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075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空间激光通信技术领域,在反射膜的基片上渡有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上渡有介质膜,所述金属膜为金膜,所述介质膜由低折射率的介质材料和高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交替沉积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示例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在8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通信
,特别是涉及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间激光通信是以光波为信息传输媒质在自由空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技术,其通讯速率高达几百Mbps至几十Gbps,兼具频带宽、指向性好、抗电磁干扰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在GEO与GEO之间、LEO与LEO之间、GEO与地面之间、飞机与GEO或LEO之间可建立多个光学空间通信链路。
[0003]第一代空间光通信系统以830nm波段为载波,通信速率在300Mbps以内,随着激光器件与技术的发展,以美国OPALS项目和欧洲OPTEL项目为代表的第二代空间光通信系统采用1550nm波段的技术路线,通信速率为2.5Gbps。另外,800nm和1550nm波段的相干光空间光通信系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国际上空间激光通信中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链路已经非常成熟,正在朝IM/DD、BPSK、DPSK、QPSK等多种调制格式兼容的高速激光通信发展。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已进入应用研究阶段。2021年,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给出杂散光抑制能力分析模型,进而对光学系统衍射杂光点源透过率和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能力点源透过率进行了分析。西南林业大学提出采用离轴三反光学天线降低后向散射从而实现高隔离度激光通信的终端光学系统。
[0004]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空间激光通信中光学系统的设计、杂散光抑制能力分析、误码率、通信速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2030我国将实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项目,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薄膜器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薄膜器件的性能决定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发射和接收效率。因此,如何通过镀膜技术进一步提高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一直是国内外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根据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对其中的高反射镜进行了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在800
±
5nm和1550
±
5nm收发效率大于98%的要求,采用Essential Macleod膜系设计软件结合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在微晶玻璃上完成了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反射膜的研制,利用Lamda1050光谱仪测试了反射镜的光谱曲线,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膜层在800
±
5nm和1550
±
5nm处反射率均值分别为99.3867%和99.1717%,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提供了一种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在反射膜的基片上渡有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上渡有介质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膜为金膜。
[0009]进一步的,所述介质膜由低折射率的介质材料和高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交替沉积而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低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为SiO2。
[0011]进一步的,所述高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为H4。
[0012]一种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在真空环境下对基片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180

220℃时维持30min,开启离子源轰击,沉积速率为0.4

0.8nm
·
s
‑1,同时发射氧离子束;
[0014]S2: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金属膜的镀制,沉积速率为0.4

0.7nm
·
s
‑1;
[0015]S3: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介质膜的镀制,沉积速率为0.5

0.8nm
·
s
‑1。
[0016]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2.0
×
10
‑4Pa,离子源轰击时间为180s。
[0017]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金属膜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式进行镀制,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2.0
×
10
‑4Pa。
[0018]进一步的,所述介质膜的介质材料为H4及SiO2。
[0019]进一步的,所述介质膜采用H4及SiO2交替沉积而成,所述介质膜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式进行镀制,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2.0
×
10
‑4Pa。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示例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利用Au膜在红外区的反射率比的特性,并结合H4和SiO2作为介质膜材料,金属膜和介质膜组合即发挥了金属膜反射带宽的优势又结合了介质膜吸收小、反射率高的优点,制备出的反光膜具有抗激光损伤阈值高、附着力强、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反射率理论设计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1、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反射膜的设计
[0027]近红外反射膜是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的重要光学元件,本实施例将对其展开研究。根据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的使用要求,近红外反射膜具体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0028]表1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中反射镜技术指标
[0029][0030]近红外波段常用的金属材料有Au、Ag、Al等,其中Au膜在红外区的反射率比Al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比Ag好,因此本实施例选择Au作为镀膜材料。但Au膜与基片的附着力较差,因此在Au膜沉积过程中,需要用离子源轰击以提高Au膜与基片的附着力。金属膜和介质膜组合即发挥了金属膜反射带宽的优势又结合了介质膜吸收小、反射率高的优点,综合考虑抗激光损伤阈值、附着力和高低温等环境适应性要求,本实施例选择H4和SiO2作为介质膜材料。
[0031]依据物理气象沉积的基础理论,对于k(k=1,2,3,

)层膜结构,膜层与基片的特征矩阵为
[0032][0033]式中,η
j
为第j层薄膜材料的有效导纳,η
s
为基底材料的有效导纳,σ
j
为第j层膜的位相厚度,薄膜反射率为
[0034][0035]式中,η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反射膜的基片上渡有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上渡有介质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为金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膜由低折射率的介质材料和高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交替沉积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为SiO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为H4。6.一种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中近红外激光高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真空环境下对基片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180

220℃时维持30min,开启离子源轰击,沉积速率为0.4

0.8nm
·
s
‑1,同时发射氧离子束;S2: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金属膜的镀制,沉积速率为0.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娇阚晓婷刘仲禹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