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15645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活性胺的分子结构以N原子为核心连接三组相同的活性基团,上述结构包含有多酯基,在基料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将其与夺氢型光引发剂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光固化效率,且具有低气味、低迁移性的特点。低迁移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固化领域,涉及一种活性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引发剂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有一定吸光能力,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能后,产生能够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碎片,这些活性碎片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按照引发机理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按照产生自由基的方式不同,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又可分为裂解型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光引发剂;其中,夺氢型光引发剂经常与胺助引发剂一起使用。
[0003]CN108350295B公开了一种水性UV可固化喷墨油墨,其包含:a)水性介质;b)光引发剂;c)包含至少两个硫醇基的硫醇化合物;d)包含具有烯属不饱和可聚合基团的聚合物、低聚物或单体的聚合物颗粒;和e)任选的着色剂;为了进一步增加光敏性,另外含有共引发剂,共引发剂的合适实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叔脂族胺,如甲基二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三乙胺和N

甲基吗啉;第二类,芳族胺,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戊酯、4

(二甲基氨基)苯甲酸2

正丁氧基乙酯、苯甲酸2

(二甲基氨基)乙酯、4

(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和4

(二甲基氨基)苯甲酸2

乙基己酯;第三类,(甲基)丙烯酸酯化的胺,如(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烷基酯或N

吗啉代烷基

(甲基)丙烯酸酯;上述胺助引发剂在与夺氢型光引发剂混合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活性不足、易迁移、气味大等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4]因此,开发一种在与夺氢型光引发剂混合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固化活性、低迁移性、低气味的活性胺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活性胺的分子结构以N原子为核心连接三组相同的活性基团,上述结构包含有多酯基,在基料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将其与夺氢型光引发剂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光固化效率,且具有低气味、低迁移性的特点。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胺,所述活性胺的分子通式如下式a所示;
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C1‑
C4的烷基,例如C1、C2、C3或C4的烷基。
[0007]本专利技术上述活性胺作为助引发剂应用于光固化组合物中,与夺氢型光引发剂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光固化效率,且具有低气味、低迁移性的特点。
[0008]优选地,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甲基或乙基。
[0009]优选地,所述活性胺的外观为白色固体。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胺为白色固体,便于使用。
[0011]优选地,所述活性胺选自如下分子结构: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活性胺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乙醇胺、式b化合物和甲醇钠混合,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过程中将生成的乙醇去除;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C1‑
C4的烷基;(2)待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分步降温重结晶,固液分离,得到所述活性胺。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胺的制备方法以三乙醇胺和上述式b化合物为原料,以甲醇钠为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式a所示活性胺。
[0014]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并保持较高的收率及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反应过程中需及时将反应生成的乙醇排出到反应体系外,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操作方式,目标活性胺的收率可达91%以上,且产物组成简单,提纯操作方便。相反,当反应过程中不将反应生成的乙醇去除时,基本不发生酯交换反应,无法得到目标产物。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反应体系简单,后处理过程中无需蒸发脱溶,提纯操作简单,且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收率和纯度,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应用。
[0016]优选地,步骤(1)所述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85℃

90℃,例如86℃、87℃、88℃或89℃等。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酯交换反应的温度在上述范围内,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并获得高的目标产物收率;当温度过低时,反应时间偏长,反应效率变低;当温度过高时,所得产品的颜色偏暗。
[0018]优选地,步骤(1)中三乙醇胺与式b化合物的摩尔量之比为1:(3.2

3.5),例如1:
3.3或1:3.4等。
[0019]优选地,步骤(1)中三乙醇胺与甲醇钠的摩尔量之比为1:(0.05

0.15),例如1:0.06、1:0.07、1:0.08、1:0.09、1:0.1、1:0.11、1:0.12、1:0.13或1:0.14等。
[0020]优选地,步骤(1)中三乙醇胺、式b化合物及甲醇钠的摩尔量之比为1:(3.2

3.5):(0.05

0.15),例如1:3.3:0.1等。
[0021]本专利技术中,物料配比在上述范围内,其有利于得到较高的目标产物收率。
[0022]优选地,步骤(1)中将生成的乙醇去除的方法包括抽真空去除乙醇,优选反应过程中一直抽真空。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为保证反应进行并获得高的目标产物收率,需在反应进行过程中一直保持抽真空状态,及时去除反应生成的乙醇。
[0024]优选地,步骤(1)所述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时间为4h

10h,例如5h、6h、7h、8h或9h等。
[0025]优选地,步骤(2)所述分步降温重结晶的方法包括:待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第一次降温,加入醇溶清,之后第二次降温,析出固体。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待反应结束后,其后处理操作简单,通过分步降温重结晶即可实现产物提纯,目标产物的纯度可达98.5%及以上。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次降温至55℃

65℃,例如56℃、57℃、58℃、59℃、60℃、61℃、62℃、63℃或64℃等。
[0028]优选地,所述加入醇溶清的醇选自甲醇和/或乙醇,优选甲醇。
[0029]优选地,所述第二次降温至5℃

10℃,例如6℃、7℃、8℃或9℃等。
[0030]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分步降温重结晶过程中,第一次降温至55℃

65℃,并加入无水甲醇,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无水甲醇将反应产物溶解至澄清;之后第二次降温至5℃

10℃,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目标产物冷却结晶,从而析出白色固体,经固液分离,淋洗,干燥,得到所述活性胺,上述提纯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
[0031]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后还包括淋洗,优选采用甲醇淋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胺的分子通式如下式a所示;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C1‑
C4的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性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胺的外观为白色固体;所述活性胺选自如下分子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乙醇胺、式b化合物和甲醇钠混合,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过程中将生成的乙醇去除;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C1‑
C4的烷基;(2)待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分步降温重结晶,固液分离,得到所述活性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85℃

9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三乙醇胺与式b化合物的摩尔量之比为1:(3.2

3.5);步骤(1)中三乙醇胺与甲醇钠的摩尔量之比为1:(0.05

0.1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生成的乙醇去除的方法包括抽真空去除乙醇;步骤(1)所述升温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时间为4h

10h。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锋史明明张齐董月国郭淼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