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23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包括支架、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U型旋转夹组件、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支架的两侧,用于拉紧麦拉膜的左右两端,所述U型旋转夹组件设置在麦拉膜的一侧,用于通过麦拉膜完成电芯上下料,所述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分别设置在麦拉膜的上下两端,用于完成电芯热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电芯上下料完成电压热压工序,且可提高电芯品质,解决了现有的电芯热压方式由于下热压板是由3块活动拼接而成,中间活动拼接的缝隙,在电芯热压后,每块电芯下表面会留下2条深深的印记,从而影响电芯品质的缺陷。从而影响电芯品质的缺陷。从而影响电芯品质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热压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芯热压机构是通过上下热压板结构来完成电芯热压工序,仅仅具有热压功能,无法完成电芯上下料,且现有的热压方式是将下热压板做成3块,中间块可升降托电芯,由于下热压板是由3块活动拼接而成,中间活动拼接的缝隙,在电芯热压后,每块电芯下表面会留下2条深深的印记,从而影响电芯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该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可实现电芯上下料完成电压热压工序,且可提高电芯品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包括支架、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U型旋转夹组件、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支架的两侧,用于拉紧麦拉膜的左右两端,所述U型旋转夹组件设置在麦拉膜的一侧,用于通过麦拉膜完成电芯上下料,所述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分别设置在麦拉膜的上下两端,用于完成电芯热压。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控制气缸、第一麦拉膜连接板和第一竖向导轨,所述第一麦拉膜连接板活动设置在第一竖向导轨上,所述第一张力控制气缸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一麦拉膜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控制气缸、第二麦拉膜连接板和第二竖向导轨,所述第二麦拉膜连接板活动设置在第二竖向导轨上,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气缸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二麦拉膜连接板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气比例阀和第二电气比例阀,所述第一电气比例阀与第一张力控制气缸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比例阀与第二张力控制气缸通过导线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麦拉膜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麦拉膜张力辅助控制弹簧,所述第二麦拉膜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麦拉膜张力辅助控制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U型旋转夹组件包括同步驱动进退气缸、同步驱动机构、横向导轨、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所述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相对活动设置在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均设有麦拉膜夹持缝隙,所述同步驱动进退气缸的气缸轴通过同步驱动机构与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连接。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通过U型旋转夹组件的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第一U型旋转夹和第二U型旋转夹旋转不同角度可以将麦拉膜置于不同状态,利用同步驱动进退气缸可实现第一U型旋转夹、第二U型旋转夹相向和背向同步往复运动,从而完成电芯的上料、放料
和下料一系列动作,通过麦拉膜将电芯放置在下热压板上配合上压板进行热压,解决了现有电芯热压机构的缺陷。
[0012]本技术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使电芯产品热压后,没有任何其它结构引起的产品品质问题,从而提高电芯品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包括支架1、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2、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3、U型旋转夹组件4、上热压板5和下热压板6,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2、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3相对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用于拉紧麦拉膜10的左右两端,U型旋转夹组件4设置在麦拉膜10的一侧,用于通过麦拉膜10完成电芯上下料,上热压板5和下热压板6分别设置在麦拉膜10的上下两端,用于完成电芯热压。
[0021]具体的,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2包括第一张力控制气缸21、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和第一竖向导轨23,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活动设置在第一竖向导轨23上,第一张力控制气缸21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连接,通过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连接麦拉膜10的一端,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在第一张力控制气缸21的作用下可沿着第一竖向导轨23上下运动,第一麦拉膜连接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麦拉膜张力辅助控制弹簧24。
[0022]具体的,所述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3包括第二张力控制气缸31、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和第二竖向导轨33,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活动设置在第二竖向导轨33上,第二张力控制气缸31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连接,通过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连接麦拉膜10的另一端,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在第二张力控制气缸31的作用下可沿着第二竖向导轨33上下移动,第二麦拉膜连接板3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麦拉膜张力辅助控制弹簧34。
[0023]支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气比例阀7和第二电气比例阀8,第一电气比例阀7与第一张力控制气缸21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气比例阀8与第二张力控制气缸31通过导线连接,通过第一电气比例阀7和第二电气比例阀8控制麦拉膜10张力。
[0024]具体的,所述U型旋转夹组件4包括同步驱动进退气缸41、同步驱动机构42、横向导
轨43、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相对活动设置在横向导轨43上,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均设有麦拉膜夹持缝隙,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旋转,同步驱动进退气缸41的气缸轴通过同步驱动机构42与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连接,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在同步驱动进退气缸41的作用下卡沿着横向导轨43相向或背向同步往复运动。
[0025]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热压功能启动工作后,上热压板5上升回到等待位,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从最远处相互靠近,然后反向慢慢旋转180
°
后等待电芯来料,麦拉膜10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呈绷紧状态,当电芯来料后,电芯通过送料夹把电芯送至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的麦拉膜10上,紧接着第一U型旋转夹44和第二U型旋转夹45同步背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U型旋转夹组件、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支架的两侧,用于拉紧麦拉膜的左右两端,所述U型旋转夹组件设置在麦拉膜的一侧,用于通过麦拉膜完成电芯上下料,所述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分别设置在麦拉膜的上下两端,用于完成电芯热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垂直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控制气缸、第一麦拉膜连接板和第一竖向导轨,所述第一麦拉膜连接板活动设置在第一竖向导轨上,所述第一张力控制气缸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一麦拉膜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麦拉膜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控制气缸、第二麦拉膜连接板和第二竖向导轨,所述第二麦拉膜连接板活动设置在第二竖向导轨上,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气缸的气缸轴朝上且与第二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卜优严海宏颜斌唐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