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869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涉及针织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和亲肤层,所述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设有抗菌层,所述编织层包括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所述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呈上下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抗菌纬线和抗菌层的配合,保证了编织层内部的抗菌性能,避免一些细菌附着在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该面料的抗菌能力,通过将抗菌线与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抗菌纬线整体的一体性,避免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发生松散的现象,通过在抗菌纬线内设置抗菌线,增加了抗菌线的强度。增加了抗菌线的强度。增加了抗菌线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


[0001]本技术属于针织布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布被用于多种领域,因此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作为衣物或用于无菌环境下,则需要针织布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而现有的一些针织布则具有抗菌性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现有的抗菌针织布的抗菌效果不是很好,通常只是在针织布表面涂设抗菌层,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导致抗菌层脱落,从而导致抗菌效果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布料容易滋生细菌,使得人们穿着或使用带来不便,因此,现有的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通过抗菌层和抗菌纬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针织布抗菌效果不好,抗菌质量低下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包括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基布层、第二基布层和亲肤层,所述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设有抗菌层,所述编织层包括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所述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呈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穿设有抗菌纬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均设有凹槽,所述抗菌层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相互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纬线包括抗菌线和连接线,所述抗菌线与连接线之间呈螺旋状相互缠绕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的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布层与亲肤层之间设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上穿设有导电白丝特种纤维。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亲肤层为亲肤绒。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抗菌层,保证了该布料整体的抗菌性能,同时在编织层内的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穿插设置抗菌纬线,保证了编织层内部的抗菌性能,避免一些细菌附着在第一编织线与第二编织线之间,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该面料的抗菌能力,使得人们穿着更加舒适,通过设置的亲肤层,使得穿着时亲肤层设置在内侧,尽可能与皮肤贴合,从而使得穿着更加舒适,通过在第一基布层与第二
基布层之间嵌入设置抗菌层,有效的保证了布料整体的抗菌性,同时保证了抗菌层与第一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装配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面料的使用寿命,使得抗菌性能更好,通过将抗菌线与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抗菌纬线整体的一体性,避免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发生松散的现象,通过在抗菌纬线内设置抗菌线,增加了抗菌线的强度,同时使得抗菌线能均匀分布在编织层内的每个位置,保证了其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编织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抗菌纬线立体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编织层;2、第一基布层;3、第二基布层;4、亲肤层;5、抗菌层;6、第一编织线;7、第二编织线;8、抗菌纬线;9、凹槽;10、抗菌线;11、连接线;12、隔热层;13、防水透气层;14、防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包括编织层1,编织层1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基布层2、第二基布层3和亲肤层4,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设有抗菌层5,编织层1包括第一编织线6和第二编织线7,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呈上下交错设置,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穿设有抗菌纬线8,通过在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设置抗菌层5,保证了该布料整体的抗菌性能,同时在编织层1内的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穿插设置抗菌纬线8,保证了编织层1内部的抗菌性能,避免一些细菌附着在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该面料的抗菌能力,使得人们穿着更加舒适,通过设置的亲肤层4,使得穿着时亲肤层4设置在内侧,尽可能与皮肤贴合,从而使得穿着更加舒适。
[0022]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均设有凹槽9,抗菌层5嵌入设置在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的凹槽9内,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相互贴合,通过在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嵌入设置抗菌层5,有效的保证了布料整体的抗菌性,同时保证了抗菌层5与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装配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面料的使用寿命,使得抗菌性能更好。
[0023]其中如图2

3所示,抗菌纬线8包括抗菌线10和连接线11,抗菌线10与连接线11之间呈螺旋状相互缠绕设置,通过将抗菌线10与连接线11之间相互缠绕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抗菌纬线8整体的一体性,避免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发生松散的现象,通过在抗菌纬线8内设
置抗菌线10,增加了抗菌线10的强度,同时使得抗菌线10能均匀分布在编织层1内的每个位置,保证了其抗菌性能。
[0024]其中如图1所示,编织层1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2,隔热层12的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13,通过在编织层1的外侧设置隔热层12,有效的保证了该布料的隔热性能,从而使得人们穿着时更加凉爽舒适,通过设置的防水透气层13,增加了该布料的防水透气性能,使得穿着时不会感到闷热,增加了舒适度。
[0025]第二基布层3与亲肤层4之间设有防静电层14,防静电层14上穿设有导电白丝特种纤维,通过在第二基布层3与亲肤层4之间设置防静电层14,有效的保证了该布料的防静电功能,当冬天干燥季节穿着时,有效避免布料或布料内侧的亲肤层4因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使得人们穿着更加舒适。
[0026]亲肤层4为亲肤绒,亲肤绒是一种以棉布为原料的生产工艺,面料经过特别处理后使织物表面色调、光泽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软,并在轻微的皱度中体现出几分旧料之感。
[0027]其中如图1

3所示,通过在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设置抗菌层5,保证了该布料整体的抗菌性能,同时在编织层1内的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穿插设置抗菌纬线8,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层(1),所述编织层(1)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基布层(2)、第二基布层(3)和亲肤层(4),所述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设有抗菌层(5),所述编织层(1)包括第一编织线(6)和第二编织线(7),所述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呈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编织线(6)与第二编织线(7)之间穿设有抗菌纬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菌性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均设有凹槽(9),所述抗菌层(5)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层(3)之间的凹槽(9)内,所述第一基布层(2)与第二基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越贞周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盛宝丽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