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16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涉及光伏支架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若干上层拉索、位于上层拉索下方的下层拉索和若干三角形支撑架,若干三角形支撑架沿上层拉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包括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与若干上层拉索垂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连接端通过伸缩杆与下层拉索连接,下层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下层拉索能够呈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能够通过升降机构改变形态的下层拉索,可以在不同风力载荷方向时对上层拉索提供向下的拉力或向上的支持力,降低风荷载较大时上层拉索受到的拉力,抑制风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依赖等问题迫在眉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为达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国家大力推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备受人类关注,而光伏发电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0003]目前使用的光伏支架多为固定式光伏支架,但固定式光伏支架跨度较小,无法适应需要跨度较大或地形起伏明显的应用场景,如鱼塘、污水处理厂、山地等。于是出现了由柔性承重索、钢立柱、钢斜柱或斜拉索、钢梁及基础组成的柔性光伏支架。柔性光伏支架跨度较大,可以适应山地起伏的地形,可以较好满足光伏电站大跨度的应用场景。但由于光伏组件仅由钢绞线制成的拉索串联,结构很难保持稳定,承载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大幅振动从而损坏光伏组件,甚至造成结构整体破坏。当跨度过大时,为了满足垂度设置等方面的需求,承重索需承受较大预拉力,这就是柔性光伏支架在跨度方面主要的限制因素。当柔性光伏支架跨度较大时,承重索预拉力极大,在组件受到向下的风荷载时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抵抗来自风荷载的压力,从而承重索容易达到破断力设计值而存在安全隐患。当组件受到向上的风荷载时,承重索形状发生变化松弛,索刚度降低,结构容易发生大幅振动;当风荷载过大时,索形状由悬链线形转为上拱形,承重索拉力也容易达到破断力设计值。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有研究提出了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即在承重索下方增加一条用三角撑与上层拉索连接的索辅助上层拉索承担光伏组件荷载,如申请号为“201910291645.8”,名称为“一种基于索桁架的柔性光伏支架”的专利技术专利。这种双层索结构仅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跨度受限的问题,且能在光伏组件受到向下的风荷载时下层索对上层索提供向上的支撑力,而在光伏组件受到向上的风荷载时,这种结构仍无法更多的提供向下的拉力,因而对提高上层索的抗风振能力有限。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了一种新形式的柔性光伏支架解决风致振动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不同风力载荷方向时对上层拉索提供向下的拉力或向上的支持力,降低风荷载较大时上层拉索受到的拉力,抑制风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包括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若干上层拉索、位于所述上层拉索下方的下层拉索和若干三角形支撑架,若干所述三角形支撑架沿上层拉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包括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若干所述上层拉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
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连接端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下层拉索连接,所述下层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所述下层拉索能够呈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
[0008]优选的,沿所述上层拉索自中间向两端的延伸方向,若干所述第二连杆和若干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均呈递减趋势,若干所述伸缩杆的最大伸长长度呈递增趋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伸缩杆穿设在所述固定环中,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环至所述第一连杆的竖直距离;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环内径的扩大部,且所述伸缩杆底端连接所述下层拉索,当所述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时,两端的扩大部分别与所述固定环抵接。
[0010]优选的,所述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层拉索中部的三角形固定支撑架,所述三角形固定支撑架的一边与若干所述上层拉索固定连接,另两边的连接端与所述下层拉索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和滑块,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下层拉索的端部固定连接,并设置在一竖直的通道中。
[0012]优选的,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有横梁,若干所述上层拉索的端部均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0013]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竖直的槽体,所述槽体形成所述通道。
[0014]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还固定有外拉杆。
[0015]优选的,还包括风向检测模块,所述风向检测模块与所述升降电机电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能够通过升降机构改变形态的下层拉索,可以在不同风力载荷方向时对上层拉索提供向下的拉力或向上的支持力,降低风荷载较大时上层拉索受到的拉力,抑制风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
[0018]2、本专利技术中当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上的弧形形状时,还能够减小上层拉索需要的预拉力,从而使光伏支架达到更大的跨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上的弧形形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正视图;
[0023]图4为图2的正视图;
[0024]图5为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上的弧形形状时的三角形支撑架与伸缩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时的三角形支撑架与伸缩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光伏组件;2、上层拉索;3、下层拉索;4、三角形支撑架;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伸缩杆;9、固定环;10、三角形固定支撑架;11、第一曲柄;12、第二曲柄;13、立柱;14、横梁;15、外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不同风力载荷方向时对上层拉索提供向下的拉力或向上的支持力,降低风荷载较大时上层拉索受到的拉力,抑制风致振动提高整体稳定性。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若干上层拉索、位于所述上层拉索下方的下层拉索和若干三角形支撑架,若干所述三角形支撑架沿上层拉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包括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若干所述上层拉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连接端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下层拉索连接,所述下层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所述下层拉索能够呈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层拉索自中间向两端的延伸方向,若干所述第二连杆和若干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均呈递减趋势,若干所述伸缩杆的最大伸长长度呈递增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索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伸缩杆穿设在所述固定环中,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环至所述第一连杆的竖直距离;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环内径的扩大部,且所述伸缩杆底端连接所述下层拉索,当所述下层拉索呈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弧形形状时,两端的扩大部分别与所述固定环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勇赵天怡李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