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16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0
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包括池身、设于池身右侧的出水口以及设于池身上表面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入至池身内并铰接第一连杆,池身下部左侧内壁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V型连杆,V型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下端相铰接,V型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右端穿过出水口铰接有反冲洗阀板,出水口下部设有与反冲洗阀板下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座,所述池身右侧内壁设有一与出水口同轴的摆动孔,摆动孔呈左宽右窄的漏斗状;所述摆动孔右端孔口通过一密封孔与出水口相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翻板滤池翻板阀能够始终保证翻板滤池闭阀时出水口位置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水导致滤料流失的情况。致滤料流失的情况。致滤料流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翻板阀,特别是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

技术介绍

[0002]翻板滤池的反冲洗排水阀板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在0℃

90℃间翻转,翻板滤池采用闭阀冲洗方式,冲洗过程分为:气冲、气水联冲、单独水冲,无论气水冲还是水冲,都不向外排水,整个反冲洗阶段结束后,为了避免滤料随着水流排出,则会静止数十秒后再排水,而翻板滤池闭阀时,翻板阀的反冲洗阀板将出水口遮蔽密封,而其密封依靠的仅仅是反冲洗阀板与出水口边沿之间的贴合,随着反冲洗阀板经常开启与关闭,反冲洗阀板与出水口则会经常摩擦接触导致彼此磨损,导致密封失效,由于传统翻板阀只具有这一道密封,一旦失效,便会发生漏水的情况,而滤料极易随着水流排出,发生滤料流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它能够始终保证翻板滤池闭阀时出水口位置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水导致滤料流失的情况。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公开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包括池身、设于池身右侧的出水口以及设于池身上表面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入至池身内并铰接第一连杆,池身下部左侧内壁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V型连杆,V型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下端相铰接,V型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右端穿过出水口铰接有反冲洗阀板,出水口下部设有与反冲洗阀板下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池身右侧内壁设有一与出水口同轴的摆动孔,摆动孔呈左宽右窄的漏斗状;所述摆动孔右端孔口通过一密封孔与出水口相贯通;所述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中部设有一限位管,限位管左端向左穿入至密封孔内;所述限位管外壁与密封孔内壁之间设有一套于限位管外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右端外壁向外延伸出一位于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与出水口左侧内壁之间的橡胶垫;所述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中心设有第三铰接座,第二连杆右端通过摆动孔穿入至限位管内并与第三铰接座相铰接;所述限位管左端外边沿向外延伸出一与橡胶套左端面相贴合的限位部,限位部外周面与密封孔内壁相贴合;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一与橡胶套相匹配的内密封结构;所述橡胶垫右侧侧壁设有一外密封结构。
[0006]所述内密封结构包括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橡胶套左端面设有一呈环形的增压槽,增压槽宽度从左至右逐渐递减;所述增压槽通过进水孔与摆动孔相贯通。
[0007]所述增压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嵌环;所述嵌环左端面设有一呈环形的进水槽,进水槽与进水孔相贯通;所述嵌环外壁与内壁皆设有若干与进水槽相贯通的施压孔。
[0008]所述外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右侧侧壁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一与其槽底相贴合的增压板;所述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设有一与环形槽相对的卡槽,卡槽呈环形;所述卡槽槽底与增压板右侧侧壁设有一增压弹簧。
[0009]所述环形槽槽底设有一凝压槽,凝压槽的槽宽从右至左逐渐递减;所述增压板左侧侧壁设有与凝压槽相匹配的凝压凸起,凝压凸起外壁与凝压槽内壁相贴合。
[0010]所述密封孔右端孔口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缺口,密封缺口的直径从右至左逐渐递减。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翻板滤池翻板阀可通过橡胶套与橡胶垫形成双密封,橡胶套则能够通过内密封结构始终保证自身的密封效果,橡胶垫则能够通过外密封结构始终保证自身的密封效果,从而始终保证出水口位置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密封失效导致水流在翻板滤池闭阀时渗漏至出水口外的情况,从而有效杜绝滤料随着水流流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翻板滤池翻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0015]图3是图2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包括池身1、设于池身1右侧的出水口2以及设于池身1上表面的气缸3,气缸3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入至池身1内并铰接第一连杆4,池身1下部左侧内壁设有第一铰接座5,第一铰接座5上铰接有V型连杆6,V型连杆6一端与第一连杆4下端相铰接,V型连杆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右端穿过出水口2铰接有反冲洗阀板8,出水口2下部设有与反冲洗阀板8下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座9,所述池身1右侧内壁设有一与出水口2同轴的摆动孔10,摆动孔10呈左宽右窄的漏斗状;所述摆动孔10右端孔口通过一密封孔11与出水口2相贯通;所述反冲洗阀板8左侧侧壁中部设有一限位管12,限位管12左端向左穿入至密封孔11内;所述限位管12外壁与密封孔11内壁之间设有一套于限位管12外的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13右端外壁向外延伸出一位于反冲洗阀板8左侧侧壁与出水口左侧内壁之间的橡胶垫14;所述反冲洗阀板8左侧侧壁中心设有第三铰接座15,第二连杆7右端通过摆动孔10穿入至限位管12内并与第三铰接座15相铰接;所述限位管12左端外边沿向外延伸出一与橡胶套13左端面相贴合的限位部16,限位部16外周面与密封孔11内壁相贴合;所述限位部16上设有一与橡胶套13相匹配的内密封结构;所述橡胶垫14右侧侧壁设有一外密封结构。
[0018]所述内密封结构包括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进水孔17;所述橡胶套13左端面设有一呈环形的增压槽18,增压槽18宽度从左至右逐渐递减;所述增压槽18通过进水孔17与摆动孔10相贯通。
[0019]所述增压槽18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嵌环19;所述嵌环19左端面设有一呈环形的进水槽20,进水槽20与进水孔17相贯通;所述嵌环19外壁与内壁皆设有若干与进水槽20相贯通的施压孔21。
[0020]所述外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14右侧侧壁的环形槽22;所述环形槽22内设有一
与其槽底相贴合的增压板23;所述反冲洗阀板8左侧侧壁设有一与环形槽22相对的卡槽24,卡槽24呈环形;所述卡槽24槽底与增压板23右侧侧壁设有一增压弹簧25。
[0021]所述环形槽22槽底设有一凝压槽27,凝压槽27的槽宽从右至左逐渐递减;所述增压板23左侧侧壁设有与凝压槽27相匹配的凝压凸起28,凝压凸起28外壁与凝压槽27内壁相贴合。
[0022]所述密封孔11右端孔口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缺口26,密封缺口26的直径从右至左逐渐递减。
[0023]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4]当翻板滤池闭阀时,气缸3则会带动第一连杆4进行移动,然后第一连杆4则会通过V型连杆6使第二连杆7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杆7通过第三铰接座15向右拉动反冲洗阀板8,此时反冲洗阀板8则会将橡胶垫14紧压在出水口2左侧内壁上,形成一道密封,与此同时,橡胶套13内壁与限位管12外壁相贴合,橡胶套13外周面与密封孔11内壁相贴合,橡胶套13的存在同样能够形成一道密封,从而实现双密封的效果,即使池身内的水流向右突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板滤池翻板阀,包括池身、设于池身右侧的出水口以及设于池身上表面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入至池身内并铰接第一连杆,池身下部左侧内壁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V型连杆,V型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下端相铰接,V型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右端穿过出水口铰接有反冲洗阀板,出水口下部设有与反冲洗阀板下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池身右侧内壁设有一与出水口同轴的摆动孔,摆动孔呈左宽右窄的漏斗状;所述摆动孔右端孔口通过一密封孔与出水口相贯通;所述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中部设有一限位管,限位管左端向左穿入至密封孔内;所述限位管外壁与密封孔内壁之间设有一套于限位管外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右端外壁向外延伸出一位于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与出水口左侧内壁之间的橡胶垫;所述反冲洗阀板左侧侧壁中心设有第三铰接座,第二连杆右端通过摆动孔穿入至限位管内并与第三铰接座相铰接;所述限位管左端外边沿向外延伸出一与橡胶套左端面相贴合的限位部,限位部外周面与密封孔内壁相贴合;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一与橡胶套相匹配的内密封结构;所述橡胶垫右侧侧壁设有一外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杰鲜海英王诚强朱招林邵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沃特水处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