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01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护板单元和激光预警单元;护板单元包括护板、转动轴、轴承座和驱动机构,护板的底端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安装于站台的边缘,且轴承座的顶端低于站台的台面,轴承座用于支撑转动轴,驱动机构与转动轴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轴带动护板相对于站台的台面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乘客上下车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齐平,填补了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防止乘客坠落和随身物品掉入间隙,保证乘客安全舒适的上下车;在乘客候车或下车出站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垂直,垂直的护板让人潜意识地不去跨越站台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可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可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出行速度、安全、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铁具有很多优点,包括速度快、旅行时间短,列车密度高、运量大,乘坐舒适性好,土地占用面积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运输成本低,列车正点率高,安全可靠,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运行等等。
[0003]高铁站台作为乘客上下车的场所,其安全防护尤为重要。当前,在高铁站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中,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防止乘客在列车进站时因距离列车过近而发生危险,往往在站台外设置封闭式护栏等安全防护装置,或者由工作人员提示乘客在安全黄线外候车,或者等列车停稳后再通知乘客上车。但是,当列车停靠在站台时,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一个15cm以上的间隙,有时乘客会因拥挤等原因误踩踏间隙而受伤,如乘客失足卡在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中,或者乘客的随身物品落入间隙,不仅影响了高铁的准时运行,也给乘客带来了损失,严重威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以及旅客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在乘客上下车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齐平,填补了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防止乘客坠落和随身物品掉入间隙,保证乘客安全舒适的上下车;在乘客候车或下车出站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垂直,垂直的护板让人潜意识地不去跨越站台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护板单元和激光预警单元;
[0007]所述护板单元包括护板、转动轴、轴承座和驱动机构,所述护板的底边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站台的边缘,且轴承座的顶端低于站台的台面,所述轴承座用于支撑所述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与转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带动护板相对于站台的台面转动;
[0008]所述激光预警单元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语音播报装置和2个连杆, 2个连杆的顶端分别与护板的两侧连接,2个连杆的底端分别与站台的台面连接,2 个连杆相互平行;2个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一连杆上,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二连杆上,且激光接收器与激光发射器一一对应;所述语音播报装置与激光接收器连接;
[0009]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机构、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语音播报装置通信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与站台边缘相距6cm,且比站台的台面低5cm。
[0011]优选的,所述护板的厚度为5cm,宽度为20cm,护板转动至与台面齐平时,护板的顶
端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为3

5mm。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2个传动组件,分别与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传动链条,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二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一链轮啮合传动,第二链轮连接至转动轴。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控制箱,电机控制箱与2个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所述电机控制箱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激光预警单元还包括预警控制箱,预警控制箱分别与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语音播报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语音播报装置,所述预警控制箱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0015]优选的,连杆的顶端通过铰链与护板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站台上设有凹槽,滑块滑动安装在凹槽内,连杆的底端与滑块铰链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长度固定。
[0018]优选的,所述语音播报装置安装在第二连杆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在乘客上下车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齐平,填补了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防止乘客坠落和随身物品掉入间隙,保证乘客安全舒适的上下车。
[0021](2)在乘客候车或下车出站时,护板与站台的台面垂直,垂直的护板让人潜意识地不去跨越站台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
[0022](3)在乘客候车或下车出站时,2个连杆上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可以探测乘客是否进入非安全区域,并通过语音播报装置提醒乘客,进一步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中高铁站台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中高铁站台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0025]图3为实施例中高铁站台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0026]附图标记:1、护板,2、转动轴,3、轴承座,4、站台的台面,5、激光发射器,6、激光接收器,7、连杆,8、电机,9、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链条, 12、铰链,13、凹槽,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8]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控制单元、护板单元和激光预警单元;
[0031]护板单元包括护板1、转动轴2、轴承座3和驱动机构,护板1的底端与转动轴2连接,转动轴2安装在轴承座3上,轴承座3固定安装于站台的边缘,且轴承座3的顶端低于站台的台面4,轴承座3用于支撑转动轴2,驱动机构与转动轴2 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轴2带动护板1相对于站台的台面4转动;
[0032]激光预警单元包括激光发射器5、激光接收器6、语音播报装置和2个连杆7, 2个连杆7的顶端分别与护板1的两侧连接,2个连杆7的底端分别与站台的台面 4连接,2个连杆7相互平行;2个连杆7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激光发射器5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一连杆上,激光接收器6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二连杆上,且与激光发射器5一一对应;语音播报装置与激光接收器6 连接;本实施例中,语音播报装置直接安装在第二连杆上。
[0033]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机构、激光发射器5、激光接收器6和语音播报装置通信连接。
[0034]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
[0035]轴承座3的安装位置靠近站台的边缘,站台的边缘与列车的车体之间存在间隙。护板1的底边与转动轴2连接,转动轴2的两端安装在轴承座3上,由轴承座 3支撑,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轴2转动,从而带动护板1发生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护板单元和激光预警单元;所述护板单元包括护板、转动轴、轴承座和驱动机构,所述护板的底边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站台的边缘,且轴承座的顶端低于站台的台面,所述轴承座用于支撑所述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与转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带动护板相对于站台的台面转动;所述激光预警单元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语音播报装置和2个连杆,2个连杆的顶端分别与护板的两侧连接,2个连杆的底端分别与站台的台面连接,2个连杆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站台上设有凹槽,滑块滑动安装在凹槽内,连杆的底端与滑块铰链连接;2个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一连杆上,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数量至少为1个,均安装于第二连杆上,且激光接收器与激光发射器一一对应;所述语音播报装置与激光接收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机构、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语音播报装置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站台边缘相距6cm,且比站台的台面低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站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竑霖李小波汪翔张冬冬张程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