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75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式多级离心泵,其包括电机外壳、叶轮壳体、电机、转动轴和叶轮,电机安装于电机外壳内,转动轴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轴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叶轮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初层架体和底盖,顶盖与电机外壳连接,转动轴依次穿置于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顶层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叠加架体设置为至少一个,叠加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初层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所有叶轮均与转动轴连接,借由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的依次叠加使得所有叶轮呈间隔开地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具有安装紧凑、结构简单且安装准确的优点。结构简单且安装准确的优点。结构简单且安装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多级离心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0003]水泵包括驱动装置和叶轮,叶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在实际的安装中,一般将叶轮是设置成三级,无论叶轮设置成多少级,当需要将叶轮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时,都需要将叶轮逐一安装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有些叶轮的之间间距过小,就会造成干涉,有些叶轮之间的间距过大,就会导致后面的叶轮完全没有安装的空间,故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立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紧凑、结构简单且安装准确的立式多级离心泵。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包括电机外壳、叶轮壳体、电机、转动轴、叶轮和包覆于转动轴外的轴套组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轴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叶轮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初层架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机外壳连接,所述转动轴依次穿置于所述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所述顶层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述叠加架体设置为至少一个,所述叠加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述初层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有所述叶轮均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借由所述顶层架体、所述叠加架体和所述初层架体的依次叠加使得所有所述叶轮呈间隔开地安装,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套的上方,所述第二轴套对应所述顶层架体,所述第三轴套对应所述叠加架体和所述初层架体。
[0007]较佳地,所述顶层架体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板、第一横向支撑板和第一上支撑底盘,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连接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的内侧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外的包覆壳上。
[0008]具体地,所述顶层架体还包括至少两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呈间隔开设置。
[0009]具体地,所述顶盖设有底部阶梯结构,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设有与所述底部阶梯结构配合的第一钩体结构。
[0010]较佳地,所述叠加架体包括第二纵向支撑板、第二横向支撑板和第二上支撑底盘,
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顶层架体或位于上方的叠加架体连接,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底盘连接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板,所述第二上支撑底盘的内侧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外的包覆壳上。
[0011]具体地,所述叠加架体还包括至少两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上支撑底盘通过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呈间隔开设置。
[0012]具体地,所述顶层架体或者位于上方的叠加架体设有连接阶梯结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板设有与所述连接阶梯结构配合的第二钩体结构。
[0013]较佳地,所述初层架体包括第三纵向支撑板和第三横向支撑板,所述第三纵向支撑板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叠加架体连接,所述第三纵向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横向支撑板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底盖连接。
[0014]较佳地,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透气孔。
[0015]较佳地,所述电机外壳处设有通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立式多级离心泵通过将电机外壳、叶轮壳体、电机、转动轴、轴套组件和叶轮等结合在一起,电机安装于电机外壳内,转动轴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轴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叶轮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初层架体和底盖,顶盖与电机外壳连接,转动轴依次穿置于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顶层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叠加架体设置为至少一个,叠加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初层架体内安装有一叶轮,所有叶轮均与转动轴连接,借由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的依次叠加使得所有叶轮呈间隔开地安装,换句话说,由于设置了呈叠置设置的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能够对齐对应的叶轮形成一外壳结构,利用外壳结构的约束,这样就能够避免相邻叶轮之间出现过于紧凑或距离过远的现象,从而使得叶轮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凑以及排列有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提高安装的准确度,而且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均呈开放设置并通过一次叠加形成封闭叶轮的结构,从而提高安装的便利性,轴套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第一轴套设于初层架体的上方,第二轴套对应顶层架体,第三轴套对应初层架体,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的设置能够配合各个架体,整体实现装配紧凑,减少整体的装配误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式多级离心泵的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在隐藏外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在隐藏外盖和接线盘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展示了本技术的立式多级离心泵100,其包括电机外壳1、叶轮壳体2、电机3、转动轴4、叶轮5和包覆于转动轴4外的轴套组件6,电机外壳1整体呈圆柱状结构,叶轮壳体2整体呈圆柱状结构,电机3安装于电机外壳1内,转动轴4安装于电机3的输
出端,转动轴4在电机3的驱动下转动,叶轮壳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21、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初层架体25和底盖24,顶盖21与电机外壳1连接,转动轴4依次穿置于顶盖21、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和初层架体25,顶层架体22内安装有一叶轮5,叠加架体23设置为至少一个,叠加架体23内安装有一叶轮5,初层架体25内安装有一叶轮5,所有叶轮5均与转动轴4连接,借由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和初层架体25的依次叠加使得所有叶轮5呈间隔开地安装,换句话说,由于设置了呈叠置设置的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和初层架体25,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和初层架体25能够对齐对应的叶轮5形成一外壳结构,利用外壳结构的约束,这样就能够避免相邻叶轮5之间出现过于紧凑或距离过远的现象,从而使得叶轮5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凑以及排列有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提高安装的准确度,而且顶层架体22、叠加架体23和初层架体25均呈开放设置并通过一次叠加形成封闭多个叶轮5的结构,从而提高安装的便利性。轴套组件6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轴套61、第二轴套62和第三轴套63,第一轴套61设于第二轴套62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叶轮壳体、电机、转动轴、叶轮和包覆于转动轴外的轴套组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轴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叶轮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初层架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机外壳连接,所述转动轴依次穿置于所述顶盖、顶层架体、叠加架体和初层架体,所述顶层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述叠加架体设置为至少一个,所述叠加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述初层架体内安装有一所述叶轮,所有所述叶轮均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借由所述顶层架体、所述叠加架体和所述初层架体的依次叠加使得所有所述叶轮呈间隔开地安装,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套的上方,所述第二轴套对应所述顶层架体,所述第三轴套对应所述叠加架体和所述初层架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架体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板、第一横向支撑板和第一上支撑底盘,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连接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的内侧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外的包覆壳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架体还包括至少两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上支撑底盘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春
申请(专利权)人:锐斯达流体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