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41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3
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涉及一种外挂墙板连接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节点包括固定式承重上节点和耗能下节点,固定式承重上节点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上钢梁和外挂墙板,耗能下节点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下钢梁和外挂墙板;耗能下节点和固定式承重上节点分别通过预埋在外挂墙板内的预埋件与外挂墙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连接,可以自适应地满足于多强度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墙板对变形及耗散能量的需求,且具备制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挂墙板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我国加速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生产和安装技术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然而,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配套外墙技术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主体结构的发展不同步显得尤为突出,使得建筑外墙成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的瓶颈。
[0003]目前广泛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外挂墙板通常具备质量大、刚度强等特点,在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钢结构主体与外挂墙板个体的相对变形和位移相差悬殊,且装配式钢结构主体与外挂墙板之间的刚度不相容可能会加剧墙板连接节点的失效。多次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地震作用下外挂墙板是结构体系中极易产生损伤的部位,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产生节点损坏、墙板脱落/坍塌等结构风险,必然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从提升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运营期间的抗震柔韧性出发,急需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装配式钢结构的外挂墙板研发具备结构简单、可自适应变形等优点的高性能连接节点,进而利用外挂墙板为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提供的有效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既有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存在的不足,现提出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连接,可以自适应地满足于多强度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墙板对变形及耗散能量的需求,且具备制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包括固定式承重上节点和耗能下节点,固定式承重上节点设置在耗能下节点的上方,固定式承重上节点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上钢梁和外挂墙板,耗能下节点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下钢梁和外挂墙板;耗能下节点和固定式承重上节点分别通过预埋在外挂墙板内的预埋件与外挂墙板连接;
[0007]所述预埋件由预埋内板、预埋外板和数个预埋筋构成,预埋筋两端分别与预埋内板和预埋外板垂直焊接;
[0008]所述耗能下节点由H形板一体化冷弯成型,H形板由中部水平的滑动限位板和滑动限位板两侧对称的竖向的双弧形耗能侧板构成,滑动限位板分别和双弧形耗能侧板中部垂直,双弧形耗能侧板上与滑动限位板连接处的上边、下边分别开有弧形缺口,H形板中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向滑动限位板的同侧水平折弯,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的上部相对水平弯折并焊接形成抗弯支撑板,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的下部相对水平弯折形成两个连接固定板,两个连接固定板上开有通孔;两个连接固定板的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滑动限位板的中心设置有水平的长圆孔;耗能下节点中滑动限位板与预埋件的预埋外板通过高强螺栓
连接,预埋外板内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螺栓垫板,预埋外板内侧与高强螺栓采用焊接连接,预埋外板外侧和滑动限位板内侧之间的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内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滑动限位板外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外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本专利技术耗能下节点为激光切割钢板后,通过冷弯弯折并焊接接口制作而成的,滑动限位板上设置的长圆孔与预埋件连接,螺栓在长圆孔内滑动释放外挂墙板变形。所述双弧形耗能侧板根据设计优化得到,利于钢板发生面外弯曲屈服且不会产生较大应力集中。所述抗弯支撑板为钢板弯折后构成的槽型连接,在为节点提供面外抗弯承载力的同时可以承受竖向地震作用。
[0009]所述固定式承重上节点由连接角钢和加强肋板构成,两个加强肋板分别设置在连接角钢的两侧、且加强肋板分别与连接角钢的水平肢和竖向肢垂直固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耗能连接节点具备制作方式便捷、构造简单、更换方便等优点,有利于实现装配式外挂墙板连接体系的工业化生产。
[0012]2.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耗能连接节点具备耗能形式多样化和地震强度自适应的技术优点,节点自身可根据地震作用的强度等级自动选择对应的工作模式:当结构侧向位移小于节点屈服位移时,节点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外挂墙板参与结构受力;结构侧向位移大于节点屈服位移后,螺栓滑动释放外挂墙板与结构的相对变形;结构侧向位移进一步增大时,节点进入塑性耗能阶段,利用外挂墙板参与结构受力的同时保护外挂墙板免受破坏。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满足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不同变形与位移需求,进而能够提高外挂墙板对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抗震贡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中连接节点整体安装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中连接节点中预埋件4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实施例中H形板一体化冷弯成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弯折位置;
[0016]图4为实施例中H形板一体化冷弯成型后的耗能下节点5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实施例中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包括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和耗能下节点5,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设置在耗能下节点5的上方,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上钢梁1和外挂墙板3,耗能下节点5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下钢梁2和外挂墙板3;耗能下节点5和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分别通过预埋在外挂墙板3内的预埋件4与外挂墙板3连接;
[0020]所述预埋件4由预埋内板40、预埋外板41和数个预埋筋42构成,预埋筋42两端分别与预埋内板40和预埋外板41垂直焊接;
[0021]所述耗能下节点5由H形板一体化冷弯成型,H形板由中部水平的滑动限位板50和
滑动限位板50两侧对称的竖向的双弧形耗能侧板51构成,滑动限位板50分别和双弧形耗能侧板51中部垂直,双弧形耗能侧板51上与滑动限位板50连接处的上边、下边分别开有弧形缺口,H形板中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向滑动限位板50的同侧水平折弯,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的上部相对水平弯折并焊接形成抗弯支撑板52,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的下部相对水平弯折形成两个连接固定板53,两个连接固定板53上开有通孔;两个连接固定板53的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滑动限位板50的中心设置有水平的长圆孔54;耗能下节点5中滑动限位板50与预埋件4的预埋外板41通过高强螺栓连接,预埋外板41内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螺栓垫板,预埋外板41内侧与高强螺栓采用焊接连接,预埋外板41外侧和滑动限位板50内侧之间的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内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7,滑动限位板50外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外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8;本实施方式耗能下节点5为激光切割钢板后,通过冷弯弯折并焊接接口制作而成的,滑动限位板50上设置的长圆孔54与预埋件4连接,螺栓在长圆孔54内滑动释放外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冷弯成型式新型自适应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包括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和耗能下节点(5),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设置在耗能下节点(5)的上方,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上钢梁(1)和外挂墙板(3),耗能下节点(5)连接装配式钢结构的下钢梁(2)和外挂墙板(3);耗能下节点(5)和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分别通过预埋在外挂墙板(3)内的预埋件(4)与外挂墙板(3)连接;所述预埋件(4)由预埋内板(40)、预埋外板(41)和数个预埋筋(42)构成,预埋筋(42)两端分别与预埋内板(40)和预埋外板(41)垂直焊接;所述耗能下节点(5)由H形板一体化冷弯成型,H形板由中部水平的滑动限位板(50)和滑动限位板(50)两侧对称的竖向的双弧形耗能侧板(51)构成,滑动限位板(50)分别和双弧形耗能侧板(51)中部垂直,双弧形耗能侧板(51)上与滑动限位板(50)连接处的上边、下边分别开有弧形缺口,H形板中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向滑动限位板(50)的同侧水平折弯,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的上部相对水平弯折并焊接形成抗弯支撑板(52),两个双弧形耗能侧板(51)的下部相对水平弯折形成两个连接固定板(53),两个连接固定板(53)上开有通孔;两个连接固定板(53)的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滑动限位板(50)的中心设置有水平的长圆孔(54);耗能下节点(5)中滑动限位板(50)与预埋件(4)的预埋外板(41)通过高强螺栓连接,预埋外板(41)内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螺栓垫板,预埋外板(41)内侧与高强螺栓采用焊接连接,预埋外板(41)外侧和滑动限位板(50)内侧之间的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内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7),滑动限位板(50)外侧高强螺栓上设置有外侧聚四氟乙烯滑移垫片(8);所述固定式承重上节点(6)由连接角钢(60)和加强肋板(61)构成,两个加强肋板(61)分别设置在连接角钢(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致张文元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