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551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加热器、水泵、电池冷却器、散热器、三通电磁阀;动力电池的一端依次连接加热器和水泵,电池冷却器和散热器并联后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分别连接三通电磁阀的其中两口,三通电磁阀的最后一口连接动力电池的另一端;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截止阀和耦合旁路;压缩机、蒸发器、截止阀和冷凝器依次循环连接,上耦合旁路并联在蒸发器的两端,并流经电池冷却器。本公开使得动力电池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范围,发挥最优性能,保证整车续航、安全及热平衡。安全及热平衡。安全及热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热管理主要分为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空调系统热管理三大部分,其中动力电池热管理是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核心部分。
[0003]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逐渐提升、快充时间缩短、用户体验改善三大趋势决定对热管理需求的逐渐增加,需要通过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实现加热、散热功能,确保动力电池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发挥最优性能,并确保整车温度场的热平衡,进而消除潜在热失控风险。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电池热管理的控制精准度不足,无法对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控制,导致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能够解决电池管理控制精度不足,导致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降低的问题。
[0006]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
[0008]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加热器、水泵、电池冷却器、散热器、三通电磁阀;
[0009]所述动力电池的一端依次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水泵,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散热器并联后一端连接所述水泵,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的其中两口,所述三通电磁阀的最后一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另一端;
[0010]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截止阀和耦合旁路;
[0011]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冷凝器依次循环连接,上所述耦合旁路并联在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并流经所述电池冷却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旁路设有旁通电磁阀,所述旁通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耦合旁路的通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还包括风扇装置、储水装置,所述风扇装置位于所述散热器一侧,所述风扇装置用于鼓动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器;
[0014]所述储水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0016]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
[0017]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本公开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8]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运行参数,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
[0019]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内部温度T0,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工作场景,所述工作场景包括低温充电场景、高温充电场景和放电场景;
[0020]若所述动力电池处于所述低温充电场景,则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
[0021]若所述动力电池处于所述高温充电场景或所述放电场景,则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和/或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冷。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内部温度T0,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工作场景,包括:
[0023]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状态;
[0024]其中,充电状态下:
[0025]若所述内部温度T0低于第一目标温度T1,则所述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充电场景;
[0026]若所述内部温度T0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温度T2,则所述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充电场景;
[0027]T2大于T1。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T1的取值范围为0

5℃;所述第二目标温度T2的取值范围为30℃

40℃。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充电场景包括低温慢充场景和低温快充场景;
[0030]在所述低温慢充场景下,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包括:
[0031]当所述内部温度T0低于第三目标温度T3时,则启动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电池阀导通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通过加热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内的换热介质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
[0032]当所述内部温度TO大于或等于第四目标温度T4时,则关闭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电池阀断开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停止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
[0033]其中,T4大于T3;
[0034]在低温快充场景下,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包括:
[0035]当所述内部温度T0低于第三目标温度T3时,则启动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电池阀导通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通过加热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
[0036]当所述内部温度TO大于或等于第五目标温度T5时,则关闭所述加热器,所述三通电池阀断开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停止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
[0037]其中,T5大于T3,且T5小于T4。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和/或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冷,包括:
[0039]若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大于或等于第六目标温度T6,则启动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或所述散热器,所述电池冷却器或所述散热器通过冷却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内的换热介质向所述动力电池供冷;
[0040]若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大于或等于第七目标温度T7,则启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耦合旁路向所述电池冷却器供冷,所述电池冷却器向所述动力电池供冷;
[0041]其中,T7大于或等于T6。
[0042]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本公开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或本公开所述的控制方法。
[0043]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44]本公开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两部分,其中电池循环回路具有加热器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具有散热器和电池冷却器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制冷循环回路能够利用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为动力电池提供较强的冷却能力,使动力电池能够在任意应用场景中始终维持在最佳工作范围,发挥最优性能,保证整车续航、安全及热平衡。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8]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0049]1、动力电池;2、加热器;3、水泵;4、电池冷却器;5、散热器;6、三通电磁阀;7、压缩机;8、冷凝器;9、蒸发器;10、截止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加热器、水泵、电池冷却器、散热器、三通电磁阀;所述动力电池的一端依次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水泵,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散热器并联后一端连接所述水泵,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的其中两口,所述三通电磁阀的最后一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另一端;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截止阀和耦合旁路;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冷凝器依次循环连接,上所述耦合旁路并联在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并流经所述电池冷却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旁路设有旁通电磁阀,所述旁通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耦合旁路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还包括风扇装置、储水装置,所述风扇装置位于所述散热器一侧,所述风扇装置用于鼓动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器;所述储水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运行参数,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T0;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内部温度T0,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工作场景,所述工作场景包括低温充电场景、高温充电场景和放电场景;若所述动力电池处于所述低温充电场景时,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热;若所述动力电池处于所述高温充电场景或所述放电场景时,控制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和/或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向所述动力电池供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内部温度T0,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工作场景,包括: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状态;其中,充电状态下:若所述内部温度T0低于第一目标温度T1,则所述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充电场景;若所述内部温度T0大于或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姚朝华韩友国郝思越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