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174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两组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同一组线筒,线筒上缠绕有线缆,两组第二固定座上设有同一组拨动组件,拨动组件包括导向杆、调节螺杆和移动座,其中一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的固定架内分别设有与线筒连接的第一电机和与调节螺杆连接的第二电机,底座一侧的第三固定座和移动座上均设有导轮组件,线缆穿设在两组导轮组件内。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线筒转动放开线缆即可进行抛放工作,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线筒反向转动和第二电机带动移动座往复移动,即可将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线筒上,避免线缆产生缠绕或打结的现象,抛放回收水下机器人方便效率。器人方便效率。器人方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抛放回收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便于对海洋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通常会潜入海底,但由于人的潜水深度有限,且水下的环境恶劣危险,因此,对于较深的海底通常会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探索,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
[0003]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在有缆遥控潜水器的使用过程中,其线缆为散乱放置,在抛放或回收遥控潜水器时容易发生缠绕或打结的现象,从而导致抛放回收遥控潜水器不方便,且线缆产生缠绕或打结后容易使线缆受到损坏,进而降低了抛放回收遥控潜水器的效率,因此,急需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动设置有同一组线筒,所述线筒上缠绕有线缆,两组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同一组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导向杆和调节螺杆,所述导向杆和所述调节螺杆均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座内,所述导向杆和所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同一组移动座,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移动座上的通孔配合,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移动座上的螺孔配合,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固定架内分别设置有与线筒连接的第一电机和与调节螺杆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所述移动座上均设置有导轮组件,所述线缆穿设在两组所述导轮组件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铰链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端通过卡扣组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线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固定环配合形成的转动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组件包括两组固定卡扣和锁紧弹簧,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导向轴,两组所述固定卡扣和所述锁紧弹簧均套设在导向轴上,且所述锁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两组固定卡扣,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两组所述固定卡扣卡设在所述固定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轮组件包括两组导向轮,所述移动座和所述第三固定座上均设置有两组固定轴,所述导向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同一端的两组固定轴上均套设
有同一组挡板,所述挡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轴上,所述线缆穿设在四组所述导向轮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上端与所述线缆接触,所述压线板的下端设置有两组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贯穿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有固定旋钮限位,两组所述连接柱上均套设有受压弹簧,所述受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底座和所述压线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通过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水下机器人上,然后将水下机器人放置在海内,再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线筒转动放开缠绕在线筒上的线缆,进而使水下机器人向下沉入海底,抛放水下机器人方便,当需要回收水下机器人使,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反向转动和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调节螺杆转动,第一电机反向转动带动线筒卷收线缆,调节螺杆转动使移动座沿调节螺杆移动,通过控制调节螺杆的正转与反转可使移动座沿调节螺杆进行往复移动,移动座往复移动带动线缆往复移动,进而使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线筒上,回收水下机器人方便,且避免了线缆散落放置产生缠绕或打结的现象,抛放回收水下机器人方便效率。
[0013]2、通过相对靠近移动两组固定卡扣使两组固定卡扣挤压锁紧弹簧,两组固定卡扣相对靠近取消对固定环的限位,此时即可转动固定环使两组固定卡扣与固定槽分离,此时即可将转轴从转动槽中取出,进而便于对线筒进行更换,方便根据需求更换卷设有不同长度线缆的线筒,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拨动组件的爆炸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固定座的爆炸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底座与压线板的局部爆炸图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0、底座;11、第二固定座;12、调节螺杆;13、第三固定座;14、固定架;15、转动槽;16、线筒;17、第一固定座;18、第二电机;19、第一电机;20、线缆;21、转轴;24、固定螺栓;25、挡板;26、通孔;27、螺孔;28、导向杆;29、移动座;30、固定轴;31、导向轮;101、固定环;102、支撑板;103、导向轴;104、第一安装槽;105、锁紧弹簧;106、固定卡扣;107、固定槽;108、压线板;109、连接柱;110、受压弹簧;111、固定旋钮;113、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7和第二固定座11,两组第一固定座17上转动设置有同一组
线筒16,线筒16上缠绕有线缆20,两组第二固定座11上设置有同一组拨动组件,拨动组件包括导向杆28和调节螺杆12,导向杆28和调节螺杆12均转动设置在两组第二固定座11内,导向杆28和调节螺杆12上套设有同一组移动座29,导向杆28与移动座29上的通孔26配合,调节螺杆12与移动座29上的螺孔27配合,其中一组第一固定座17和第二固定座11上的固定架14内分别设置有与线筒16连接的第一电机19和与调节螺杆12连接的第二电机18,底座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座13,第三固定座13和移动座29上均设置有导轮组件,线缆20穿设在两组导轮组件内。
[0025]使用时,通过将线缆20的一端固定在水下机器人(图未示)上,然后将水下机器人放置在海内,再启动第一电机19,第一电机19启动带动线筒16转动,线筒16转动放开缠绕在线筒16上的线缆20,进而使水下机器人向下沉入海底,抛放水下机器人方便,当需要回收水下机器人使,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9反向转动和第二电机18转动带动调节螺杆12转动,第一电机19反向转动带动线筒16卷收线缆20,调节螺杆12转动使移动座29沿调节螺杆12移动,通过控制调节螺杆12的正转与反转可使移动座29沿调节螺杆12进行往复移动,移动座29往复移动带动线缆20往复移动,进而使线缆20均匀的缠绕在线筒16上,回收水下机器人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7)和第二固定座(11),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座(17)上转动设置有同一组线筒(16),所述线筒(16)上缠绕有线缆(20),两组第二固定座(11)上设置有同一组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导向杆(28)和调节螺杆(12),所述导向杆(28)和所述调节螺杆(12)均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座(11)内,所述导向杆(28)和所述调节螺杆(12)上套设有同一组移动座(29),所述导向杆(28)与所述移动座(29)上的通孔(26)配合,所述调节螺杆(12)与所述移动座(29)上的螺孔(27)配合,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固定座(17)和所述第二固定座(11)上的固定架(14)内分别设置有与线筒(16)连接的第一电机(19)和与调节螺杆(12)连接的第二电机(18),所述底座(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座(13),所述第三固定座(13)和所述移动座(29)上均设置有导轮组件,所述线缆(20)穿设在两组所述导轮组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抛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7)包括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的上端铰链连接有固定环(101),所述固定环(101)的一端通过卡扣组件与所述支撑板(102)固定连接,所述线筒(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穿设在所述支撑板(102)和所述固定环(101)配合形成的转动槽(1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铭庞加茂于志民贾明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