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540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包括:开设在土体周面的环形密封槽,土体内插设若干排水板,若干排水板的顶部位于土体上方,且若干排水板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连通装置,位于同一行的若干连通装置依次连通设置,位于土体一侧的连通装置为封闭设置,位于土体另一侧的连通装置连通设置有真空装置,土体上方设置有包覆装置,包覆装置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且通过覆土密封,真空装置的输出端贯穿包覆装置与连通装置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真空预压基础上,采用堆场原位脱水技术,大幅度减少了运输重量,减少了运输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排水板采用的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工程实施后排水板自然降解,不产生塑料垃圾,实现了绿色环保技术效果。实现了绿色环保技术效果。实现了绿色环保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是涉及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吹填淤泥陆造陆工程、江河湖泊清淤污泥固化环境治理工程中,经常采用真空预压方式处理;现有的真空预压系统中在进行抽水的过程中,由于将土体中的水分抽出,导致整体体积下,使得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对土体顶部的排水板和连通装置产生压力,同时因为现有的真空预压系统中的管道连接是直接采用插接,就可能会导致连通装置与排水板的脱离,造成土壤被吸附到真空管道内,造成真空发生装置的损坏。
[0003]因此,亟需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包括:开设在土体周面的环形密封槽,所述土体内插设若干排水板,若干所述排水板的顶部位于所述土体上方,且若干所述排水板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连通装置,位于同一行的若干所述连通装置依次连通设置,位于所述土体一侧的所述连通装置为封闭设置,位于所述土体另一侧的所述连通装置连通设置有真空装置,所述土体上方设置有包覆装置,所述包覆装置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环形密封槽内且通过覆土密封,所述真空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包覆装置与所述连通装置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排水板包括抽水壳体,所述抽水壳体位于所述土体上方,所述抽水壳体顶面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连通装置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抽水壳体内腔连通,所述抽水壳体底面等间距连通设置有若干抽水管的一端,若干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固接有底板,若干所述抽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阴极板和阳极板,所述阴极板侧面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抽水管的另外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抽水孔,所述阴极板和所述阳极板外壁包覆设置有无纺布。
[0007]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通筒,所述连通筒的底部与所述抽水壳体连通,所述连通筒的顶部与所述连通装置连通,所述抽水壳体顶部固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限位环的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抽水壳体设置在所述限位环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连通装置包括连通壳体,所述连通壳体的底面连通设置有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内壁与所述连通筒外壁滑动接触,所述矩形壳体外壁与所述限位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壳体内腔与所述连通壳体内腔连通,所述连通壳体底面固接有插接环,所述矩形壳体设置在所述插接环内,所述矩形壳体底面固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底面与所述抽水壳体顶面抵接,所述插接环两相对外壁分别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连通壳体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外螺纹管的一端,所述外螺纹管
的另一端内壁固接有连接管,所述外螺纹管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管,相邻两所述连通装置的两所述连接管通过软管连通,所述软管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外壁上,所述挤压管内壁与所述软管外壁抵接。
[0009]优选的,所述包覆装置包括土工布和塑料膜,所述土工布和塑料膜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环形密封槽内且通过覆土密封。
[0010]优选的,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土工布和所述塑料膜与位于所述土体边缘的所述软管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抽水壳体、底板、抽水管、连通筒、限位环和阴极板由可降解塑料基体35

45份、纤维化芦苇粉40

45份,相容剂和润滑剂5

8份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阴极板内添加有纳米炭黑粉10

15份。
[0013]优选的,所述阳极板设置为不锈钢纤维布。
[0014]优选的,所述土体内添加有500

800g/m3粉煤灰和300

500g/m3铁矿渣粉。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在真空预压基础上,采用堆场原位脱水技术,大幅度减少了运输重量,减少了运输成本,设置的排水板横间距为50

100cm,列间距30

50cm,设置的连通装置可以将同一行上的排水板进行连接,同时加强了排水板与连通机构之间连接强度,设置的包覆装置起到了密封的效果,辅助真空装置对土体进行真空排水。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连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1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土体;2、环形密封槽;3、抽水壳体;4、抽水管;5、底板;6、阴极板;7、阳极板;8、进水孔;9、抽水孔;10、无纺布;11、连通筒;12、限位环;13、连通壳体;14、矩形壳体;15、插接环;16、橡胶环;17、螺栓;18、外螺纹管;19、连接管;20、挤压管;21、软管;22、土工布;23、塑料膜;24、真空泵;25、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参照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包括:开设在土体1周面的环
形密封槽2,土体1内插设若干排水板,若干排水板的顶部位于土体1上方,且若干排水板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连通装置,位于同一行的若干连通装置依次连通设置,位于土体1一侧的连通装置为封闭设置,位于土体1另一侧的连通装置连通设置有真空装置,土体1上方设置有包覆装置,包覆装置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密封槽2内且通过覆土密封,真空装置的输出端贯穿包覆装置与连通装置连通。
[0025]本专利技术是在真空预压基础上,采用堆场原位脱水技术,大幅度减少了运输重量,减少了运输成本,本专利技术中排水板采用的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工程实施后排水板自然降解,不产生塑料垃圾,实现了绿色环保技术效果。设置的排水板横间距为50

100cm,列间距30

50cm,设置的连通装置可以将同一行上的排水板进行连接,同时加强了排水板与连通机构之间连接强度,设置的包覆装置起到了密封的效果,辅助真空装置对土体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土体(1)周面的环形密封槽(2),所述土体(1)内插设若干排水板,若干所述排水板的顶部位于所述土体(1)上方,且若干所述排水板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连通装置,位于同一行的若干所述连通装置依次连通设置,位于所述土体(1)一侧的所述连通装置为封闭设置,位于所述土体(1)另一侧的所述连通装置连通设置有真空装置,所述土体(1)上方设置有包覆装置,所述包覆装置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环形密封槽(2)内且通过覆土密封,所述真空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包覆装置与所述连通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包括抽水壳体(3),所述抽水壳体(3)位于所述土体(1)上方,所述抽水壳体(3)顶面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连通装置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抽水壳体(3)内腔连通,所述抽水壳体(3)底面等间距连通设置有若干抽水管(4)的一端,若干所述抽水管(4)的另一端固接有底板(5),若干所述抽水管(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阴极板(6)和阳极板(7),所述阴极板(6)侧面开设有若干进水孔(8),所述抽水管(4)的另外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抽水孔(9),所述阴极板(6)和所述阳极板(7)外壁包覆设置有无纺布(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通筒(11),所述连通筒(11)的底部与所述抽水壳体(3)连通,所述连通筒(11)的顶部与所述连通装置连通,所述抽水壳体(3)顶部固接有限位环(12),所述限位环(12)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限位环(12)的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抽水壳体(3)设置在所述限位环(12)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淤泥堆场原位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装置包括连通壳体(13),所述连通壳体(13)的底面连通设置有矩形壳体(14),所述矩形壳体(14)内壁与所述连通筒(11)外壁滑动接触,所述矩形壳体(14)外壁与所述限位环(1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壳体(14)内腔与所述连通壳体(13)内腔连通,所述连通壳体(13)底面固接有插接环(15),所述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士群陈丙法巫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