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1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盒,包括上盖、下盖及翻盖组件,上盖轴旋转连接于下盖上,翻盖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弹性连接件,下盖的内侧壁连接连接座,弹性连接件包括平直部、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平直部转动连接于连接座内,平直部相对的两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与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相对设置,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平直部的一端活动连接上盖。弹性连接件随上盖的翻转而转动,随转动方向对上盖施加不同方向的张力,使上盖保持打开或盖合状态,替代磁性吸附方式,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因持续施加弹性张力,使开合盖时手感更佳。使开合盖时手感更佳。使开合盖时手感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盒


[0001]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盒。

技术介绍

[0002]TWS技术在蓝牙耳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种新产品TWS蓝牙耳机应运而生,TWS蓝牙耳机的左右耳塞可在没有电缆连接的情况下独立工作。
[0003]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耳机的小型化及其精美的外观,满足了用户对耳机的需求,为了对TWS耳机进行收纳及供电,无线耳机充电盒开始出现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0004]现有的充电盒设计采用磁铁吸附的方式实现开关盖的阻力效果,该结构需要设置至少两组对向吸附的磁铁,生产成本较高,且只有在关闭和打开的开始位置才有阻力感,用户开关盖的手感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磁吸附开关方式,生产成本较高、开关时用户手感欠佳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充电盒,包括上盖、下盖及翻盖组件,所述上盖轴旋转连接于所述下盖上,所述翻盖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弹性连接件,所述下盖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连接座,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平直部、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所述平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平直部相对的两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上盖。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下盖的内侧壁,置于所述连接座内的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上盖,在所述上盖翻转时,所述平直部随所述上盖的翻转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绕所述平直部的轴向旋转,因所述平直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随转动的方向而对所述上盖施加不同方向的张力,进而使所述上盖保持打开或盖合状态,通过简单的结构替代磁性吸附方式,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因所述弹性连接件持续施加有弹性张力,使开合盖时的手感更佳。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一侧缘凸起形成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自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所述下盖的一侧缘内凹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槽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翻盖孔,所述插接块内套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插接块,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翻盖孔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上,所
述底板相对的两端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插接槽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块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第一活动孔及第二活动孔,且所述第一活动孔及所述第二活动孔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及固定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自所述底板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向所述连接槽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固定槽,所述平直部置于所述固定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沿所述平直部的中心对称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一弹性螺旋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平直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螺旋部,所述第一弹性螺旋部远离第一弯曲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形成锐角,所述第二弯曲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螺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平行于所述平直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连接所述平直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平直部之间形成锐角,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锐角。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包括第三弯曲部、第四弯曲部、第二弹性螺旋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平直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螺旋部,所述第二弹性螺旋部远离第三弯曲部的一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与所述第三弯曲部呈锐角,所述第四弯曲部远离所述第二弹性螺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于所述平直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连接所述平直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盒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盒在第二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4][0025][00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电盒,包括上盖10、下盖20及翻盖组件
30,所述上盖10轴旋转连接于所述下盖20上,具体地,所述上盖10的一侧缘凸起形成插接块110,所述插接块110自所述上盖10想所述下盖20方向延伸,所述下盖20的一侧缘内凹形成插接槽210,所述插接槽210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盒,包括上盖、下盖及翻盖组件,所述上盖轴旋转连接于所述下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弹性连接件,所述下盖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连接座,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平直部、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所述平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平直部相对的两端弯曲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侧缘凸起形成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自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所述下盖的一侧缘内凹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槽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翻盖孔,所述插接块内套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插接块,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翻盖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上,所述底板相对的两端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插接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相对的侧壁内凹形成第一活动孔及第二活动孔,且所述第一活动孔及所述第二活动孔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部远离所述平直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及固定部,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军罗招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宏声吉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