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菌幕的食用菌孢子制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65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菌幕的食用菌孢子制种技术。将具有内菌幕(蜜环菌、香菇、大球盖菇、双胞磨菇等)、外菌幕(草菇、竹荪、冬荪等)的子实体在即将开裂之时,采摘消毒放入无菌箱中,待菌幕破裂并让孢子弹射到有粘性的无菌水中、液体培养基中,或无菌滤纸上,形成孢子悬浮液,吸取(或挑取)适量的孢子接入液体三角瓶中,培养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菌幕的食用菌孢子制种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外菌幕的食用菌孢子制种技术,属于食用菌(包括药用菌)制种及种植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食用菌菌种的育种、制种和栽培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分离菌种:一是组织分离,即使用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属无性繁殖。优点:简便,能保持原菌株的特性。所获菌种不发生遗传重组等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遗传性较稳定,变异小或后代不易发生变异。因此生产上常采用此法。缺点:无性繁殖几代或多代后,菌种活力易退化,抗性下降,产量降低。二是孢子分离,即是采取子实体上成熟的有性孢子萌发培养成纯菌丝,再进一步培养成菌种的方法。属于有性繁殖。优点:可获得生命力强、菌龄短的菌丝体,所得菌种生活力旺盛。该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分离得到的有性孢子兼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可用于杂交育种和选育新品种。缺点:变异率高,产量不稳定。孢子间不仅存在个体差异,还存在较普遍的自然分化现象,出现的变异较大,必须经过出菇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中。
[0003]用无性时期的料材获得的菌种在生产上易退化,用有性时期的材料获得的菌种能恢复和提高物种的活力和抗性,但后代变异率高,在产量和质量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性。怎样才能保持有性繁殖的活力和优势,在农作物育种中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纯化培育自交系,再进行杂交育种。
[0004]我国食用菌制种工艺流程、配方和技术可分两个历程或阶段:
[0005]一是传统的固体培养基配方及阶段。即三级菌种制种均是使用固体培养基。母种(一级种,常用试管)—原种(二级种,常用菌种瓶)—栽培种(三级种,常用菌种瓶或菌种袋)。其中母种的常用培养基或配方是PDA,即马铃署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原种、栽培种常用的培养基或配方是,锯木屑78%,麸皮18%,糖1%,石膏1%。含水量60%。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菌种厂家仍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制种模式和配方。
[0006]二是液体培养基配方及阶段。此阶段是在生产母种(一级种,用三角瓶)—原种(二级种,用发酵罐)—栽培种(三级种,用菌种瓶或菌种袋)。栽培种配方同上。三角瓶、发酵罐液体培养基配方之一:玉米粉5份,黄豆粉3份,麸皮1份,)酵母膏2份,葡萄糖或蔗糖20份,水1000ml。在二十世纪末期,食用菌制种业参照发酵工业的工艺成熟技术,工厂化生产厂家逐渐使用液体菌种制作栽培种。自2010年以来,已能用液体菌种直接、大规模、工厂化方式栽培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黑木耳等。近三、四年,国内已有四、五个厂家用液体菌种每年生产蜜环菌种达600万袋左右。
[0007]两个阶段的效果对比。用固体培养基生产栽培种(三级种),要用时间140天左右,用液体培养基生产栽培种,所用时间65天左右。从有性繁育的角度算起,生产工艺流程和时间是,用子实体—孢子(组织)分离试管母种15天—试管母扩繁一次15天—原种50天—栽培种30

60天。此种方法仍是我国食用菌培育和制种的主要方法。本文称常规方法,即固体基
质培养法。本专利技术的制种方法,用液体基质培养法,生产工艺流程和时间是,用子实体—孢子分离三角瓶液体菌种培养7天—发酵罐培养7天—栽培种30

50天。用液体基质生产菌种,正品率高,生长快,能较大幅度的节省时间和有效利用人、财、物。液体菌种的培养纯度,生长速度,生产活力要高于固体菌种。但液体菌种的生产和操作的精细度、精确度和难度要多于和高于固体菌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外菌幕的食用菌制种和育种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一种具有内、外菌幕的食用菌制种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1)选取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菌株作种源培养出子实体;
[0011]2)采取子实体:有内菌幕种类的食用菌,在内菌幕即将开裂的3

5小时之前,采摘完整的子实体剪柄并消毒,放入无菌箱中;有外菌幕的食用菌的子实体,在外菌幕有开裂之痕迹时即采摘去掉根部泥土或培养基并消毒,放入无菌箱中;
[0012]3)孢子分离:在无菌箱里把菌盖放在装有粘性的无菌水或液体培养基的瓶口上,或放在无菌滤纸上,菌褶向下,弹射、收集孢子;
[0013]4)孢子稀释或三角瓶液体菌种培养:将收集到含有孢子的无菌水进行摇晃,使其形成孢子液,用吸管吸取孢子液接入三角瓶培养得到孢子悬浮液;在滤纸上的孢子用接种针挑取接入无菌水中,摇晃培养得到孢子悬浮液;如果是步骤3)将孢子弹射到液体菌种培养基上,可将三角瓶在振荡下培养,直接培养成一代母种(一级种),备用;
[0014]5)发酵罐或原种培养:将上述步骤3)经过三角瓶培养获得的孢子悬浮液接入发酵罐中,培养,并得到液体菌种(母种,一级种);如步骤4)中采用的是液体菌种培养基已获得一代母种(一级种),本步骤可转扩到固体培养基制作成原种(二级种);
[0015]6)栽培种培养:将步骤5)在发酵罐中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制作成栽培种;或步骤5)得到的原种,置于通风、避光、适温下培养;待菌丝体长满袋/瓶后,用于栽培;
[0016]完成具有内、外菌幕食用菌菌种制种。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1)优良菌株为自交2

3代的菌株(如M1)。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2)采取子实体过程中,采取有内菌幕的子实体时,菌盖、菌柄表面用酒精擦试消毒,孢子被内菌膜包裹呈无菌状态;采取有外菌幕的子实体时,整个外菌幕表面用酒精擦试消毒,孢子被外菌膜包裹呈无菌状态。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3)弹射时间在10

20小时,温度调控在18

32℃℃。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三角瓶液体培养基制备方法:将玉米粉5份、黄豆粉3份、麸皮1份、酵母膏2份、葡萄糖20份、水1000ml,在100℃中煮沸15min后过滤;将过滤液定量至1000ml,在120℃中灭菌40min,冷却,备用。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4)三角瓶液体培养中培养条件为:置于22~30℃,以145

155r/min振荡培养130

150h时。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5)液体发酵罐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将玉米粉5份、黄豆粉3份、淀粉1份、酵母膏2份、蔗糖20份、水1000ml,根据发酵罐的大小按比例扩大后,加入适量的消泡
剂,在121~124℃中灭菌1.5h,待温度降至25℃备用。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5)发酵罐培养中培养条件为:22~30℃(不同种类温度略有差异),气压0.05mpa,培养145h。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6)每袋接5ml即可,置于18~30℃中培养。
[0025]优选地,所述内菌幕种类的食用菌为蜜环菌、香菇、大球盖菇或双胞磨菇或其他,外菌幕的食用菌为草菇、竹荪或冬荪或其他。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菌幕的食用菌制种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菌株作种源培养出子实体;2)采取子实体:有内菌幕种类的食用菌,在内菌幕即将开裂的3

5小时之前,采摘完整的子实体剪柄并消毒,放入无菌箱中;有外菌幕的食用菌的子实体,在外菌幕有开裂之痕迹时即采摘去掉根部泥土或培养基并消毒,放入无菌箱中;3)孢子分离:在无菌箱里把菌盖放在装有粘性的无菌水或液体培养基的瓶口上,或放在无菌滤纸上,菌褶向下,弹射、收集孢子;4)孢子稀释或三角瓶液体菌种培养:将收集到含有孢子的无菌水进行摇晃,使其形成孢子液,用吸管吸取孢子液接入三角瓶培养得到孢子悬浮液;在滤纸上的孢子用接种针挑取接入无菌水中,摇晃培养得到孢子悬浮液;如果是步骤3)将孢子弹射到液体菌种培养基上,可将三角瓶在振荡下培养,直接培养成一代母种,通过试管或显微镜进行检测,合格备用;5)发酵罐或原种培养:将上述步骤3)经过三角瓶培养获得的孢子悬浮液接入发酵罐中,培养,并得到液体菌种;如步骤4)中采用的是液体菌种培养基已获得一代母种,本步骤可转扩到固体培养基制作成原种;6)栽培种培养:将步骤5)在发酵罐中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制作成栽培种;或步骤5)得到的原种,置于通风、避光、适温下培养;待菌丝体长满袋/瓶后,用于栽培;完成具有内、外菌幕食用菌菌种制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菌幕食用菌制种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优良菌株为自交2

3代的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菌幕食用菌制种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取子实体过程中,采取有内菌幕的子实体时,菌盖、菌柄表面用酒精擦试消毒,孢子被内菌膜包裹呈无菌状态;采取有外菌幕的子实体时,整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升明王绍柏赵菁张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易菇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