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51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包括装置壳,装置壳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滑槽,滑槽开设于装置壳的一侧端;环形卡槽,环形卡槽设有多个,多个环形卡槽均开设于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出气口,滑出气口设有两个,两个滑出气口均开设于装置壳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单向片设有两个,使取出管通过拉力将血块吸入取出管内,然后再次通过取出管将血块吸入传输管内,然后再通过传输管和螺纹套筒的连通,从而可以将血块吸入收集瓶内,来完成收纳,以此对患者的颅内血块处理时,效率更快,并且清理得更加彻底。并且清理得更加彻底。并且清理得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脑出血手术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血肿清除的程度、手术操作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大小,手术方式已从最初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脑室或血肿穿刺血肿引流、小骨窗血肿清除以及锥颅血肿碎吸术,进展至目前包含诸如立体定向血肿清除、内窥镜下血肿清除等多种有创治疗方法共存的局面。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最初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脑室或血肿穿刺血肿引流、小骨窗血肿清除以及锥颅血肿碎吸术等脑出血治疗方法的手术创面大且手术时间较长,目前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内窥镜下血肿清除等治疗方法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创伤较大或因吸力不足而部分血块吸除不彻底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使得手术创面小、时间短、血肿清除更彻底,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包括:
[0007]装置壳,所述装置壳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装置壳的一侧端;
[0008]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卡槽均开设于传输管的圆周内壁;
[0009]滑出气口,所述滑出气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出气口均开设于装置壳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所述单向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单向片分别转动连接于滑出气口的两侧内壁。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0011]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活动卡接于其中一个环形卡槽的内;
[0012]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连接环的圆周内壁;
[0013]取出管,所述取出管卡接于连接套筒内。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输管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瓶。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装置壳的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后内壁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垫片。
[00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输管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防滑纹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塑胶支撑片。
[00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单向片呈180
°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只需在颅骨上钻孔以将颅脑手术管插入患者颅脑内,可以避免大骨瓣开颅而手术创面较小,无需缝合开颅伤口而操作简单,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该颅脑手术管相较于传统的血肿穿刺引流通道而言,吸力更强,有利于更加彻底的清除血肿,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0020]1、本方案中,使用本装置前,手术医生先将防滑纹内的气体排出,做出吸入式的动作,然后手术医生再将取出管插入需要吸入患者颅内的血块处,防滑纹会在滑槽的圆周内壁进行滑动,此时的防滑纹带有吸力,且吸力通过传输管在进一步传输给取出管,使取出管通过拉力将血块吸入取出管内,然后再次通过取出管将血块吸入传输管内,然后在通过传输管和螺纹套筒的连通,从而可以将血块吸入收集瓶内,来完成收纳,以此使医生在对患者的颅内血块处理时,效率更快,并且清理得更加彻底。
[0021]2、本方案中,当手术医生在抽动防滑纹进行活动时,防滑纹进行吸气时,此时滑出气口呈紧密,空气无法从外部通过滑出气口进入传输管内,从而防滑纹会通过传输管和取出管来将颅内的血块吸入取出管内,然后再通过传输管表面固定的螺纹套筒,通过螺纹套筒可将颅内血块倒入收集瓶内,手术医生可对收集瓶的大小形状进行选取,需要进行排气时,此时的单向片呈180
°
活动将防滑纹内的气体排出,依此类推,可迅速地将患者路内的血块吸入收集瓶内,以此达到收集的效果。
[0022]3、本方案中,固定槽开设在装置壳的底端,固定槽呈方形状,用于对垫片收纳,垫片通过铰轴固定在固定槽的前后内壁,两个垫片均可以通过铰轴收纳在固定槽内,手术医生需要装置进行放置时,可通过两个垫片对装置的底端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爆炸剖视图。
[0028]图中:1、装置壳;2、单向片;3、把手;4、固定槽;5、防滑纹;6、塑胶支撑片; 7、限位环;8、传输管;9、收集瓶;10、取出管;11、滑槽;12、出气口;13、垫片;14、连接套筒;15、连接环;16、环形卡槽;17、螺纹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医生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2]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包括:
[0033]装置壳1,装置壳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8,传输管8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 5;
[0034]滑槽11,滑槽11开设于装置壳1的一侧端;
[0035]环形卡槽16,环形卡槽16设有多个,多个环形卡槽16均开设于传输管8的圆周内壁;
[0036]滑出气口12,滑出气口12设有两个,两个滑出气口12均开设于装置壳1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2,单向片2设有两个,两个单向片2分别转动连接于滑出气口12的两侧内壁。
[003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装置壳1呈方形状,滑出气口12开设在装置壳1的上下两端,滑出气口12呈方形状,单向片2分别转动在两个滑出气口12的两侧内壁,单向片2呈180
°
在滑出气口12内进行转动,传输管8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单向片2的一侧端,螺纹套筒17和限位环7一体成型,收集瓶9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17的表面,收集瓶9内用于收纳取出管10从患者颅内的血块,取出管10可首先接触至血块,然后再通过取出管10传输至限位环7内,在通过限位环7传输至收集瓶9内,来达到完成收纳颅内血块的作用,且限位环7和螺纹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1),所述装置壳(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8),所述传输管(8)的圆周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滑纹(5);滑槽(11),所述滑槽(11)开设于装置壳(1)的一侧端;环形卡槽(16),所述环形卡槽(1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卡槽(16)均开设于传输管(8)的圆周内壁;滑出气口(12),所述滑出气口(1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出气口(12)均开设于装置壳(1)的上下两端;以及单向片(2),所述单向片(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单向片(2)分别转动连接于滑出气口(12)的两侧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颅内血块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环(15),所述连接环(15)活动卡接于其中一个环形卡槽(16)的内;连接套筒(14),所述连接套筒(14)固定连接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曾鑫吴雪海臧迪王哲郑锐哲许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