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62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板、上板、顶针、顶针安装板、走线座、输送机构、顶升机构和用于电池托盘定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走线座是直接固定在上板底部的,顶针通过顶针安装板安装在走线座底部,同时在上板上开设穿线孔,走线座的穿线孔以及上板的穿线孔可供穿线,可保证足够空间走线,不影响电流通过电线的同时可避免发生连接柱因顶针偏心而破坏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个顶升气缸都是安装在下板上,可防止两个顶升气缸不同步的现象发生,顶升框架具有八根顶杆,顶杆可通过托板承托住电池托盘的底部两端和中心位置,可防止电池托盘受力形变,以保证每个电池处于同一水平,确保顶针与电池极柱能够充分接触。够充分接触。够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DCIR检测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电池企业的产能不断增长,在电池生产线中,往往需要对电池进行DCIR直线电阻参数进行测试,从而检验电池的性能好坏,因此,电池DCIR检测设备应运而生,然而,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顶针需要通过电线通入高强度(如120A、200A)的电流,电线线径可达70平方毫米,因而电线的走线需要特别注意,电线的最少弯曲处需要保证8

15D的弯曲半径,以防止电流通过受到影响,现有的电池DCIR检测设备为了保证足够空间让电线走线,往往都是在顶针板与上板之间设置连接柱,以便于让电线通入到顶针板与上板之间并与顶针相连接,同时保证电线的过电流不受影响,但是这样设计在压接检测时顶针偏心会产生破坏性扭矩,使到连接柱损坏,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包括固定板、上板、顶针、顶针安装板、走线座、用于输送电池的输送机构、用于将电池托盘顶起使到放置在电池托盘上的电池的极柱与顶针相接触的顶升机构和用于电池托盘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顶升机构安装在固定板底部且位于输送机构下方,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顶升机构的升降部位上端,所述上板通过第一连接柱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且位于固定板上方,所述上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的第一穿线孔,所述走线座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安装在上板的底部,所述走线座的位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穿线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走线座沿着第一穿线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座内部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且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二穿线孔,所述顶针安装板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走线座底部,所述顶针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个沿着走线座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顶针座安装通孔,每个顶针座安装通孔内均安装有顶针固定座,所述顶针设有若干个并分别纵向穿设于各自对应的顶针固定座上。
[000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下板、顶升气缸、顶升框架和托板,所述下板通过第二连接柱安装在固定板上且位于固定板下方,所述顶升气缸设有两个并对称安装在下板的底部两侧,两个顶升气缸均纵向布置,所述顶升框架位于下板上方,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向上穿过下板后分别与顶升框架的底部两侧相连接,所述托板安装在顶升框架顶部。
[000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框架包括底部连接框和八根竖立布置的顶杆,所述顶杆分别两两对称连接于底部连接框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杆沿着底部连接框的长度方向
间隔布置,所述托板设有四块并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两个顶杆顶部,所述托板平行于底部连接框的宽度方向布置。
[000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框架上设有两个重载型止动气缸。
[000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滚筒、滚筒安装侧座、驱动电机、减速机和链条,所述滚筒安装侧座设有两个并对称布置于固定板顶部,两个滚筒安装侧座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所述滚筒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两个滚筒安装侧座之间,所述滚筒与滚筒安装侧座相垂直并沿着滚筒安装侧座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减速机的输出部位和每根滚筒上分别设有链轮,所述减速机通过减速机安装座安装在固定板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减速机上并与减速机的输入部位传动连接,所述滚筒通过链条和链轮与减速机的输出部位传动连接并由减速机带动旋转。
[000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定位销、升降定位销和升降气缸,所述固定定位销安装在顶升机构的托板顶部,所述升降气缸朝上安装在顶升机构的顶升框架上,所述升降定位销通过定位销安装块与升降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位于输送机构一端的阻挡限位座。
[00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走线座的下端两侧设有若干个沿着走线座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通孔。
[001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板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位于各自对应的第一穿线孔上方的绑线架,所述绑线架沿着第一穿线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绑线架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穿线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合理,走线座是直接固定在上板底部的,顶针通过顶针安装板安装在走线座底部,同时在上板上开设穿线孔,走线座的穿线孔以及上板的穿线孔可供穿线,可保证足够空间走线,不影响电流通过电线的同时可避免发生连接柱因顶针偏心而破坏的现象。
[0015]2、本技术的两个顶升气缸都是安装在下板上的,可防止两个顶升气缸不同步的现象发生。
[0016]3、本技术的顶升框架具有八根顶杆,顶杆可通过托板承托住电池托盘的底部两端和中心位置,可防止电池托盘受力形变,以保证每个电池处于同一水平,确保顶针与电池极柱能够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上端部位的走线示意
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顶针的安装部位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顶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的绑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上板(2)、顶针(3)、顶针安装板(4)、走线座(5)、用于输送电池的输送机构(6)、用于将电池托盘(7)顶起使到放置在电池托盘(7)上的电池的极柱与顶针(3)相接触的顶升机构(8)和用于电池托盘(7)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输送机构(6)安装在固定板(1)上,所述顶升机构(8)安装在固定板(1)底部且位于输送机构(6)下方,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顶升机构(8)的升降部位上端,所述上板(2)通过第一连接柱(2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上且位于固定板(1)上方,所述上板(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输送机构(6)的输送方向的第一穿线孔(22),所述走线座(5)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安装在上板(2)的底部,所述走线座(5)的位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穿线孔(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走线座(5)沿着第一穿线孔(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座(5)内部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且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二穿线孔(51),所述顶针安装板(4)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走线座(5)底部,所述顶针安装板(4)上设有若干个沿着走线座(5)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顶针座安装通孔(41),每个顶针座安装通孔(41)内均安装有顶针固定座(42),所述顶针(3)设有若干个并分别纵向穿设于各自对应的顶针固定座(4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8)包括下板(81)、顶升气缸(82)、顶升框架(83)和托板(84),所述下板(81)通过第二连接柱(85)安装在固定板(1)上且位于固定板(1)下方,所述顶升气缸(82)设有两个并对称安装在下板(81)的底部两侧,两个顶升气缸(82)均纵向布置,所述顶升框架(83)位于下板(81)上方,所述顶升气缸(82)的输出轴向上穿过下板(81)后分别与顶升框架(83)的底部两侧相连接,所述托板(84)安装在顶升框架(83)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DCIR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框架(83)包括底部连接框(831)和八根竖立布置的顶杆(832),所述顶杆(832)分别两两对称连接于底部连接框(831)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杆(832)沿着底部连接框(83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洪
申请(专利权)人:交鸿工业自动化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