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34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纺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制备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方法,包括:将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并线倍捻,定型,得到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其中,倍捻的捻度范围为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纺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具有旋转、收缩性能和可回复性能的材料,一般具有提纯较困难(并列型复合纤维ZL202110159222.8、碳纳米管纤维ZL201811190544.3)、生产成本高(石墨烯纤维ZL201910554165.6)、刺激条件苛刻(利用金属包复丝构成双螺旋结构纺成在电刺激下能够响应且恢复的导电织物ZL202010210684.3)、化学毒性较大(通过在聚氨酯中加入化学助剂经熔法纺丝制备得形状记忆型纤维ZL200410049303.9)和工艺流程复杂(利用3D打印机采用熔融层积成型技术制备形状记忆聚氨酯ZL201410321911.4)等问题。
[0003]所以,开发一种触发条件温和、成本低、无毒性、生产过程高度简化且回复性优异的纺织材料已经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问题][0005]常规的粘胶/涤纶混合纱不可回复,加强捻后织造困难。
[0006][技术方案][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作为原料,将其在倍捻机上并线倍捻,定型,得到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将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并线倍捻,定型,得到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
[0010]其中,倍捻的捻度范围为100

2500捻/m。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亲水性粘胶长丝的规格为30

900D,干态直径为10

900微米,湿态直径为15

1200微米;低熔点涤纶长丝的熔点为110

180℃,规格为20

200D,混合纱线捻度范围为100

2500捻/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的质量比为1

9:9

1。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并线倍捻是通过倍捻机进行操作,倍捻机的纱管转速为5000

10000rpm。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型是热定型,具体是在低熔点涤纶长丝熔点温度以下干燥20

40min。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规格为100

300D。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可回复的织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进行织造。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织造包括机织、针织;机织的组织结构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复杂组织;针织的组织结构包括经编组织和纬编组织。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织是采用小样机进行织造;所述针织是采用圆机进行织造。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回复的织物。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回复的织物、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业用纺织品包括纱线驱动器、织物驱动器、遮雨棚、湿度检测装置、医用纱布、智能可穿戴纺织品。
[0023][有益效果][0024](1)本专利技术利用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湿膨胀系数的差异,纺成在湿刺激下能够响应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对高度加捻后的粘胶/涤纶混纺纱中的涤纶长丝进行热定型,制成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并线倍捻之后低温热定型即可,高度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易得,成本低,不需要化学处理,仅仅通过物理结构实现。
[0026](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或可回复的织物,可以作为纱线驱动器和织物驱动器,纱线驱动器在负重122倍自重条件下最大平均旋转冲程为57.97%,最大平均收缩冲程为83.15%,织物驱动器的卷曲冲程最大为82.71%。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1中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一个干态和湿态循环下结构变化图;其中(a)为干态结构,(b)为湿态结构,(c)为回复干态结构。
[0028]图2为实施例1中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一个湿态和干态循环下旋转冲程测试图。
[0029]图3为实施例1中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20个循环下旋转冲程回复性测试结果。
[0030]图4为实施例1中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一个湿态和干态循环下收缩冲程测试图。
[0031]图5为实施例1中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在20个循环下收缩冲程回复性测试结果。
[0032]图6为实施例2中的30D单根亲水性粘胶长丝在干态和湿态下直径变化图;其中(a)为干态;(b)为湿态。
[0033]图7为实施例5和实施例6得到的可回复的机织布和针织布在一个湿态和干态循环下卷曲冲程回复性测试图。
[0034]图8为实施例5和实施例6得到的可回复的机织布和针织布在3个循环下卷曲冲程
回复性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6]实施例中未具体指明湿刺激(湿态)用水量的都是15%湿重,即:水的质量是纱线质量的15%。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制备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将210D的亲水性粘胶长丝和90D的低熔点涤纶长丝(熔点为110℃)按照质量比为7:3,采用倍捻机,以8000rpm将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并线倍捻,捻度为1500捻/m,得到所述的粘胶/涤纶混纺纱,之后放在90℃的烘箱中热定型30min,得到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规格为300D。
[0040]实施例2
[0041]将30D的亲水性粘胶长丝和70D的低熔点涤纶长丝(熔点为110℃)按照质量比为3:7,采用倍捻机,以8000rpm将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并线倍捻,捻度为2500捻/m,得到所述的粘胶/涤纶混纺纱,之后放在90℃的烘箱中热定型30min,得到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规格为100D。
[0042]实施例3
[0043]将70D的亲水性粘胶长丝和30D的低熔点涤纶长丝(熔点为110℃)按照质量比为7:3,采用倍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亲水性粘胶长丝和低熔点涤纶长丝并线倍捻,定型,得到所述的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其中,倍捻的捻度范围为100

2500捻/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性粘胶长丝的规格为30

900D,干态直径为10

900微米,湿态直径为15

12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熔点涤纶长丝的熔点为110

180℃,规格为20

200D,可回复的粘胶/涤纶混纺纱的捻度范围为100

2500捻/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晨晨吴靖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