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52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S1、原料秤选:根据待生产的复合碳源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称重,并调配成合适浓度的溶液,并将调配好的原料添加到添料顶桶内部;S2、添料混合:通过循环底泵将添料顶桶内部原料进行以雾状的形式添加中心混合桶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雾化喷头与强气流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雾化后的各类原料凝结液化的过程中便可以进行初步混合,同时通过中心混合桶内部各组件的辅助,使中心混合桶内部液化滴落的混合液会被高速转动的送风桨叶重新打散并继续通过高速气流进行混合,使各类原料凝结和打散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复合碳源内部各液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率。内部各液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率。内部各液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碳源生产
,具体为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碳源主要成分是食品级葡萄糖和其他物质的复配,可以作为替代醋酸钠投入到污水处理当中,增加污水处理速度与效果,复合碳源犹为重要的是污水处理效果,要好于传统处理剂,出水水源颜色更清澈,且无刺激性气味,在复合碳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复合碳源生产设备;但是目前复合碳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采用直接将液体原料添加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受原料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使得各类原料进行长时间搅拌才能进行有效混合,同时受混合罐自身结构的限制,使得混合管每次只能进行定量复合碳源的加工,进而降低了复合碳源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复合碳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采用直接将液体原料添加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受原料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使得各类原料进行长时间搅拌才能进行有效混合,同时受混合罐自身结构的限制,使得混合管每次只能进行定量复合碳源的加工,进而降低了复合碳源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秤选:根据待生产的复合碳源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称重,并调配成合适浓度的溶液,并将调配好的原料添加到添料顶桶内部;S2、添料混合:通过循环底泵将添料顶桶内部原料进行以雾状的形式添加中心混合桶内部,并通过中心混合桶内部的强气流对雾化后的原料进行搅动运输,以实现原料的快速混合;S3、液化回流:通过收集U型管对中心混合桶内部原料进行引导,并使流动的混合水雾在混合侧网和混合平网的拦截下重新液化,从而实现复合碳源混合物的收集;S4、转运存放:通过收集横桶对液化后的复合碳源混合物进行临时存放,并通过加热和螺旋网板的搅动去除混合液中的气泡,并在混合物从排料底管底部排出后通过收集桶进行收集,并存放到恒温车间以待后续的取用;S5、分装储存:将加工完成的复合碳源添加到分装设备内,通过分装设备将复合碳源装入密封容器中,并将分装完成的复合碳源进行收集存放,从而完成复合碳源的全部加工。
[0005]优选的,所述复合碳源由以下成分组成:糖类混合物15

25%,甲醇50

70%,无机盐0.5

1%,纤维素1

1.5,生物酶1

1.5%,消
泡剂1

3%,水10

20%。
[0006]优选的,所述糖类混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盐为磷盐、钾盐、钠盐、镁盐、钾盐和钙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酶为复合蛋白酶和复合脂肪酶的混合物。
[0007]优选的,所述中心混合桶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收集U型管;所述中心混合桶顶部设置有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用于将各类液体原料添加到中心混合桶内部,并通过强气流对雾化的原料进行高效混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复合碳源的混合效率;所述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包括上料泵、添料顶桶、上料顶管、上料下管、雾化喷头、中部安装细架、凝结中块、安装侧槽、回流侧板、导流侧杆、支撑底架、驱动电机、送风桨叶、收集底槽、循环底泵、导液细管、喷淋头、辅助电机、旋转竖轴、混合侧网、混合平网、驱动底桨、限位圆框、旋转刮环、牵引绳和转动悬桨;所述中心混合桶顶端边部通过管道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上料泵,所述上料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上料泵顶端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添料顶桶,所述添料顶桶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上料顶管,所述上料泵底部对应中心混合桶内侧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上料下管,所述上料下管末端底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中心混合桶内侧中部对应雾化喷头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中部安装细架,所述中部安装细架中部嵌入安装有凝结中块,所述凝结中块外侧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安装侧槽,所述安装侧槽内侧顶部嵌入安装有回流侧板,所述安装侧槽内侧底部固定嵌入安装有导流侧杆;所述中心混合桶内侧底部焊接有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顶端对应支撑底架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送风桨叶;所述中心混合桶底端对应支撑底架底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收集底槽,所述收集底槽底部一侧对应中心混合桶外侧位置处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底泵,所述循环底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循环底泵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液细管,所述导液细管顶端对应中心混合桶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喷淋头;所述收集U型管一侧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辅助电机输出轴底部对应收集U型管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竖轴,所述旋转竖轴外侧对应收集U型管内部位置处等距套接有混合侧网,所述旋转竖轴外侧对应混合侧网底部位置处等距均匀套接有驱动底桨;所述收集U型管另一侧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框,所述收集U型管顶端边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刮环,所述限位圆框顶端中部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外侧对应旋转刮环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悬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了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通过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复合碳源的混合过程,通过雾化喷头与强气流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雾化后的各类原料凝结液化的过程中便可以进行初步混合,同时通过中心混合桶内部各组件的辅助,使中心混合桶内部液化滴落的混合液会被高速转动的送风桨叶重新打散并继续通过高速
气流进行混合,使各类原料凝结和打散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复合碳源内部各液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率;同时通过混合侧网和混合平网可对混合后的雾状混合物进行快速拦截,从而使雾状混合物可以快速凝结成液体并沿收集U型管内壁滑落以便于收集,并且通过旋转刮环可对收集U型管末端内壁上凝结的水汽进行刮拭收集,进而有效的防止复合碳源在收集U型管内部残留积累,同时通过牵引绳和转动悬桨也可为气流中残留的微量复合碳源液珠提供附着点,进而有效的防止了复合碳源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碳源生产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整个复合碳源加工过程中各类原料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因此也将原料持续的向中心混合桶内部进行添加,提高了复合碳源加工过程的流畅性,提升了复合碳源的生产效率。
[0009]2.设置了辅助气流循环机构,通过辅助气流循环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复合碳源加工过程中的气流循环,通过升降滑板和配重滑块的升降对收集U型管内部的气压进行动态调节,使收集U型管内部的气压可以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确保了中心混合桶和收集U型管内部复合碳源加工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循环顶盒和循环内箱对添料顶桶内部温度和中心混合桶顶部的温度进行调节,有效的防止了原料添加过程中中心混合桶内部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正常加工的进行,同时也为中心混合桶内部的雾状混合物提供额外的凝结点,进一步优化了复合碳源的加工过程。
[00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秤选:根据待生产的复合碳源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称重,并调配成合适浓度的溶液,并将调配好的原料添加到添料顶桶(302)内部;S2、添料混合:通过循环底泵(315)将添料顶桶(302)内部原料进行以雾状的形式添加中心混合桶(1)内部,并通过中心混合桶(1)内部的强气流对雾化后的原料进行搅动运输,以实现原料的快速混合;S3、液化回流:通过收集U型管(2)对中心混合桶(1)内部原料进行引导,并使流动的混合水雾在混合侧网(320)和混合平网(321)的拦截下重新液化,从而实现复合碳源混合物的收集;S4、转运存放:通过收集横桶(501)对液化后的复合碳源混合物进行临时存放,并通过加热和螺旋网板(504)的搅动去除混合液中的气泡,并在混合物从排料底管(511)底部排出后通过收集桶进行收集,并存放到恒温车间以待后续的取用;S5、分装储存:将加工完成的复合碳源添加到分装设备内,通过分装设备将复合碳源装入密封容器中,并将分装完成的复合碳源进行收集存放,从而完成复合碳源的全部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碳源由以下成分组成:糖类混合物15

25%,甲醇50

70%,无机盐0.5

1%,纤维素1

1.5%,生物酶1

1.5%,消泡剂1

3%,水10

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混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盐为磷盐、钾盐、钠盐、镁盐、钾盐和钙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酶为复合蛋白酶和复合脂肪酶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混合桶(1)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收集U型管(2);所述中心混合桶(1)顶部设置有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3),用于将各类液体原料添加到中心混合桶(1)内部,并通过强气流对雾化的原料进行高效混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复合碳源的混合效率;所述喷雾式循环混合机构(3)包括上料泵(301)、添料顶桶(302)、上料顶管(303)、上料下管(304)、雾化喷头(305)、中部安装细架(306)、凝结中块(307)、安装侧槽(308)、回流侧板(309)、导流侧杆(310)、支撑底架(311)、驱动电机(312)、送风桨叶(313)、收集底槽(314)、循环底泵(315)、导液细管(316)、喷淋头(317)、辅助电机(318)、旋转竖轴(319)、混合侧网(320)、混合平网(321)、驱动底桨(322)、限位圆框(323)、旋转刮环(324)、牵引绳(325)和转动悬桨(326);所述中心混合桶(1)顶端边部通过管道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上料泵(301),所述上料泵(301)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上料泵(301)顶端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添料顶桶(302),所述添料顶桶(302)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上料顶管(303),所述上料泵(301)底部对应中心混合桶(1)内侧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上料下管(304),所述上料下管(304)末端底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305);所述中心混合桶(1)内侧中部对应雾化喷头(305)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中部安装细架(306),所述中部安装细架(306)中部嵌入安装有凝结中块(307),所述凝结中块(307)外侧
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安装侧槽(308),所述安装侧槽(308)内侧顶部嵌入安装有回流侧板(309),所述安装侧槽(308)内侧底部固定嵌入安装有导流侧杆(310);所述中心混合桶(1)内侧底部焊接有支撑底架(311),所述支撑底架(311)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12),所述驱动电机(312)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驱动电机(312)输出轴顶端对应支撑底架(311)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送风桨叶(313);所述中心混合桶(1)底端对应支撑底架(311)底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收集底槽(314),所述收集底槽(314)底部一侧对应中心混合桶(1)外侧位置处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底泵(315),所述循环底泵(315)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循环底泵(315)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液细管(316),所述导液细管(316)顶端对应中心混合桶(1)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喷淋头(317);所述收集U型管(2)一侧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318),所述辅助电机(318)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辅助电机(318)输出轴底部对应收集U型管(2)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竖轴(319),所述旋转竖轴(319)外侧对应收集U型管(2)内部位置处等距套接有混合侧网(320),所述旋转竖轴(319)外侧对应混合侧网(320)底部位置处等距均匀套接有驱动底桨(322);所述收集U型管(2)另一侧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框(323),所述收集U型管(2)顶端边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刮环(324),所述限位圆框(323)顶端中部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牵引绳(325),所述牵引绳(325)外侧对应旋转刮环(324)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悬桨(3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料顶桶(302)底端通过支撑杆与中心混合桶(1)顶部支撑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喷头(305)均朝向中心混合桶(1)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回流侧板(309)为倒三角形结构,所述导流侧杆(310)顶部设置有导流细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化型复合碳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311)底部对应驱动电机(312)外侧位置处设置有隔离防护罩,所述喷淋头(317)位于送风桨叶(313)顶部和凝结中块(307)中间,所述混合侧网(320)和驱动底桨(322)侧面与收集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婷婷张凤光吴嘉韵许丁元陈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莲立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