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483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实时RTS改正数和广播星历,生成实时精密星历;步骤二:基于基准站、观测站和实时精密星历,采用PPP方法,估计得到实时高精度对流层延迟;步骤三:根据流动站的概略位置,基于多基准站,利用步骤二得到的高精度实时对流层延迟,采用插值或高程归算的方法,得到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网络RTK精度低的问题;具有在短距离大高差情形下提高网络RTK精度的优点。精度的优点。精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短距离大高差NRTK(netwrok real

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网络RTK)中,由于卫星和接收机轨道误差、钟差、电离层误差已通过双差消除或削弱,而大高差环境下,对流层差异较大,因此对流层延迟是主要的误差源;已有的RTK对流层延迟处理方法有两种:(1)忽略;(2)采用对流层延迟模型改正;如前所述,对流层差异较大,采用忽略的方法只会将对流层延迟残余误差引入观测方程,造成精度较差或无法得到固定解(现有技术在短距离大高差可能无法得到固定解,或得到固定解但精度低于10cm或更差)。采用高精度的对流层延迟模型改正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计算出残余对流层延迟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对流层延迟模型一般有两种,分别为经验对流层延迟模型和基于实测气象参数的对流层延迟模型;经验对流层延迟模型精度较低,实测气象参数的对流层模型依赖地表实测气象参数;明显地,在没有实测气象观测时,对流层延迟精度较低;因此,开发一种在没有实测气象观测时、提高对流层延迟精度的短距离大高差网络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为一种基于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精密单点定位)的短距离大高差网络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通过提高对流层延迟精度,在短距离大高差情形下提高网络RTK精度,解决网络RTK精度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实时RTS改正数和广播星历,生成实时精密星历;步骤二:基于基准站、观测站和实时精密星历,采用PPP方法,估计得到实时高精度对流层延迟;步骤三:根据流动站的概略位置,基于多基准站,利用步骤二得到的高精度实时对流层延迟,采用插值或高程归算的方法,得到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PPP方法估计得到实时高精度对流层延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PPP无电离层组合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方程为:
ꢀꢀ
(1)
ꢀꢀ
(2)
其中,
ꢀꢀ
(3)上式(1)、(2)、(3)中:P3和 L3分别为无电离层组合伪距和相位观测值;为卫星与测站之间的几何距离;和分别为接收机和卫星钟差;为对流层延迟,和分别为宽巷和窄巷波长。和分别为无电离层相位硬件延迟和无电离层伪距硬件延迟,为光速, 和分别为两个波段对应的频率值;和为两个频率码硬件延迟,和为两个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参数;和为无电离层组合伪距和相位误差;线性化后对应的误差方程为
ꢀꢀ
(4)其中, (5)
ꢀꢀ
(6)
ꢀꢀ
(7)上式(5)、(6)、(7)中:P3和 L3表示无电离层组合的伪距和相位观测值;为卫星与测站之间的几何距离;为光速;为接收机钟差;为对流层延迟;为窄项波长;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表示接收机的坐标初始值; 表示卫星i的坐标;为对流层延迟投影函数;为接收机坐标改正数;为天顶对流层延迟改正数;为无电离层组合硬件延迟;以上符号中,上标表示卫星号,下标为0的均为该项初始值; 一般对对流层延迟中的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分别处理,其中静力学延迟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静力学延迟通常利用Sasstamonen模型计算
ꢀꢀꢀ
(8)上式(8)中:p为大气压;h为测站高;为纬度;静力学延迟中不准确的部分,大部分会被湿延迟参数吸收。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三中,采用高程归算方法得到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利用PPP方法可以得到各站天顶对流层延迟,一般认为,对流层延迟符合高程归算函数,如
ꢀꢀꢀ
(9)上式(9)中:,和为常数,需要事先估计,为对流层延迟,为对应的高程;
将各基准站天顶对流层延迟和高程h代入上式,得到上述式中的常数项,和等待估参数;任意高程h代入上式,即可得到此高程的天顶对流层延迟。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步骤三得到的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消除对流层延迟误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1:计算虚拟基准站对流层延迟;步骤32:计算虚拟基准站与基准站之间的双差(斜路径)对流层延迟;
ꢀꢀꢀ
(10)上式(10)中:为卫星s到基准站m的斜路径对流层延迟;为卫星s到基准站n的斜路径对流层延迟;为卫星k到基准站m的斜路径对流层延迟;为卫星k到基准站n的斜路径对流层延迟;步骤33:计算虚拟基准点处的双差伪距观测值和双差相位观测值:
ꢀꢀꢀ
(11)上式(11)中:和为双差伪距观测值和相位观测值;为虚拟基准站与基准站之间的双差(斜路径)对流层延迟;为双差星站几何距离;步骤34:计算虚拟基准站处的伪距和相位虚拟观测值;
ꢀꢀ
(12)上式(12)中:和为基准站伪距和相位观测值;和为虚拟基准站伪距和相位观测值;步骤35:将虚拟基准站精确坐标和虚拟观测值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即可采用常规RTK定位方法进行定位。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31中,计算虚拟基准站对流层延迟,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以流动站处概略坐标为虚拟基准站坐标;其次,确定虚拟基准站与基准站之间相对与卫星的双差星站距;
ꢀꢀꢀ
(13)上式(13)中:表示卫星s与测站m之间的几何距离;为双差星站几何距离;为卫星s到测站n之间的几何距离;再次,根据流动站处的高程,根据步骤三确定天顶对流层延迟,并利用映射函数,计算得到斜路径的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利用映射函数计算斜路径静力学延迟的公式为:
ꢀꢀꢀ
(14)上式(14)中:和为斜路径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和分别为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映射函数;和为天顶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短距离大高差环境是指:距离小于10km,高差大于100m。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与经验对流层模型相比,本方法采用PPP方法计算得到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精度更高;与基于实测气象参数对流层模型改正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实测气象观测;(2)网络RTK中,也会对站间对流层延迟进行估计,但估计得到的是相对对流层延迟模型;本方法估计得到的是绝对对流层延迟;绝对对流层延迟更能体现对流层延迟的变化规律(绝对对流层延迟可以反映站点对流层真正的变化,相对对流层延迟只能反映相对于基准站的相对变化;当基准站处本身的对流层延迟变化较大时,现有方法表达精度有限);(3)本专利技术的精度为厘米级,满足正常网络RTK服务的要求,且可以得到固定解;本专利技术采用PPP方法(采用PPP方法估计网络RTK对流层延迟),无需在基准站安装气象站,节省成本;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实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实时RTS改正数和广播星历,生成实时精密星历;步骤二:基于基准站、观测站和实时精密星历,采用PPP方法,估计得到实时高精度对流层延迟;步骤三:根据流动站的概略位置,基于多基准站,利用步骤二得到的高精度实时对流层延迟,采用插值或高程归算的方法,得到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PPP方法估计得到实时高精度对流层延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PPP无电离层组合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方程为:
ꢀꢀ
(1)
ꢀꢀ
(2)其中,
ꢀꢀ
(3)上式(1)、(2)、(3)中:P3和L3分别为无电离层组合伪距和相位观测值;为卫星与测站之间的几何距离;和分别为接收机和卫星钟差;为对流层延迟;和分别为宽巷和窄巷波长;和分别为无电离层相位硬件延迟和无电离层伪距硬件延迟;为光速;和分别为两个波段对应的频率值;和为两个频率码硬件延迟;和为两个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参数;和为无电离层组合伪距和相位误差;线性化后对应的误差方程为
ꢀꢀ
(4)其中,
ꢀꢀ
(5) (6)
ꢀꢀ
(7)上式(5)、(6)、(7)中:P3和L3表示无电离层组合的伪距和相位观测值;为卫星与测站之间的几何距离;为光速;为接收机钟差;为对流层延迟;为窄项波长;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表示接收机的坐标初始值;表示卫星i的坐标;为对流层延迟投影函数;为接收机坐标改正数;为天顶对流层延迟改正数;为无电离层组合硬件延迟;以上符号中,上标表示卫星号,下标为0的均为该项初始值;对对流层延迟中的静力学延迟和湿延迟分别处理,其中静力学延迟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静力学延迟通常利用Sasstamonen模型计算:
ꢀꢀꢀ
(8)上式(8)中:p为大气压;h为测站高;为纬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PP的短距离大高差NRTK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采用高程归算方法得到流动站处的对流层延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利用PPP方法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姚宜斌张琦彭文杰王鑫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