肥量不足影响长势,施肥量过多造成浪费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低成本、生态环保的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解决红壤、黄壤土壤质地差、有机质和氮素贫乏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土地整平;
[0007](2)按行距40

60cm放线,开种植沟;
[0008](3)播种田菁,覆土;
[0009](4)田菁出苗10

15天,放线,相邻两行田菁中间开沟,种植花生;
[0010](5)待花生结荚后期且成熟之前,齐地面割掉花生地上部;
[0011](6)田菁开花期前,齐地面收割掉田菁地上部,粉碎,得田菁粉碎段;
[0012](7)沿田菁种植行,开挖,将田菁粉碎段埋置土中。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红壤、黄壤表土种植层的通透性和气相空间占比,进而改善、优化了土壤结构,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为后续植物的种植与生长提供了丰富养分,土壤的酸性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种植沟的深度为2

4c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田菁种子的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为将田菁种子置于60℃热水浸泡,待水自然冷却后,捞出,晾干后,用于播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田菁种子的用量为1.8

3.6g/m。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开沟的深度为5

8cm,所述种植花生的株距为10

20cm。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中,所述花生结荚后期且成熟之前,是指花生荚果呈现饱满、较为均匀,有纹理,较软,但未木质化的时期。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中,所述田菁开花期前是指田中田菁开花植物数量不足总数量的10%的时期。优选地,所述田菁开花期前是指田中田菁开花植物数量为总数量5%~10%的时期。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中,所述粉碎,可机械或人工,所述田菁粉碎段的长度为
1

3cm。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7)中,所述田菁粉碎段的埋置深度为5

10cm。
[0022]相对于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将田菁、花生错期种植,利用田菁营养生长期的固氮作用,为花生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田菁植株相对较高,能够为花生生长遮阴降温,从而使得花生结荚产量高,大量的未成熟的荚果留在土壤中,极大地提升了红壤、黄壤表土种植层的通透性和气相空间占比,进而改善、优化了土壤结构。
[0024](2)田菁、花生生长期的结瘤固氮作用、花生及壳体的腐化和田菁粉碎回田,为红壤、黄壤表土种植层提供了速、缓结合的有效肥力,极大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为后续植物的种植与生长提供了丰富养分,土壤的酸性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0025](3)本专利技术施工简单,操作性强,植物资源利用效率高,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低成本、生态环保的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解决红壤、黄壤土壤质地差、有机质和氮素贫乏的问题。
[0029]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土地整平;
[0031](2)按行距40

60cm放线,开种植沟;
[0032](3)播种田菁,覆土;
[0033](4)田菁出苗10

15天,放线,相邻两行田菁中间开沟,种植花生;
[0034](5)待花生结荚后期且成熟之前,齐地面割掉花生地上部;
[0035](6)田菁开花期前,齐地面收割掉田菁地上部,粉碎,得田菁粉碎段;
[0036](7)沿田菁种植行,开挖,将田菁粉碎段埋置土中。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种植沟的深度为2

4cm。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田菁种子的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为将田菁种子置于60℃热水浸泡,待水自然冷却后,捞出,晾干后,用于播种。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田菁种子的用量为1.8

3.6g/m。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开沟的深度为5

8cm,所述种植花生的株距为10

20cm。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中,所述花生结荚后期且成熟之前,是指花生荚果呈现饱满、较为均匀,有纹理,较软,但未木质化的时期。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中,所述田菁开花期前是指田中田菁开花植物数量不足总数量的10%的时期。优选地,所述田菁开花期前是指田中田菁开花植物数量为总数量5%~10%的时期。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中,所述粉碎,可机械或人工,所述田菁粉碎段的长度为
1

3cm。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7)中,所述田菁粉碎段的埋置深度为5

10cm。
[0045]以下是本专利技术非限制性的实施例:
[0046]实施例1
[0047]一种红壤、黄壤土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1)土地整平;
[0049](2)按行距50cm放线,开种植沟,种植沟的深度为2

3cm;
[0050](3)将田菁种子置于60℃热水浸泡,待水自然冷却后,捞出,晾干后,按照2.5g/m(田菁种子干重/种植沟长度)播种,播种后覆土;
[0051](4)田菁出苗12天,放线,相邻两行田菁中间开沟,开沟的深度为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整平;(2)按行距40

60cm放线,开种植沟;(3)播种田菁,覆土;(4)田菁出苗10

15天,放线,相邻两行田菁中间开沟,种植花生;(5)待花生结荚后期且成熟之前,齐地面割掉花生地上部;(6)田菁开花期前,齐地面收割掉田菁地上部,粉碎,得田菁粉碎段;(7)沿田菁种植行,开挖,将田菁粉碎段埋置土中;所述土地为红壤土地或黄壤土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种植沟的深度为2

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田菁种子的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为将田菁种子置于60℃热水浸泡,待水自然冷却后,捞出,晾干后,用于播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土壤质量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田菁种子的用量为1.8

3.6g/m。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秀芳谢志远付泽江娄金秀程新想李建彬胡晓龙唐文艺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