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03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包括抗拉层,所述抗拉层包括抗拉经线和导电纬线,所述抗拉经线共有多个,且多个抗拉经线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导电纬线交错绕过抗拉经线后呈渔网形编织固定,所述抗拉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层无纺连接层,且两层无纺连接层上均设有连接线束,通过抗拉层中的抗拉经线和导电纬线实现了防静电功能,同时通过两侧无纺连接层分别与布料外层和布料内层连接,布料外层的阻燃层和防水层有效实现了布料的阻燃防水效果,布料内层的挥发层和吸水杀菌层有效实现了布料的杀菌和透气速干效果,提高了布料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大幅度降低了布料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布料寿命。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布料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服装布料主要采用棉、毛、化纤等纱线织造而成,衣服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因此对于服装布料的抗静电性能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关注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物同时会与家纺布料发生摩擦,例如坐在沙发座椅上时,与沙发布料的接触比较多,现有的沙发布料的抗静电能力较差,靠在沙发上,在静电的作用下,头发易被吸附在沙发上,在起身时,造成发型凌乱,此外与衣物之间的静电影响衣物的造型,容易造成不便以及尴尬。因此对于沙发所用的家纺布料也需要提高其抗静电性能。
[0003]防静电织物大多采用涤棉混纺织物,涤纶纤维性能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手感差、起毛起球、穿着闷热、透气性差。因此,通过涤纶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上的改变,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成为人们探索的目标。近几年,通过对涤纶纤维的改性开发出的新型吸湿排汗纤维成为了涤纶纤维的更新换代产品。目前国际、国内生产的吸湿排汗纤维采用的是普通PET切片,只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其纤维的截面形状,增加一些比表面积和沟槽来改善服用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涤纶纤维的本质,保证不了与其它各种纤维混纺后其功能的有效性,克服不了它的初导及后期吸附能力和功能性差的缺陷,并且现有的防静布料抗磨和防火性能差,导致防静电布料的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用户使用布料的成本增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它可以实现有效提高了布料结构强度的。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包括抗拉层,所述抗拉层包括抗拉经线和导电纬线,所述抗拉经线共有多个,且多个抗拉经线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导电纬线交错绕过抗拉经线后呈渔网形编织固定,所述抗拉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层无纺连接层,且两层无纺连接层上均设有连接线束,两侧的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贯穿抗拉层后埋入对侧无纺连接层中,外侧的所述无纺连接层远离抗拉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燃层,且阻燃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里侧的所述无纺连接层远离抗拉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速干面料。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拉经线为尼龙纤维混合涤纶纤维和导电纤维纺织而成,且抗拉经线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尼龙纤维50%

60%,涤纶纤维25%

30%,导电纤维10%

25%。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纬线为腈纶纤维混合导电纤维纺织而成,
且导电纬线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腈纶纤维80%

90%,导电纤维10%

2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水层包括耐磨经线和疏水纬线,所述疏水纬线经过防水浸轧整理,且浸轧整理液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疏水整理剂8%

10%,稳定剂1%

3%,PH调节液1%

3%,余量为水,其中浸轧整理的轧液率为70%

80%。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速干面料包括挥发层和吸水杀菌层,所述挥发层为吸水棉混纺面料,且吸水杀菌层为纳米银纤维和化纤混纺面料,所述吸水杀菌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挥发层与无纺连接层之间通过熔融的聚酯纤维丝连接固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燃层为阻燃聚酯纤维纺织而成,所述无纺连接层和阻燃层与阻燃层和防水层之间通过熔融的聚酯纤维丝连接固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纺连接层为长纤维无纺布,且连接线束为无纺连接层内的纤维束。
[0015]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16]S1:将多个导电纬线交错环绕抗拉经线呈渔网形编织成型;
[0017]S2:S1中编织成型的渔网结构通过加热辊加热压合,使得抗拉经线和导电纬线的结合处熔融固定在一起,形成布料芯层;
[0018]S3:将抗拉层的两侧均贴合一层无纺连接层,且通过带有倒钩的针板对贴合后的布料针刺加工,使得无纺连接层上的纤维束被勾出形成连接线束,并且使得连接线束交错埋入对侧的无纺连接层内,形成布料基层;
[0019]S4:将S3中的布料基层再次通过加热辊热轧加热,使得两侧的无纺连接层和抗拉层之间固定牢固;
[0020]S5:将外侧的无纺连接层通过熔融的聚酯纤维丝连接固定阻燃层,然后再将阻燃层的外侧通过熔融的聚酯纤维丝固定连接防水层,形成布料外层;
[0021]S6:将里侧的无纺连接层通过熔融的聚酯纤维丝连接固定速干面料,形成布料内层。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4和S5中熔融的聚酯纤维丝通过熔喷法喷涂在无纺连接层上,且聚酯纤维丝与无纺连接层上的纤维束交错设置。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3中生产的布料基层加工完成后通过抗静电整理剂的浸轧整理,轧液率为80%

90%,两浸两轧,然后热风烘干,其中抗静电整理剂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抗静电整理液5%

10%,稳定剂1%

3%,PH值调节剂1%

3%,余量为水。
[0024]3.有益效果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通过抗拉层中的抗拉经线和导电纬线实现了防静电功能,同时通过两侧无纺连接层分别与布料外层和布料内层连接,布料外层的阻燃层和防水层有效实现了布料的阻燃防水效果,布料内层的挥发层和吸水杀菌层有效实现了布料的杀菌和透气速干效果,提高了布料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大幅度降低了布料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布料寿命。
[0027](2)本方案通过带有倒钩的针板对贴合后的布料针刺加工使得抗拉层两侧的无纺连接层通过被勾出的连接线束连接,加工简单方便,降低加工难度的同时,保证了抗拉层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抗拉层编织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抗拉层编织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剖视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速干面料的剖视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抗拉层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水层的俯视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吸水杀菌层的仰视图。
[0035]图中标号说明:
[0036]1、抗拉层;2、无纺连接层;3、连接线束;4、阻燃层;5、防水层;6、速干面料;7、抗拉经线;8、导电纬线;9、挥发层;10、吸水杀菌层;11、耐磨经线;12、疏水纬线;13、透气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包括抗拉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层(1)包括抗拉经线(7)和导电纬线(8),所述抗拉经线(7)共有多个,且多个抗拉经线(7)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导电纬线(8)交错绕过抗拉经线(7)后呈渔网形编织固定,所述抗拉层(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层无纺连接层(2),且两层无纺连接层(2)上均设有连接线束(3),两侧的所述连接线束(3)分别贯穿抗拉层(1)后埋入对侧无纺连接层(2)中,外侧的所述无纺连接层(2)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燃层(4),且阻燃层(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里侧的所述无纺连接层(2)远离抗拉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速干面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经线(7)为尼龙纤维混合涤纶纤维和导电纤维纺织而成,且抗拉经线(7)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尼龙纤维50%

60%,涤纶纤维25%

30%,导电纤维10%

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纬线(8)为腈纶纤维混合导电纤维纺织而成,且导电纬线(8)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腈纶纤维80%

90%,导电纤维10%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包括耐磨经线(11)和疏水纬线(12),所述疏水纬线(12)经过防水浸轧整理,且浸轧整理液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疏水整理剂8%

10%,稳定剂1%

3%,PH调节液1%

3%,余量为水,其中浸轧整理的轧液率为70%

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抗菌阻燃耐磨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干面料(6)包括挥发层(9)和吸水杀菌层(10),所述挥发层(9)为吸水棉混纺面料,且吸水杀菌层(10)为纳米银纤维和化纤混纺面料,所述吸水杀菌层(10)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3),所述挥发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朵铖商贸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