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学院专利>正文

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47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平战结合防空地下室,包括一体外开防护门、门体旋转支撑装置、门体启闭控制装置、门体机械闭锁机构以及通车桥装置;当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一体外开防护门卧置于门框外的行车道上,通车桥装置展开连接在一体外开防护门底端与门框之间,一体外开防护门与通车桥装置作为行车道的一部分用于通车;当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一体外开防护门与门框紧密配合且门体机械闭锁机构闭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防护密闭门作为汽车坡道或汽车平道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平时的使用,并且防护密闭效果较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限于防护密闭门,也可用于连通口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也可用于连通口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也可用于连通口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空地下室防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护密闭门是防空地下室工程的重要设备,起到平时利于生产生活,转换之后起到防护的作用,随着防空地下室工程的大力建设,防护密闭门的使用越来越多,是防空地下室工程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
[0003]目前,防空地下室工程所采用的用于平战结合汽车库的汽车坡道或汽车平道的防护密闭门一般为两种,一种为向外开启的双扇外平开式大门,参见图13和图14,平时大门向外开启,临战转换时关闭,常规程序进行胶泥嵌缝密闭、外侧防水层敷设及沙袋的堆砌;另一种为向内开启的双扇内平开式大门,参见图15和图16,平时大门向内开启,临战转换时关闭,常规程序进行胶泥嵌缝密闭、外侧防水层敷设及沙袋的堆砌。
[0004]上述防护设备虽然为广泛使用的技术,但明显地存在技术缺陷无法彻底解决,主要为:一、一般而言汽车坡道与防护密闭门之间有一定距离,可正常开启关闭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但有时当汽车坡道斜面紧邻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或者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设置于汽车坡道斜面中间时,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不能正常开启,需要在坡道上设置部分活动坡道,活动坡道面积、重量很大,既不利于平时汽车通行的使用,也会增大临战转换式的工作强度;二、在平面行车道区段,可设置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但其开启后需要占用一定的立体空间,汽车库内设置的消防设施随着消防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活给水、暖通管道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往往上部空间紧张,特别在隔墙处,因此在受部分设备管线影响,双扇外平开式防护密闭门不能开启至180度,汽车行车道两侧的停车位会废弃;三、在上述汽车坡道斜面紧邻防空地下室临战封堵洞口,或者防空地下室临战封堵洞口设置于汽车坡道斜面中间时,设置双扇内平开式防护密闭门可正常开启关闭,仅内侧设置一小型活动坡道即可,但因双扇内平开式防护密闭门向内开启,战时的外侧冲击力不能由门之间传递至门框,需要先传递至铰叶及闭锁机构再传递至现浇钢筋混凝土门框墙,用钢量较高、造价极高;上述两种常见防护密闭门用于汽车坡道斜面紧邻防护密闭门,或者防护密闭门设置于汽车坡道斜面中间时有一定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可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省空间、平站转换操作简单的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安装在墙体的门框处,包括安装在所述门框外侧的一体外开防护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底端安装有可旋转支撑在门框外底部墙体的门体旋转支撑装置,所述门框外顶部墙体上安装有与所述
一体外开防护门顶端连接的门体启闭控制装置,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有门体机械闭锁机构,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底端内侧与所述门框之间还设置有可展开或缩回的通车桥装置;
[0007]当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卧置于门框外的行车道上,所述通车桥装置展开连接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底端与门框之间,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通车桥装置作为行车道的一部分用于通车;当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门框紧密配合且所述门体机械闭锁机构闭锁。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底端的门体支撑座,所述门体支撑座朝向所述门框外下方延伸设置且底端安装有门体支撑转轴,所述门框外底部墙体上设有转轴沟槽,所述门体支撑转轴限位安装在所述转轴沟槽内。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启闭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门框外顶部墙体上的起重吊钩,所述起重吊钩上可拆卸安装有起重工具,所述起重工具位于行车道的上方,所述墙体上还安装有起重滑轮,所述起重工具上设置有起重绳,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顶端设置有起重门钩,所述起重绳绕过所述起重滑轮连接至所述起重门钩上。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起重工具为手拉葫芦或电动葫芦。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起重滑轮包括滑轮一与滑轮二,所述滑轮一安装在顶部墙体上与所述起重工具对应,所述滑轮二安装在所述门框上方的墙体上。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车桥装置包括底端铰接在所述门框上的通车桥板,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桥板滑槽,所述通车桥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桥板限位件,两所述桥板限位件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桥板滑槽内。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车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门体放置槽。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车道为汽车坡道或汽车平道。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的使用方法,当需要将一体外开防护门关闭时,包括如下步骤:
[0016]A1、首先,将门体启闭控制装置连接至卧置于行车道上的一体外开防护门上,然后操控门体启闭控制装置拉动一体外开防护门由卧置向上抬起;
[0017]A2、待一体外开防护门竖起到位与门框紧密配合后,在门内侧操作门体机械闭锁机构将一体外开防护门闭锁;
[0018]A3、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在门外进行胶泥嵌缝密闭、外侧防水层敷设及沙袋的堆砌。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一体外开防护门开启时,包括如下步骤:
[0020]B1、首先,将门外的沙袋、防水层及胶泥全部去除;
[0021]B2、然后在门外将门体启闭控制装置连接至一体外开防护门上,再在门内操作门体闭锁机构将一体外开防护门开锁;
[0022]B3、接着操控门体启闭控制装置放开一体外开防护门,一体外开防护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卧置在行车道上,作为行车道的一部分。
[00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体外开防护门为一扇门且为外开,向外开启放倒后直接卧置在汽车坡道上,作为汽车坡道的一部分,关闭时
直接将一体外开防护门向上拉起即可,开启与关闭不受汽车坡道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双扇外开平式大门相比,本方案中汽车可以直接在防护门上方通行,不再需要增设活动坡道,临战时也可快速操控防护门关闭,劳动强度低;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门是向下翻转放倒的,不再如现有技术中双扇外开平式大门一样占用大量立体空间,保证人防汽车库内具有较大的使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此外,与现有技术中双扇内开平式大门相比,本方案中的防护门为外开门,战时外侧的冲击力由门外侧传递至门框,其抗冲击效果较好,防护密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0024]本专利技术将防护密闭门作为汽车坡道或汽平道的一部分,简化了安装、转换程序,不仅有利于平时的使用,并且还提升了防护密闭效果,本专利技术不限于防护密闭门,也可用于连通口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
附图说明
[002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6]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安装在墙体的门框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门框外侧的一体外开防护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底端安装有可旋转支撑在门框外底部墙体的门体旋转支撑装置,所述门框外顶部墙体上安装有与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顶端连接的门体启闭控制装置,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有门体机械闭锁机构,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底端内侧与所述门框之间还设置有可展开或缩回的通车桥装置;当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卧置于门框外的行车道上,所述通车桥装置展开连接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底端与门框之间,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通车桥装置作为行车道的一部分用于通车;当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与所述门框紧密配合且所述门体机械闭锁机构闭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底端的门体支撑座,所述门体支撑座朝向所述门框外下方延伸设置且底端安装有门体支撑转轴,所述门框外底部墙体上设有转轴沟槽,所述门体支撑转轴限位安装在所述转轴沟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启闭控制装置包括在所述门框外顶部墙体上的起重吊钩,所述起重吊钩上可拆卸安装有起重工具,所述起重工具位于行车道的上方,所述墙体上还安装有起重滑轮,所述起重工具上设置有起重绳,所述一体外开防护门的顶端设置有起重门钩,所述起重绳绕过所述起重滑轮连接至所述起重门钩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工具为手拉葫芦或电动葫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式防护密闭门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清蛟刘娟王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