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改良成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19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2
提供了制备味道改良成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约100℃至约300℃下加热小米谷粒约2分钟至约30分钟;b)用溶剂处理所述小米谷粒以获得提取物;和c)回收所述提取物,用作味道改良成分。改良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味道改良成分


[0001]本公开涉及使用小米制备味道改良成分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味道改良成分。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包含所述味道改良成分的香料组合物和消费品以及所述味道改良成分在消费品中的用途,例如在改善消费品的口感和/或掩盖消费品的异味和/或减少或消除消费品中的涩味感觉和/或改善消费品的甜度中的用途。
[0002]背景
[0003]广泛使用用于改良消费产品(即口服用于摄取或吐出的产品,例如食品、饮料、糖食、口腔护理产品等)的味道的化合物。它们本身不向消费品添加香味,但它们提供期望的辅助益处,例如增强的口感和/或甜度或掩蔽其他成分的不期望的特征,例如被认为包含非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的产品的无吸引力的独特味道和质地。例如,由豆科植物如大豆或豌豆制成的产品显示出描述为草香、豆香、青香、壤香、坚果香和/或苦味的风味特征。
[0004]另外,对于食品和饮料工业而言,涩味是一个常见且代价高昂的问题。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2004)将涩味定义为由于暴露于例如明矾和单宁这样物质而导致上皮收缩、拉伸或褶皱的感觉复合体。人们认为,涩味分子与唾液蛋白反应,尤其是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和糖蛋白,这些蛋白质和糖蛋白充当天然润滑剂,例如粘蛋白,导致它们沉淀和聚集,且由此产生的润滑性缺失导致粗糙、“砂纸”或与口腔涩味相关的干燥感。
[0005]涩味可以固有地存在于消费品中。最常见的实例为某些消费品(例如茶、葡萄酒、酸奶)和植物蛋白(例如大豆和豌豆蛋白)中的涩味。存在许多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虽然会引起涩味,但它们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这些化合物包括例如类黄酮、多酚、肽、矿物质或萜烯。由于添加了某些成分,例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肽或抗氧化剂,所以涩味也可能被引入消费品。所有这些成分均可以用作添加剂,以改善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性或出于营养的原因,但它们也可能带有涩味、不希望的口感和/或异味的感觉。
[0006]目前避免消费品中的涩味或异味的解决方案限于添加糖、盐、调味剂、辛香料等。这类尝试基本上提供了对涩味或异味的干扰,并隐藏或压倒了消费品中存在的所需的香料组分。出于与健康和身心健康相关的原因,相对近期的趋势在于减少或消除食物中的如盐或糖基本成分,以及增加使用功能性成分和营养保健食品,这也增加了对新的掩味或口感调节技术的需求。还希望通过添加本身不是标准香料成分的材料来减少或消除涩味和异味,并改善口感特性,也就是说,它们不具有所需的味道,如果有的话,适合作为香料成分,但在低浓度下使用时可以减少或消除涩味和异味,并改善口感特性。
[0007]口感(或“口腔感觉”)是指由食品和饮料或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组合物在口中体验或感受到的物理感觉。口感可以指与舌头、口腔顶部、牙齿、牙龈或喉咙接触的质地。口感被视为与味道/香味不同,但被视为对一个人相对于其他食品对某些食品的享受或偏好具有同等乃至更大的影响。用于描述感知的感觉的典型口感描述符包括酸度(金属味、柑橘味、嫩感)、密度(紧密、通气)、干度(干燥、焦糊)、颗粒感(颗粒状、粉状、尘状、粒状、白垩味)、胶粘度(耐嚼、坚韧)、硬度(松脆、柔软)、厚重感(饱满、沉重)、刺激性(刺痛感、蛰刺
感)、口腔涂覆感(油腻、黄油状)、粗糙度(磨砂、有纹理)、滑爽(粘糊、粘稠)、平滑度(光滑感、天鹅绒感)、均匀度(均匀、不均匀)和粘度(浓郁、轻薄)。
[0008]在糖替代物的情况下,与它们替代的糖相比,它们赋予的味道可以呈现不同的暂时性特征、香味特征或适应行为,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例如,天然和合成的高强度甜味剂(HIS)的甜味通常比由糖(甜味、短链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产生的甜味起效更慢且持续时间更长,所述高果糖玉米糖浆称作糖的替代物,并且这可以改变包含它们的可食用组合物的味道平衡。这可能产生不平衡的暂时性味觉特征。除了暂时性差异之外,高强度甜味剂通常还表现出比糖更低的最大响应;异味,包括苦味、金属味、清凉味、涩味、甘草样味道和/或甜味,其在反复品尝时减少。
[0009]如本文所用,术语“高强度甜味剂”包括任意合成甜味剂或自然界中发现的甜味剂,其可以是单独或组合形式的未加工的、提取的、纯化的或任意其他形式。高强度甜味剂是比蔗糖甜许多倍(约30倍和以上,例如100

800倍和以上)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例如,三氯蔗糖比蔗糖甜约600倍,比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约30倍,比阿斯巴甜甜约160

200倍,且比索马汀(thaumatin)甜约2000倍。
[0010]高强度甜味剂的其他实例是乙酰磺胺酸钾、纽甜、糖精、swingle和甜叶菊提取物(包括酶促和化学改性的甜叶菊提取物)、单糖基化、二糖基化和多糖基化甜菊醇化合物,例如莱鲍迪苷A(下文称作“Reb A”)、莱鲍迪苷B、莱鲍迪苷C、莱鲍迪苷D、莱鲍迪苷E和莱鲍迪苷F,化学和酶促改性的甜菊苷,例如US2007082102中公开的转葡糖基化甜糖苷。甜菊醇糖苷的其他实例是莱鲍迪苷G、莱鲍迪苷X和莱鲍迪苷H和莱鲍迪苷M。
[0011]Swingle(也称作罗汉果(LHG)提取物或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提取物)包含各种天然来源的萜烯糖苷,特别是各种罗汉果苷,包括罗汉果苷IV、罗汉果苷V、赛门苷I和11

氧代罗汉果苷V,其赋予高强度甜味。
[0012]其中,天然甜味剂例如甜叶菊提取物由于近期朝向天然产品的趋势而变得受欢迎。
[0013]然而,所有高强度甜味剂都具有异味形式的不期望的余味,例如甘草样余味和/或持久的甜味。在Reb A的特定情况下,其采取不期望的持久甜味和甘草样余味的组合的形式。这种余味降低了期望的糖样甜味,因此有效地掩蔽可食用组合物中的不期望的味道或异味是消费者接受许多可食用组合物的关键。
[0014]因此,仍然需要提供为天然的和/或适合于素食者的味道改良成分,即“更清洁的标签”,同时改善消费品的口感、掩蔽异味和/或改善甜度。
[0015]概述
[001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制备味道改良成分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约100℃至约300℃下加热小米谷粒约2分钟至30分钟;b)用溶剂处理所述小米谷粒以获得提取物;和c)回收所述提取物,用作味道改良成分。
[0017]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掩蔽由消费品组合物或添加剂赋予的感知到的涩味和不期望的异味的方法包括向所述消费品或添加剂中添加约1ppm至约1000ppm的烘焙的小米味道改良提取物的步骤。
[0018]在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消费品组合物包含消费品基质、至少一种赋予
不期望的异味或涩味的组分和约1ppm至约1000ppm的烘焙的小米味道改良提取物。
[0019]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香料组合物包含特征性香料;和包含烘焙的小米提取物的味道改良组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制备味道改良成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约100℃至约300℃下加热小米谷粒约2分钟至30分钟;b.用溶剂处理所述小米谷粒以获得提取物;和c.回收所述提取物,用作味道改良成分。2.掩蔽由消费品组合物或添加剂赋予的感知到的涩味和不期望的异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消费品或添加剂中添加约1ppm至约1000ppm的烘焙的小米味道改良提取物的步骤。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消费品包括饮料。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饮料为碳酸化的。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存在于所述消费品组合物或添加剂中的烘焙的小米味道改良提取物的量为约1ppm至约10ppm。6.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饮料包含一种或多种甜味剂。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甜味剂选自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塔格糖、阿卢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甜菊醇糖苷、罗汉果苷、甜叶菊、三叶苷、甜茶苷、阿斯巴甜、爱德万甜、龙舌兰糖浆、乙酰磺胺酸钾(AceK)、高果糖玉米糖浆、纽甜、糖精、三氯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淀粉糖浆、罗汉果提取物、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柚皮苷、糖醇纤维二糖、阿洛酮糖和环己基氨基磺酸盐。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甜菊醇糖苷选自莱鲍迪苷A、莱鲍迪苷B、莱鲍迪苷C、莱鲍迪苷D、莱鲍迪苷E、莱鲍迪苷F、莱鲍迪苷G、莱鲍迪苷H、莱鲍迪苷I、莱鲍迪苷J、莱鲍迪苷K、莱鲍迪苷L、莱鲍迪苷M、莱鲍迪苷N、莱鲍迪苷O、杜克苷A、杜克苷B、甜茶苷、柚皮苷二氢查耳酮、甜菊苷及其混合物。9.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罗汉果苷选自罗汉果黄素II、罗汉果黄素I、11

O

罗汉果苷II(I)、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奇华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