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及逆施楼板的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77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及逆施楼板的纠偏方法,包括:支护结构,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支护结构的内侧浇筑形成有首道环梁;设置于逆施楼板的远离逆施楼板的原位的一侧的反力桁架,包括同向设置且搁置于首道环梁的多根桁架梁,桁架梁沿逆施楼板的偏移方向设置,相邻两桁架梁之间连接有连系梁,多根桁架梁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梁,承压梁通过锚固件安装于支护结构的内侧,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与逆施楼板之间形成安装间隙;以及用于推抵逆施楼板以令逆施楼板复位的顶推装置,设置于安装间隙且安装于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建筑工程的基坑采用逆施楼板且先施工的零层楼板位置产生偏移后,无法与其下方的地下结构对接的问题。构对接的问题。构对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及逆施楼板的纠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及逆施楼板的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在一些建筑工程的基坑采用逆施楼板施工方法,所以,在基坑中仅施工了环冠梁、转换梁、墙柱及零层板结构时,在施工零层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移现象,导致零层板与其下方的地下结构对接存在较大的难度。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及逆施楼板的纠偏方法,以解决在建筑工程的基坑采用逆施楼板且先施工的零层楼板位置产生偏移后,无法与其下方的地下结构对接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包括:
[0006]支护结构,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支护结构的内侧浇筑形成有首道环梁;
[0007]设置于逆施楼板的远离逆施楼板的原位的一侧的反力桁架,包括同向设置且搁置于首道环梁的多根桁架梁,桁架梁沿逆施楼板的偏移方向设置,相邻两桁架梁之间连接有连系梁,多根桁架梁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梁,承压梁通过锚固件安装于支护结构的内侧,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与逆施楼板之间形成安装间隙;以及
[0008]用于推抵逆施楼板以令逆施楼板复位的顶推装置,设置于安装间隙且安装于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
[0009]进一步的,桁架梁的一端与承压梁之间连接有斜撑梁。
[0010]进一步的,桁架梁包括同向设置的两根上弦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连接有腹杆,两根上弦杆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下弦杆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0011]进一步的,承压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承压梁的位置分别与上弦杆和下弦杆相对应,承压梁的远离支护结构的一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限位翼缘,每一根桁架梁的两上弦杆插设于一承压梁的两限位翼缘且固接于承压梁的侧面,每一根桁架梁的两下弦杆插设于另一承压梁的两限位翼缘且固接于承压梁的侧面。
[0012]进一步的,桁架梁的另一端的端面安装有端板,顶推装置与桁架梁安装于端板且压抵于逆施楼板,端板的远离桁架梁的一侧连接有支撑于顶推装置的承托板。
[0013]进一步的,承托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上翻形成有挡板,顶推装置设置于承托板的相对两侧的挡板之间。
[0014]进一步的,支护结构为灌注桩。
[0015]进一步的,顶推装置为千斤顶。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的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于逆施楼板的远离逆施楼板的原位的一侧设置的反力桁架,将反力桁架搁置于逆施楼板所在基坑内的首道环梁上,使得反力桁架的桁架梁沿逆施楼板的偏移方向设置;
[0018]于多根桁架梁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梁,并将承压梁通过锚固件安装于支护结构的内侧,使得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与逆施楼板之间形成安装间隙;
[0019]于安装间隙中设置顶推装置,并将顶推装置安装于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
[0020]顶推装置沿偏移方向的反方向推抵逆施楼板以令逆施楼板复位。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利用基坑内已施工的支护结构、首道环梁安装反力桁架,并利用顶推装置将逆施楼板沿偏移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逆施楼板的原设计位置,使得逆施楼板的偏移位置得以纠正,以便在后续施工中与其下方的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对接。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力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桁架梁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桁架梁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包括:支护结构1、反力桁架2和顶推装置3。
[0030]其中,支护结构1为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的多根灌注桩。支护结构1的内侧浇筑形成有首道环梁11。首道环梁于支护结构之间连接有内支撑。
[0031]反力桁架2设置于逆施楼板4的远离逆施楼板4的原位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逆施楼板为零层楼板。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零层楼板朝向左上方向偏移,零层楼板的原设计位置为右下方的位置。
[0032]反力桁架2包括多根桁架梁21、连系梁22和承压梁23。
[0033]在本实施例中,多根桁架梁21同向设置,且多根桁架梁21搁置于首道环梁的顶部。参阅图3所示,桁架梁通过梁箍连接于桁架梁。每一根桁架梁21沿逆施楼板4的偏移方向设置。相邻两桁架梁21之间连接有连系梁22。多根桁架梁21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梁23。承压梁23通过锚固件231安装于支护结构1的内侧。多根桁架梁21的另一端与逆施楼板4之间形成安装间隙A。
[0034]顶推装置3设置于安装间隙A且安装于多根桁架梁21的另一端。顶推装置3用于推抵逆施楼板4以令逆施楼板4沿偏移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逆施楼板的原位(即设计位置),进而使得逆施楼板在后续施工中与其下方的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对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顶推装置3为大吨位的液压千斤顶。
[0036]本专利技术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利用基坑内已施工的支护结构、首道环梁安装反力桁架,并利用顶推装置将逆施楼板沿偏移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逆施楼板的原设计位置,使得逆施楼板在后续施工中与其下方的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对接。
[003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桁架梁为空间桁架,为箱形钢梁。
[0038]具体的,桁架梁21包括上弦杆211、下弦杆212、腹杆213和加固杆。
[0039]上弦杆211、下弦杆212的数量分别为两根。上弦杆与下弦杆同向设置。两根上弦杆211同向设置。两根下弦杆212同向设置。上弦杆211与下弦杆212之间连接有腹杆213。两根上弦杆211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下弦杆212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0040]桁架梁21的一端与承压梁23之间连接有斜撑梁24。具体的,上弦杆的端部与承压梁23之间连接有斜撑梁24。下弦杆的端部与承压梁23之间连接有斜撑梁24。
[0041]在本实施例中,承压梁2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承压梁23的位置分别与上弦杆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结构,沿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支护结构的内侧浇筑形成有首道环梁;设置于逆施楼板的远离逆施楼板的原位的一侧的反力桁架,包括同向设置且搁置于首道环梁的多根桁架梁,桁架梁沿逆施楼板的偏移方向设置,相邻两桁架梁之间连接有连系梁,多根桁架梁的一端连接有承压梁,承压梁通过锚固件安装于支护结构的内侧,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与逆施楼板之间形成安装间隙;以及用于推抵逆施楼板以令逆施楼板复位的顶推装置,设置于安装间隙且安装于多根桁架梁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桁架梁的一端与承压梁之间连接有斜撑梁。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桁架梁包括同向设置的两根上弦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连接有腹杆,两根上弦杆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下弦杆之间连接有加固杆。4.根据权利要求3的逆施楼板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承压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承压梁的位置分别与上弦杆和下弦杆相对应,承压梁的远离支护结构的一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限位翼缘,每一根桁架梁的两上弦杆插设于一承压梁的两限位翼缘且固接于承压梁的侧面,每一根桁架梁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军华张洋裴文博姚文山刘鑫坤刘飞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