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13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轴承承受叠加的大的轴向力而易损坏、叶轮口环处的间隙大存在大泄漏影响泵效率、小间隙又导致磨损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口环与所述泵体配合,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口环与所述联接件配合,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轮毂和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轮毂与所述泵盖配合,所述一级叶轮的进水口方向与所述二级叶轮的进水口方向相背离设置。其效果: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减小轴承上的轴向力,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增大叶轮口环处的间隙,不损失泵效率,保证泵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时避免磨损,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尤其涉及能够平衡叶轮轴向力并提高泵效率的一种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级离心泵受设备加工能力或成本限制,离心泵内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转动方向一致,一级叶轮的口环与泵体配合,二级叶轮的口环与一级叶轮的轮毂配合,二级叶轮的轮毂与联接件配合,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设置泵盖,使泵盖与泵体配合形成一级泵腔、泵盖与联接件配合形成二级泵腔,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进水口方向均朝向水泵的进水口,致使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上形成的轴向力叠加,易造成轴承受损,降低水泵使用寿命。
[0003]此外,一级叶轮、二级叶轮上的口环与相邻部件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5

1mm,若减少间隙,相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摩擦的风险,若加大间隙,则液体泄漏量增大,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离心泵,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相背离设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形成的轴向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减轻作用于轴承上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离心泵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小浮动挡圈与泵盖之间的间隙,减少泄露,并且不会因减小间隙而使叶轮、泵盖、泵体及联接件的相应部位产生磨损,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联接件,设置在泵体内、并依次轴向设置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设置在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的泵盖,所述一级叶轮与所述泵体配合,所述二级叶轮与所述联接件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口环与所述泵体配合,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口环与所述联接件配合,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轮毂和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轮毂与所述泵盖配合,所述一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与所述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相背离设置。
[0006]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相背离设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形成的轴向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减轻作用于轴承上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离心泵的使用寿命。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0008]所述一级叶轮的第一口环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第一浮动密封圈,所述二级叶轮的第二口环与所述联接件之间设置第二浮动密封圈,所述一级叶轮的第一轮毂和所述二级叶轮的第二轮毂与所述泵盖之间设置第三浮动密封圈配合。
[0009]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相对应部位与周边相邻部件直接形成浮动密封圈装配槽,各浮动密封圈设置在对应的浮动密封圈装配槽中,并能在浮动密封圈装配槽中径向和轴向浮动一定距离。
[0010]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与所述泵体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第二浮动密封圈与所述联接件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第三浮动密封圈与所述叶轮的轮毂之间的间隙为0.2mm。一级叶轮的轮毂的端部和二级叶轮的轮毂的端部抵压配合,第三浮动密封圈8配合在两个轮毂抵压部位,第三浮动密封圈8分别对一级叶轮的轮毂和第二叶轮的轮毂形成浮动密封配合。
[0011]在改变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设置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密封间隙,不仅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保证泵效率,而且还能保证相邻部件之间的磨损情况,使各部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0012]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第二浮动密封圈和第三浮动密封圈的断面均为L形,L形的脚部或肩部与对应的所述泵体、所述联接件、所述泵盖配合,L形的肩部或脚部与对应的压板配合,使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第二浮动密封圈和第三浮动密封圈限位在对应的压板分别与所述泵体、所述联接件、所述泵盖形成的空间中。
[0013]对应的所述压板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泵体、所述联接件、所述泵盖上,用于对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第二浮动密封圈和第三浮动密封圈进行限位。压板分别对各自的密封圈进行径向限位,轴向限位则由泵体、联接件和泵盖上的密封槽的外径或内径来控制。
[0014]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形成一级泵腔,所述联接件和所述泵盖形成二级泵腔,所述联接件上设置涡流形状的涡流流道。联接件中设蜗状流道,相较于直角形流道,可以使液体更顺滑地流入二级泵腔,减少涡的产生,防止液体因为涡的产生消耗动能,继而减少了液体由联接件进入二级叶轮时的水力损失,提高整体效率。
[0015]所述联接件上设置机械密封装配腔,所述机械密封装配腔内设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装配腔与所述涡流流道连通,用于使所述机械密封润滑冷却。
[0016]为了方便拆卸,所述二级叶轮的轮毂的外壁上设置拆卸槽。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相背离设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形成的轴向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减轻作用于轴承上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离心泵的使用寿命;2、减小浮动挡圈与泵盖之间的间隙,减少泄露,并且不会因减小间隙而使叶轮、泵盖、泵体及联接件的相应部位产生磨损,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3、联接件中设蜗状流道,相较于直角形流道,可以使液体更顺滑地流入二级泵腔,减少涡的产生,防止液体因为涡的产生消耗动能,继而减少了液体由联接件进入二级叶轮时的水力损失,提高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联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中F

F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5]实施例:如图1

6所示,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1,联接件2,设置在泵体内、并依次轴向设置的一级叶轮3和二级叶轮4,设置在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的泵盖5,所述一级叶轮3与所述泵体1配合,所述二级叶轮4与所述联接件2配合。
[0026]本技术方案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在于:所述一级叶轮3上的第一口环31与所述泵体1配合,所述二级叶轮4上的第二口环41与所述联接件2配合,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轮毂32和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轮毂42与所述泵盖5配合,所述一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朝向泵体)与所述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朝向联接件)相背离设置。
[0027]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效果体现在:
[0028]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相背离设置,使得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的转动方向相互反向(即相反),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转动形成的轴向力方向相反,能够相互抵消,则抵消后的轴向力大为减少,甚至可以忽略,大为减轻作用于轴承上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离心泵的使用寿命。
[002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联接件,设置在泵体内、并依次轴向设置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设置在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的泵盖,所述一级叶轮与所述泵体配合,所述二级叶轮与所述联接件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口环与所述泵体配合,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口环与所述联接件配合,所述一级叶轮上的第一轮毂和所述二级叶轮上的第二轮毂与所述泵盖配合,所述一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与所述二级叶轮的进水口的方向相背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的第一口环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第一浮动密封圈,所述二级叶轮的第二口环与所述联接件之间设置第二浮动密封圈,所述一级叶轮的第一轮毂和所述二级叶轮的第二轮毂与所述泵盖之间设置第三浮动密封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与所述泵体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第二浮动密封圈与所述联接件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第三浮动密封圈与所述叶轮的轮毂之间的间隙为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密封圈、第二浮动密封圈和第三浮动密封圈的断面均为L形,L形的脚部或肩部与对应的所述泵体、所述联接件、所述泵盖配合,L形的肩部或脚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未顶王师夏轲邹志敏卢威兴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