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65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包括:胎面和一对胎侧;在胎面的胎肩位置上设置有胎肩花纹块,相邻的两个胎肩花纹块之间形成胎肩花纹槽,在胎侧的径向外侧的基准面上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并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的防擦花纹;防擦花纹包括:沿着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擦块,第一防擦块构成防擦花纹的主要部分;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第一防擦块的厚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加;第一防擦块包括: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隆起块;在两个隆起块之间设置有内部凹陷,内部凹陷中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的第二防擦块,第二防擦块的厚度小于第一防擦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胎侧耐刺和防擦效果的同时兼顾散热效果。防擦效果的同时兼顾散热效果。防擦效果的同时兼顾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的侧面上通常会设置一些凸起的橡胶肋条(防擦线),这些橡胶肋条沿着轮胎的周向延伸形成环形,当轮胎侧面不慎与街沿、墙面等物体摩擦时,这些凸起的肋条能起到防止轮胎胎体被擦伤或减轻擦伤程度的作用。同时在一些轮胎中,防擦线还能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0003]在矿山胎领域,轮胎需要面对情况比较恶劣的山区。由于长期的挖矿和运输,导致矿山地区的路面会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经过长期的碾压和风吹日晒,石头的外形往往很锋利。若轮胎与这些石头接触,会使轮胎的肩部和外侧被划伤,给轮胎造成严重的损伤。最重要的是矿区路况本就复杂,行驶路程长、垂直落差较大,轮胎若在矿区行驶时损坏,对驾驶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矿山胎的设计中,胎侧和胎肩部位的耐刺扎和耐刮擦性能尤为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胎侧的耐刺和防擦性能,通常会对胎侧的位置进行加厚处理,这样虽然能提高耐刺扎和耐刮擦性能,但对胎侧的散热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在胎侧上设置有阶梯式的防擦花纹,在增加胎侧厚度的同时,增加了胎侧的表面积,即在保证胎侧耐刺和防擦效果的同时兼顾散热效果。
[0006]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包括:在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环状的胎面和设置在胎面两侧的一对胎侧;在胎面的胎肩位置上设置有围绕轮胎周向排列的胎肩花纹块,相邻的两个胎肩花纹块之间形成胎肩花纹槽,在胎侧的径向外侧的基准面上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并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的防擦花纹;防擦花纹包括:沿着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擦块,第一防擦块构成防擦花纹的主要部分;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第一防擦块的厚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加;第一防擦块包括: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隆起块;两个隆起块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一个对应的胎肩花纹块上,内端通过设置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在两个隆起块之间设置有内部凹陷,内部凹陷总体沿着轮胎的径向延伸;内部凹陷的外端与外界相连,内端终止在第一防擦块内部;内部凹陷中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的第二防擦块,第二防擦块的厚度小于第一防擦块。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准面是指:不存在防擦花纹的情况下的胎侧的外表面。
[0008]作为优选,第一防擦块构成防擦花纹的主要部分是指:在整个防擦花纹中,第一防擦块占据的面积在70%以上。
[0009]作为优选,第一防擦块的厚度为0.3

4mm,并且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第一防擦块的厚度由外向内平滑的增加。
[0010]作为优选,两个隆起块连接在两个相邻的胎肩花纹块上,并且内部凹陷和/或第二防擦块的外端与胎肩花纹槽对齐。
[0011]作为优选,第一防擦块的外端面与胎侧的法平面平行,并且外端面与轮胎胎冠的距离为1

2mm;第一防擦块的外侧面与胎侧的法平面之间形成15

28
°
;第一防擦块 的内侧面与胎侧的法平面之间形成15

25
°
;第一防擦块 的表面上设置有细槽,细槽总体沿着轮胎的径向延伸,细槽的深度为1.5

2mm。
[0012]作为优选,第二防擦块的边界线连接在隆起块上;第二防擦块越接近轮胎径向的内侧沿着轮胎周向的长度越小;第二防擦块的面积在第一防擦块面积的30%以下;优选为10%。
[0013]作为优选,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防擦块之间形成有凹陷区,凹陷区包括: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凹陷,以及位于第一凹陷径向内侧且与第一凹陷连通的第二凹陷;第一凹陷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大致相等,第二凹陷沿着轮胎周向的长度远大于第一凹陷;在第一凹陷中设置有凸出基准面的第三防擦块,第三防擦块的厚度为1

2mm;第三防擦块沿着第一凹陷的延伸方向同步延伸;在第二凹陷中设置有凸出基准面的第四防擦块,第四防擦块的厚度为1

1.5mm;第四防擦块沿着第二凹陷的形状进行延伸。
[0014]作为优选,第三防擦块与第一防擦块相对的边线之间相互平行,并形成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的宽度为1

1.5mm;第三防擦块四周的侧面与胎侧法平面的夹角为35

45
°

[0015]作为优选,第四防擦块与第一防擦块相对的边线之间相互平行,并形成有第二沟槽,第二沟槽宽度为1

1.5mm;第四防擦块与第三防擦块相对的边线之间相互平行,并形成有第三沟槽,第三沟槽的宽度为1

1.5mm;第四防擦块四周的侧面与胎侧法平面平行。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胎侧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防擦块和第二防擦块,第一防擦块作为主要的防擦花纹,并且第一防擦块的厚度大于第二防擦块,使得防擦花纹成台阶状,增加了散热面积。同时第一防擦块本身的厚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加,也增加了散热面积。防擦花纹在使用时,第一防擦块首先于外界接触并磨损,直到第一防擦块磨损后,第二防擦花纹块再与外界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轮胎胎侧的平面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主要应用于矿山、非铺装公路等复杂路面,这种路面上通常有很多不规则排列且外表锋利的石块,在这种路面行驶时,对胎侧的抗刺扎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0019]通常的,轮胎包括在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环状的胎面,以及设置在胎面两侧的一对胎侧。在胎面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胎面花纹,胎面花纹包括多条胎面沟槽,这些胎面沟槽将胎面分割成若干沿着胎面的圆周方向分布的胎面花纹块。胎面花纹块至少包括位于胎面两侧接地位置(即胎肩)的胎肩花纹块1,在轮胎的周向上,这些胎肩花纹块1之间形成有间隔排列的胎肩花纹槽11,使得胎面具有良好的排泥性能和排水性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对胎肩花纹块1和胎肩花纹槽11的图案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适用于矿山等复杂路面即可。
[0020]如图1所示,在胎侧的径向外侧的基准面上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的防擦花纹。通常为了保证轮胎整体的防擦性能,在一对胎侧上都会设置有防擦花纹。这些防擦花纹从胎侧的基准面沿着轮胎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从而使得胎侧径向外端的厚度增加,提高胎侧耐刺扎和耐刮擦性能。
[0021]在此,所谓的胎侧的基准面是指:不存在防擦花纹的情况下的胎侧的外表面,换言之,就是胎侧上位于防擦花纹内侧的假想表面,该基准面通常由多个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构成。
[0022]如果仅考虑胎侧的耐刺扎和耐刮擦性能,则只要在胎侧上单纯的配置较大且较厚的花纹块即可,但考虑到在胎侧增加花纹块后,将导致胎侧的散热性能下降,并且花纹块越厚,散热性能下降的越多,不利于轮胎的使用。因此需要对胎侧的防擦花纹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在保证耐刺扎和耐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包括:在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环状的胎面和设置在胎面两侧的一对胎侧;在胎面的胎肩位置上设置有围绕轮胎周向排列的胎肩花纹块(1),相邻的两个胎肩花纹块(1)之间形成胎肩花纹槽(11),其特征在于,在胎侧的径向外侧的基准面上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并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的防擦花纹;防擦花纹包括:沿着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擦块(2),第一防擦块(2)构成防擦花纹的主要部分;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第一防擦块(2)的厚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加;第一防擦块(2)包括: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隆起块(21);两个隆起块(21)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一个对应的胎肩花纹块(1)上,内端通过设置连接部(22)连接在一起;在两个隆起块(21)之间设置有内部凹陷(4),内部凹陷(4)总体沿着轮胎的径向延伸;内部凹陷(4)的外端与外界相连,内端终止在第一防擦块(2)内部;内部凹陷(4)中设置有从基准面凸出的第二防擦块(5),第二防擦块(5)的厚度小于第一防擦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准面是指:不存在防擦花纹的情况下的胎侧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擦块(2)构成防擦花纹的主要部分是指:在整个防擦花纹中,第一防擦块(2)占据的面积在7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擦块(2)的厚度为0.3

4mm,并且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第一防擦块(2)的厚度由外向内平滑的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隆起块(21)连接在两个相邻的胎肩花纹块(1)上,并且内部凹陷(4)和/或第二防擦块(5)的外端与胎肩花纹槽(11)对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胎侧防护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擦块(2)的外端面(23)与胎侧的法平面平行,并且外端面(23)与轮胎胎冠的距离为1

2mm;第一防擦块(2)的外侧面(24)与胎侧的法平面之间形成15

28
°
;第一防擦块 (2)的内侧面(25)与胎侧的法平面之间形成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浩海韩万桁刘鹏姜杉侯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