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48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土茎分离,秸秆切断喷水,均匀洒入田块,施入缓释肥。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土质改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土质改善
,具体是指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收获后农作物的秸杆一般进行回收处理,例如将秸杆加工后制成饲料或肥料等等,而农作物的根茬一般埋至田块内,实现根茬还田。根茬还田在一方面降低了收获难度,另一方面,根茬还田在田块内腐烂后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通常,农作物收获后形成的碎茬包括根茬以及秸杆粉碎后形成的碎茬,对于根茬的处理采用还田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秸杆形成的碎茬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后续处理困难的问题。研究发现,秸杆形成的碎茬还田也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对秸杆还田的操作方法。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秸杆还田的实践方法亟需实现,以节约化肥材料的应用,进而使农作物具有更优秀的品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0006](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
[0007](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对秸秆保湿处理,使秸秆含水量在20

35%之间;
[0008](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
[0009](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块坡度与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对应设置,坡度小于5
°
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坡度5
°
至15
°
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坡度大于15
°
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还田机为旋耕机。
[0012]优选的,在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为3

5cm厘米。
[0013]优选的,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所述根茬的高度不高于30厘
米。
[0014]优选的,收获后碎茬的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80%。
[0015]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碎茬还田节约缓释肥的用量,农作物具有更好的品质,将秸秆切割、集中堆积并压实,以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碎茬还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农作物易于收获,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0019](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
[0020](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对秸秆保湿处理,使秸秆含水量在20

35%之间;
[0021](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
[0022](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
[0023]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
[0024]坡度小于5
°
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
[0025]坡度5
°
至15
°
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
[0026]坡度大于15
°
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0027]还田机采用旋耕机。
[0028]在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为3

5cm厘米。
[0029]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所述根茬的高度不高于30厘米。
[0030]收获后碎茬的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80%。
[0031]实施例1
[0032]为顺利完成本实验需满足以下指标:碎茬深度15厘米、根茬粉碎率85%、根茬覆盖率50%、碎土率90%、切碎长度合格率95%、留茬高度20厘米、碎茬抛撒不均匀度10%、碎茬漏切率5%、碎茬秸秆覆盖率80%。
[0033]1、坡区,坡度小于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作物全程化机械收获机进行收获
[0034]实验A: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8米宽幅秸秆还田反转灭茬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35]实验B: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8米宽幅秸秆还田双轴灭茬旋耕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36]2、缓坡地区,坡度50至1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作物全程化机械收获机。
[0037]实验A: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2米宽幅秸秆还田反转灭茬机、配套动力40马力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38]实验B: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2米宽幅秸秆还田双轴灭茬旋耕机、配套动力4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39]3、丘陵地区,坡度大于1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人工收获后旋耕翻土。
[0040]实验A:手扶式单行秸秆粉碎农用高梁收割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41]实验B:人工收获加手扶式单行秸秆还田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0042]本实验在降低缓释肥用量的前提下仍能有效地保证田块土壤土质,该田块上作物的生长情况与传统施肥量无差别。
[0043]实施例2
[0044]为顺利完成本实验需满足以下指标:碎茬深度12厘米、根茬粉碎率80%、根茬覆盖率60%、碎土率80%、切碎长度合格率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块坡度与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对应设置,坡度小于5
°
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坡度5
°
至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峰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正道良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