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补偿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83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热补偿温控器中,包括上接线片、下接线片、瓷芯柱、感温组件与热补偿组件,上、下接线片间隔套设于瓷芯柱的外壁上,感温组件与上接线片、下接线片电连接,瓷芯柱内设有瓷柱腔,瓷柱腔内夹持有感温管,感温管通过导线与热补偿组件相连;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感温组件与上、下接线片电连接,热补偿组件的与感温组件抵接,通过设置的热补偿组件实现感温组件与发热源的连通,且热补偿组件可监测发热源的升温情况,对热补偿组件进行加热,将加热源的温度传递至感温组件,实现发热源与双金属片的温升同步,感温管通过夹持组件活动嵌设于瓷芯柱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热效率不同的感温管,因此,本设计不仅组装成本低,而且使用配置灵活度较高。灵活度较高。灵活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补偿温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器,属于温控器
,尤其涉及一种热补偿温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温控器一般包括电子式温控器、液压式温控器以及采用记忆金属温控器,其中以记忆金属为感温驱动元件的温控器,一般包括双金属动作片、接电片、弹性触片和安装杆,双金属动作片接收的温升导致其形变突跳,带动与其联动的弹性触片切断与接电片的电连接,双金属动作片的温度下降后恢复初始形态,从而使弹性触片重新接通与接电片的电路连接。
[0003]由于温控器中的双金属片是通过检测其周边空气或物件中的温度来作为判断指标的,温控器在工作中其双金属动作片与发热源没有直接接触,发热源的温度变化通过导热部件实现与双金属动作片的温度传导,这样就导致了发热源与双金属动作片的温升存在异步,双金属动作片的临界触发时点始终存在滞后性;为了降低触发滞后性以提高温控器的灵敏度,通常的做法是在温控器内增加热补偿元件,通过热补偿元件对双金属动作片提供额外的温升;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具有感温棒的温控器,此类温控器的感温棒固定在温控器本体中,其感温棒由金属棒体和设于棒体内的镍棒组成。虽然该设计能够提供额外的温升,但其仍然具有以下缺陷:采用此结构的温控器组装成本高,而且不能根据需求灵活配置不同的感温棒。
[0004]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温控器组装成本高,感温棒配置不够灵活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组装成本较低,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配置的一种热补偿温控器。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热补偿温控器,所述热补偿温控器包括上接线片、下接线片、瓷芯柱、感温组件与热补偿组件;所述上接线片与下接线片间隔套设于瓷芯柱的外壁上;所述感温组件包括上簧片、定触片与双金属片;所述热补偿组件包括安装筒、导线与导热片,所述瓷芯柱的底部开设有瓷柱腔,所述安装筒嵌设于瓷柱腔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片套设于瓷芯柱的外壁上,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双金属片电连接;所述安装筒内通过夹持组件活动连接有感温管,所述感温管与导热片通过瓷芯柱内部的导线相连接。
[0007]所述上接线片套设于瓷芯柱上部的外壁上,所述下接线片套设于瓷芯柱中部的外壁上;所述上簧片、定触片与双金属片均套设于瓷芯柱的外壁上,所述上簧片的固定端顶面
与上接线片的底面电连接,所述上簧片自由端的端头呈台阶状向外延伸;所述定触片间隔设置于上簧片的下方,所述双金属片间隔设置于定触片的下方。
[0008]所述导热片位于下接线片与双金属片之间的区域,所述导热片的自由端顶面与双金属片的自由端底面电连接,所述导热片的固定端底面与下接线片的顶面电连接,所述导热片上覆盖有导热材料。
[0009]所述安装筒内,沿着安装筒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活动连接有至少两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片与滑块,所述夹持片呈弧形,夹持片弧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嵌设于滑槽内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片的外弧端与感温管的外壁相抵触。
[0010]所述上簧片的下方设置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靠近瓷芯柱的一端铆接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上固定连接有触点支架的一端,所述触点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簧片上;所述动触片与上簧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一端与动触片的中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错开动触片的中部与上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定触片的活动端上铆接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电连接;所述上簧片与双金属片之间活动连接有联动栓,所述联动栓为纺锤型,所述联动栓的上端活动穿设于动触片与上簧片自由端的端头,所述联动栓的下端活动穿设于双金属片的自由端。
[0011]所述定触片与双金属片之间的瓷芯柱上夹设有第一绝缘磁环,所述双金属片与导热片之间的瓷芯柱上夹设有第二绝缘磁环。
[0012]所述瓷芯柱的顶端卡扣有压板,所述压板的自由端连接有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的调压端子抵接于上簧片上。
[0013]所述感温管与安装筒之间设置有保温屏蔽层,所述保温屏蔽层贴设于安装筒的内壁上。
[0014]所述感温管的内部形成有中空感温腔,所述感温腔内填充有集热材料。
[0015]所述热补偿温控器还包括套设于感温管上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螺旋加热管、温度感应器与外部加热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热补偿温控器中,包括上接线片、下接线片、瓷芯柱、感温组件与热补偿组件,上、下接线片间隔套设于瓷芯柱的外壁上,感温组件上接线片和下接线片电连接,瓷芯柱内设有瓷柱腔,瓷柱腔内夹持有感温管,感温管通过导线与热补偿组件相连;该设计在应用时,瓷芯柱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上接线片以及下接线片,瓷芯柱的外壁上设有感温组件,感温组件与上接线片、下接线片电连接,瓷芯柱上设有热补偿组件,热补偿组件的与感温组件抵接,能通过设置的热补偿组件实现感温组件与发热源的连通,且设置的热补偿组件可监测发热源的升温情况,对热补偿组件中的热量传递部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将加热源的温度传递至感温组件处,实现发热源与双金属片的温升同步,感温管通过夹持组件活动嵌设于瓷芯柱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热效率不同的感温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灵活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组装成本低,而且使用配置灵活度较高。
[0017]2、本专利技术一种热补偿温控器中,安装筒内沿着安装筒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连接至少两组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片与滑块,夹持片呈弧形,弧形两端均固
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嵌设于滑槽内活动连接,夹持片的外弧端与感温管的外壁相抵触;该设计在应用时,将感温管卡设于夹持组件形成的夹持区域内,通过设置的至少两组夹持组件,能为感温管提供稳定的夹持能力,避免感温管在安装筒内出现晃动,影响其自身的实际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使用配置灵活,而且装配稳定性较高。
[0018]3、本专利技术一种热补偿温控器中,感温管与安装筒之间设置有保温屏蔽层,保温屏蔽层贴设于安装筒的内壁上,感温管的内部形成有中空感温腔,感温腔内填充有集热材料;该设计在应用时,感温管在被加热到与发热源的温度一致后,可对感温管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其温度急剧下降,影响双金属片的触发精度,而集热材料能保证感温管在被加热时,使其内外温度不发生剧烈的变化,影响双金属片的临界触发的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感温效果稳定,而且感温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感温组件、热补偿组件与夹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感温管被剖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补偿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补偿温控器包括上接线片(3)、下接线片(4)、瓷芯柱(5)、感温组件(23)与热补偿组件(24);所述上接线片(3)与下接线片(4)间隔套设于瓷芯柱(5)的外壁上;所述感温组件(23)包括上簧片(2)、定触片(11)与双金属片(14);所述热补偿组件(24)包括安装筒(10)、导线(18)与导热片(12),所述瓷芯柱(5)的底部开设有瓷柱腔(51),所述安装筒(10)嵌设于瓷柱腔(51)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片(12)套设于瓷芯柱(5)的外壁上,所述导热片(12)与所述双金属片(14)电连接;所述安装筒(10)内通过夹持组件(25)活动连接有感温管(9),所述感温管(9)与导热片(12)通过瓷芯柱(5)内部的导线(1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补偿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线片(3)套设于瓷芯柱(5)上部的外壁上,所述下接线片(4)套设于瓷芯柱(5)中部的外壁上;所述上簧片(2)、定触片(11)与双金属片(14)均套设于瓷芯柱(5)的外壁上,所述上簧片(2)的固定端顶面与上接线片(3)的底面电连接,所述上簧片(2)自由端的端头呈台阶状向外延伸;所述定触片(11)间隔设置于上簧片(2)的下方,所述双金属片(14)间隔设置于定触片(1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补偿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12)位于下接线片(4)与双金属片(14)之间的区域,所述导热片(12)的自由端顶面与双金属片(14)的自由端底面电连接,所述导热片(12)的固定端底面与下接线片(4)的顶面电连接,所述导热片(12)上覆盖有导热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热补偿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0)内,沿着安装筒(10)的内壁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活动连接有至少两组夹持组件(25);所述夹持组件(25)包括夹持片(6)与滑块(7),所述夹持片(6)呈弧形,夹持片(6)弧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嵌设于滑槽(20)内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片(6)的外弧端与感温管(9)的外壁相抵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琴琴王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